“你还记得我吗?我们找了你好久,我是姐姐啊!我来接你回家了!”8月17日中午,在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下称“中心”),从广西赶来的张女士激动地握住中心受助对象小辉的手。在一遍遍确认彼此的身份后,两人相拥而泣。

原来,张女士和小辉是亲姐弟,十年前姐弟俩跟随父母从广西桂平来到广东,一直在顺德容桂生活。

女儿三岁丢失流落街头36年后寻亲(走丢十年的男孩寻亲成功)(1)

十年的思念和寻亲的苦楚在此刻化作满腔的喜悦和热泪。

平静的生活在2011年6月的一天被打破——小辉趁父母在厨房里准备午饭的间隙,独自外出玩耍。

“父母以为他只是在附近玩玩,到了饭点会回来,就只是叮嘱了一下,没想到弟弟就走丢了。”张女士回忆道,那天出门后,小辉再也没有回家。当时父母心急如焚,立即发动了认识的老乡在周边走街串巷,挨家挨户询问查找一夜,却始终没有孩子的消息。最后束手无策的两人只能向公安机关报案求助。

遗憾的是,小辉这一走丢就是十年,期间并没有传来好消息。

救助机构多渠道发布寻亲信息

据后期多部门的救助显示,小辉在当天失踪后,从顺德流浪到了中山,后经好心人送到中山当地的派出所,最后辗转到中心临时安置。

“小辉存在一些智力缺陷,不会表达,只能听懂简单的言语,无法清晰表述自己的名字、年龄、籍贯、住址、亲属等身份信息,还表现出一些精神疾病迹象。”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和小辉的相处观察到,小辉时常自言自语,目光呆滞,“所以寻亲工作一度陷入了僵局。”

对此,中心一边妥帖安排小辉的在站生活,提供专业的医疗康复服务,一边组建寻亲小组不遗余力为小辉找家,多次组织工作人员到实地张贴寻人启事、走访当地群众等方式开展寻亲寻址。

同时,中心将小辉的体貌特征、走失时的衣着、走失地点等信息上传至全国救助管理系统、全国救助寻亲网等平台,借助网络、媒体等资源刊登相关信息,并联系公安部门抽取其血液样本上传到DNA数据库。

2019年“粤省事”群众自助寻亲服务上线后,中心第一时间将小辉的相关信息上传至寻亲平台,竭尽全力为走失少儿寻亲。

亲属借助“群众自助寻亲”寻找

另一边,小辉的父母虽然无数次寻找儿子无果,但一直未放弃寻找,并嘱咐已经长大成人的姐姐一定要把弟弟找回来。

好在,张女士精通网络、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她发现“粤省事”小程序中有“群众自助寻亲”服务后,试着从这里找突破。

没想到,通过比对中心上传在“粤省事”小程序“群众自助寻亲”的信息,张女士竟然匹配到其弟弟与中心的小辉有87.2%的相似度。“我很惊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立即联系了中心。”张女士说。

女儿三岁丢失流落街头36年后寻亲(走丢十年的男孩寻亲成功)(2)

中心运用各种手段,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寻亲服务。

这一次,张女士一家终于迎来了好消息。

中心工作人员立即开展核实工作,先根据张女士描述的情况进行核查,核对少儿走失的相关信息,“我们认为小辉的信息跟张女士描述的信息基本吻合,为确保万无一失,就协调公安部门帮助小辉的父亲采集DNA。”中心工作人员介绍,DNA比对结果显示,张女士一家确实是小辉的亲属。

“太感谢你们了,这些年把我弟弟照顾得那么好,我替我父母感谢你们,感谢党和政府!”当见到小辉时,张女士难掩激动喜悦之情,动情地哭了起来。小辉也认出了姐姐,拍着她肩膀安慰她,并牵她坐下。

“一家团圆就好,这是我们工作的职责所在。”据悉,一直以来,中心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受助未成年寻亲寻址,运用各种手段,通过口音分析、部门集中协查、社工心理辅导、异地交流询问、实地走访核查、DNA对比等措施,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寻亲服务,帮助一个又一个破碎的家庭回归完整。

女儿三岁丢失流落街头36年后寻亲(走丢十年的男孩寻亲成功)(3)

张女士办理完相关手续后,顺利接小辉回家。

最终,张女士办理完相关手续后,顺利接小辉回家。

【记者】关喜如意

【通讯员】黄映媚

【作者】 关喜如意

广东民政头条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