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须得承认,在你人生的某段时期,你一定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失望,因为它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个样子。

但是,你希望它变成什么样,具体说起来,似乎又有盘根错节的复杂。

记不记得,最初在未踏入成年人世界的那个边缘地带,你是如何感觉一切都是在一片五光十色中虚伪的。

你一定曾对一切充满了鄙夷,似乎“举世皆浊我独清”,他们都是糊涂与假模假式的人,只有自己是冷眼看清楚一切的那一个。

如果,你真的有过这样的感触,那么,当你在读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时,一定不会对里面的烦躁不安陌生。

每个人或许都有过这样一段时期,无法同别人好好交流,无法与别人互相理解。只是,每个人的程度或深或浅罢了。

麦田里的守望者重新出发(麦田里的守望者)(1)

世界繁华热闹,你总是那个被排斥在外的人

《麦田里的守望者》用了16万字,讲述了一个称不上是“故事”的故事。

主人公霍尔顿是个中学生,只不过,他又一次被学校开除了,这已经是第4次了。他有5门功课,然而却有4门不及格。

而全书讲述的,是在离开学校,又不愿意面对父母时,那三天游荡的日子是如何度过的。

他是一个心里想着“湖水结冰后,鸭子都跑去哪里”的单纯少年,又是一个学着大人的模样,泡吧、招妓、住旅店、与漂亮姑娘抛媚眼的劣迹斑斑的问题孩子。

然而,这个世界的一切却都让他非常泄气。

他非常好奇,中央公园里成群的鸭子,冬天冰封的时候,它们都去了哪里。是自己离开了呢,还是被卡车带走了呢?

结果,他一问出这个问题,就会被别人认为,他一定是在开自己的玩笑。然而,他是认真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就像大人对汽车以及收入的态度一样严肃。

麦田里的守望者重新出发(麦田里的守望者)(2)

他想认真地恋爱,想由精神世界慢慢去了解一个女孩子的内在,然后自然而然地与她成为情侣。

然而,他喜欢的那个女孩子琴,那个他感觉自己了解她,知道她的下棋的方式--“把所有的国王都留在后排,只是为了好看”。也知道她有个酒鬼的后父,在家里赤着身子游逛,而丝毫不在意家里有个已经长大的女儿。

他喜欢这个女孩子,但却被另一个连她名字都记不清楚的男孩子斯特拉德莱塔轻松地占有了。那个浪荡的人,只是长得好看些而已,他很会甜言蜜语,知道女孩子哪句拒绝只是假意的害羞。

他厌恶那些假模假式的成年人,却总是在切入他们的世界。

他试着招妓,却最终什么也没干,结果仍然被欺负与讹诈;他约了不算讨厌的姑娘出来,喝到大醉时聊起隐式的未来,最终两人不欢而散;他来到最喜欢的老师家中,却猛然觉察,他似乎是一个同性恋的人,吓得他落荒而逃。

总之,这个世界很热闹,而自己却始终是一个外人,怎么也无法融入。

麦田里的守望者重新出发(麦田里的守望者)(3)

相信,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有这样一段日子。我们都曾被关在象牙塔之中,然而终有一天会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世界真实的模样。

“善良就会被善待”,“努力终会有回报”这样的铁律,真是最大的笑话。

相反地,你总会慢慢见识到太多的黑暗以及人性的灰色地带。而终有一天,洁身自好的你,也会融入到这一片灰色之中。

也许,你也曾像小说主人公霍尔顿一样想过,去一个谁都不认识自己的地方去生活,装成一个又聋又哑的人,这样一来,就不用与这个世界交流。

你想去一片森林的边缘,建一座小木屋,当然不是像梭罗那样,只是住一两年,你会长久地生活在那里,远离人世,决有办法养活自己,也总有办法恰好遇到一个懂自己的人,可以相伴余生。

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如霍尔顿一样,向周围的一切妥协。

麦田里的守望者重新出发(麦田里的守望者)(4)

生活并不总是苦的,总有一份甜留住你

《奇葩说》里,柏邦妮问:心里苦的人,要多少甜才能填满啊?

马东说:心里有很多苦的人,只需要一丝甜就能填满。

在《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眼里,一切都是腐朽的,虚伪的。

在他上学的那所外人都称赞的好学校里,校长只会对开着车来的学生父母殷勤相待,而对那些看起来并不富有的学生父母,只会在心里忽略掉他们。

学校每到周五的晚上,才会安排一顿牛排,因为周末妈妈们一定会问自己的儿子,昨天晚上吃了什么。

这所大家都挺有钱的学校,仍然不缺小偷,也不缺那些校园霸凌。

所以,被学校开除了这件事情,并没有使霍尔顿难过,正像他离开时喊的那样,“好好睡吧,你们这些窝囊废”。

麦田里的守望者重新出发(麦田里的守望者)(5)

霍尔顿游荡在街头,他试着像一个成年人一样去活。他似乎无处可去,但他仍然回了趟家,因为他惦记着自己的妹妹菲比。

在他看来,那是个能理解自己的善良孩子。事实也确实如此,​她看见自己的哥哥回家非常兴奋,但又担心爸爸会因他被开除而打死他;她听到哥哥为自己买了唱片却被弄碎了,仍然很开心地告诉他,自己喜欢收集碎片;她听说哥哥要离开这里,便拿出自己所有的钱给他。

如果世界是苦的,那么,霍尔顿的妹妹菲比对他来说,便是那一点点的甜。说是一点点并不合适,因为这一点点却可以对抗人生所有的苦。

他告诉妹妹,自己想要做的,是麦田里的守望者:

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最后,他守护住的,是自己的妹妹。

他要离开这片已经熟悉的世界,想去远方做一个装聋作哑的人重启人生。然而,当他的妹妹要与他同去时,他便马上对人生妥协了。

麦田里的守望者重新出发(麦田里的守望者)(6)

真正对这个世界生无可恋的人,缺少的正是这一点点的甜。

然而对于我们来说,正是靠着这一点点的甜,才愿意最终与这个自己最初并不喜欢的世界妥协。

安东里尼,“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为什么你不能去过自己想象中的那般生活呢?大约也如同霍尔顿一样,在这个尘世中,你总有想守护的某个人。你可以放弃自己的人生,但却不希望看着他牺牲掉自己的未来。

​《麦田里的守望者》则使塞林格一举成名,家喻户晓。

比尔.盖茨曾说:“13岁时我第一次读到《麦田里的守望者》,自那以后,我一直对人说,那是我最爱的书。”

也许,这是一部你看过的“最脏”,最令人烦躁的书了。它通篇污言秽语,几乎所有的人,都可以加上一个“杂种”做前缀,而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他妈的”来形容。

然而,通篇读完,这种烦躁会突然被治愈,而你,也会在浅笑中,说一句敬青春,敬那段纠结与迷茫的岁月。

麦田里的守望者重新出发(麦田里的守望者)(7)

写在最后:

曾经,你看什么都不顺眼,然而最终,你也成了那些假模假样的成年人。

细细品来,这个世界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你只是还没有学会,如何融入,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就像塞林格妹妹对他说的那样:“你不喜欢正在发生的任何事情。”

无法让自己去喜欢,便只会游离于世界之外,与一切无关联时,便会认为一切都是虚伪的,混账的。

但是,当你真正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你便与这个世界建立了亲密的联接。

所以,何不这样做呢?

看书中的故事,品自己的人生,【关注】我,带你看更多人情冷暖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