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父亲和哥哥都是退伍军人,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从小就对部队生活充满了向往。

通信对生活的改变(士说心语二十四年)(1)

1998年,我在电视上看到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用血肉之躯对抗滔天洪水,他们奋不顾身的身影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参军入伍,20岁的我坐着绿皮火车从河南老家来到了部队。

临行前,父亲紧紧拉着我的手嘱咐道:“儿子,当了兵就要好好干,干出个样子来!”时隔二十多年,父亲的叮嘱仍然萦绕在我耳畔,成为激励我不断前行的力量。

新兵下连后,我被分到专业性较强的通信连,从事通信保障工作。我的计算机和电路基础差,学起来感到非常吃力。于是,我购买了专业书籍,一有时间就扎进书堆里给自己充电。白天,我缠着班长学技术,晚上就自己偷偷加班背理论,拿着电脑反复练习。经过不懈努力,我掌握了网络交换技术、光纤熔接技术、电视会议技术等专业技能。

通信兵就是军队的神经。通信传输只要连上,就要始终保持畅通。记得有一次会议,信号传输出现问题,我立刻赶到现场,仔细查看线路和设备,发现是由于长期高温而线路堵塞。我立即更换设备,并和厂家工程师探讨应对方法,从源头上避免了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这样的情况,在24年间我还遇到过不少,也正是一次次问题的解决,让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现在,我是支队兵龄最长的战士,见证了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装备的更新换代。从“静中通”到“动中通”,从标清化到高清化,集成度越来越高,业务功能越来越多,自动化、智能化越来越强,这对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倒逼我不断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回顾24年的军旅生涯,虽然没有那么多闪耀的高光时刻,但我始终牢记着大家对我的殷切期盼,脚踏实地,从一名地方青年,成长为一名高级警士。我也深知,是部队为我提供了成长成才的平台,只要部队需要,我愿意一直干下去!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

作者:凌建合

整理:戴柏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