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石一般都有哪些种类(绿松石基本性质特点详解)(1)

绿松石基本性质特点详解

每种宝石都有其基本属性,包括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等。绿松石的这些特征数据在使用和鉴定中都有用,但由于绿松石是一种矿物结合体,其各种数据变化较大。

矿物成分

绿松石玉石的主要矿物成分是绿松石,此外还经常有埃洛石、高岭石、云母、禢铁矿、石英等矿物与绿松石共生在一起,高岭石,褐铁矿、石英的加入直接影响着绿松石的品质。这些共生矿物越多,质量就越差。

化学成分

绿松石的化学成分是铜和铝的磷酸盐,绿松石化学分子式为CuAl6(PO4)(OH)8.5H2O。理论值中氧化磷含量为34.12%,氧化铝为36.84%,氧化铜为9.57%,水在15~20%。水在绿松石的成分中以结构水、结晶水和吸附水三种状态存在。实际上,在自然界产出的绿松石其各种数据和科学理论值有非常大的差别。

结构

我们平常见到的绿松石是隐晶质的矿物集合体,肉眼看不到晶体颗粒。实际上单晶体的绿松石属于三斜晶系,平行双面晶类,偶见短柱状晶体。但晶体极少见,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绿松石常呈现致密块状、块状、皮壳状等,断口有贝壳状,也有粒状。它是一种非均质集合体。

颜色

绿松石常以不透明的蔚蓝色最具物色,这种颜色也叫绿松石色。其实绿松石还有其它颜色,如淡蓝、蓝绿、绿、浅绿、黄绿、灰绿、苍白色,等等,民间则把这些颜色与日常生活中的植物、花卉等相比较而定名,如菜籽黄、柠檬黄、豆绿等等。如果再加上铁线构成的花纹,则又有了乌兰花、鹰眼、虎皮、龟背纹、蜘蛛网纹等名称。绿松石质地不太均匀,颜色有深有浅,常含浅色条纹、斑点以及褐黑色矿物。褐黑色的矿物呈细脉状或网状纹分布,称为铁线,是绿松石常见的特征之一。绿松石是一种自色矿物,它的结构与铜决定了它的基本颜色为天蓝色,如果成分中混入了铁、锌等杂质元素就可使绿松石呈现绿色。绿松石中的铁可以类质同象替代名铝,影响着绿松石的颜色。铁的含量越多,颜色就向绿的方向发展。水的含量又影响着绿松石蓝色的色调和浓度。一般绿松石的风化程度越强,绿松石中的水就越少,最后绿松石的蓝色会变得越来越淡。

光泽

绿松石多为蜡状光泽、油脂光泽,最好的绿松石可达玻璃光泽。质量差的绿松石具有土状光。

透明度

绿松石从不透明到微透明。

硬度

绿松石的硬度随着质量的不同而发生巨大变化,最差的面松硬度低,高品质的绿松石硬度会高达5~6。优质绿松石经抛光后好似上了釉的瓷器,故称为“瓷松石”。灰白色、灰色、黄色多孔隙的绿松石硬度较低,最低可达3左右。

密度

高质量的绿松石密度一般为2.76克/立方厘米,但绿松石的致密程度差别较大,孔隙多者疏松,硬度小,密度低,可低至密度2.40dq/立方厘米。这些属性与绿松石隐晶质颗粒大小有关。

韧性

绿松石脆性大,易碎,即使质地致密硬度大的绿松石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折射率

绿松石的折射率为1.610~1.650,点测法通常为1.61。但切记不要长久接角折射油,以免被测试的部分变色。绿松石的折射率也与绿松石的质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不同颜色的绿松石折射率就高,一般绿色或带黄色色调的绿松石折射率明显增高,为1.64~1.67。蓝色绿松石的折射率明显低,为1.623~1.630。灰白色绿松石的折射率最低,为1.617~1.626。

荧光

在长波紫外线下,绿松石一般无荧光或为黄绿色弱荧光,在短波紫外线下则无荧光。

吸收光谱

在强反射光下,在蓝区432纳米处有一条吸收带。

放大检查

常见暗色斑点、线状铁质或炭质包体。

耐热性

绿松石是一种不耐热的玉石,在高温下它会失水、爆烈,变成一种褐色的碎块。在阳光的长时间照射下,绿松石也会发生干裂和褪色。据中国地质大学老师们的研究实验表明,绿松石加热到200度,要失去约2%的吸附水,加热到200~300度,失去约18%的结晶水,并且结构开始破坏。加热到300~500度,羟基水失去,这时结构完全破坏。加热到680~900度失去25~35%的水,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绿松石的颜色由原来的天蓝色逐渐变为绿色、黄色、直到变为褐色。可见绿松石的颜色和水有很大的关系。

溶解性

绿松石不溶于其它物质,但在盐酸中绿松石会慢慢溶解。

孔隙

绿松石具有多孔性,颜色娇嫩,因此不宜与有色的溶液接触,以免污染。

条痕

白色或绿色

热性性质

遇热通常会爆裂成碎片,变为褐色,火焰下呈现绿色。

(文/晓风绿松石 微信373001788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