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很多诸如一个人是如何被废掉的话题,很是感慨。

如今的世界诱惑实在是太多,一不小心就跌入了各种大坑,一不小心人就废了。

比起研究“一个人如何被废掉”了,我更想探讨“一个人如何不被废掉”更有意义。

以下都是分析了巨多成功人士,并结合自身成长经历的“肺腑之言”,对自己是一个警醒,也希望里面哪怕一句话对你们有用,那么我的这一切付出就有意义。

  1. 找到让自己“眼里有光”的事业

最近半夏投资的基金创始人李蓓因一篇《写给所有喜欢李蓓的人》火出圈,我也好奇去看了她的这篇文章,被她里面的一句话吸引了。

在帖子里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你有自己热爱的事业,专业或爱好,并能够持续自我驱动,为之持续努力,因此,你的眼睛里应该有光。

我很喜欢她这句“你的眼睛里应该有光”。

人是很会忠于自己的生物,所以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才能形成很好的自我驱动,为之持续努力,结果应该就不会差。

想到我自己大学毕业的时候,前3年也是兜兜转转,才换到喜欢的工作,并一直为之努力在这个小领域扎根10多年,达到了自己较为满意的薪资和职位。

当然随着年龄增长,“眼睛里有光”的事业重新锁定了新方向,哪怕前期比较艰难,我相信我会快乐的熬过去。

大家想一想目前的工作是不是让自己“眼里有光”的呢?如果不是,那不妨从现在开始寻找吧。

相信你找到以后,会拥有强烈的自我驱动,心甘情愿的去做好这份“眼里有光”的事业。

每天5分钟带你走上人生巅峰(走向成功的5个宝藏点子)(1)

2、贯彻“持续学习、终生成长”理念

曾经一个同事突然不声不响的离开了公司,然后大家不经意聊起他,一个同事说:“他呀,还是上海同济毕业的呢。”

然后余下的人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

我知道他们为何如此震惊,因为离职的这个同事,平时工作的状态让人的确有些失望。与他沟通工作,他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这个我不会呀。”

其实工作中难免出现一些超出我们以往经验的事情,但现在网络发达,不会可以查资料啊、不会可以请教啊。

不能因为不会,就可以理直气壮的拒绝本该自己承担的工作。

老套的说,学习确实是一辈子的事情。

即使大学毕业了,即使毕业于名校,学校并不是可以用一辈子的“王牌”,工作了也应该保持在学习、吸纳新知识的状态。

不要一句“我不会呀”,来当做自己懒惰的理由。

每天5分钟带你走上人生巅峰(走向成功的5个宝藏点子)(2)

3、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我很喜欢的作家李筱懿分享了她的一段“情绪失控”的经历,让我感触颇深。

她说在她26岁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很难打交道的客户,方案改了几十遍都不满意,合同谈判了十几次也签不下来。

尽管这个客户是她最重要的客户,占据她业务量的50%,但是那一刻她还是崩溃了,在电话里大吼:“你的要求特别没道理,你也特别变态,别以为甲方了不起,我不伺候了!”

然后就狠狠的挂了电话。

刚开始觉得很过瘾,但很快就被绝望覆盖,趴在办公桌上就哭起来。

她的领导觉得她情绪不稳,换了人跟进客户。而且她对客户发火的事情,很快就在圈子里传了个遍,别人都当笑料说:“本事不大,脾气却不小。”

后来冷静下来,才想通了“此路不通,可以绕道啊”。她通过与那个客户的领导及下属取得联系,绕了个弯儿把事情解决了。

从此知道了一个道理: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就不要放纵自己的情绪。

发脾气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学会将情绪调成静音模式,不动声色的收拾生活。

每天5分钟带你走上人生巅峰(走向成功的5个宝藏点子)(3)

4、追梦的路上不害怕嘲讽

今天我很喜欢的一个大V发了一篇文章,在文章里他述说了一件让他心酸的事。

这个大V是写历史领域的,有一次他写了一篇文章,被一个人发现了一处错误,于是直接留言骂他是“蠢货”,后面有一些不怀好意的人也会跟风留言“怎么就关注了你这么个东西”,他很受打击,甚至想要放弃写作。

看完他的这篇文章,我立马留言:“没有一个写作者没被嘲讽过吧,我支持你写下去”。

我这么写,就是因为我就是这么想的。

作为一个在网络写作的小白,我当然也经历过这个大V同样的遭遇。

我在知乎的一篇高赞回答,也会有人在下面留言:“这篇小作文,笑死了”,或者“你这篇没有营养”或者“写的不好,就是要批评几句”。

他们这些评论我看了心里当然难受,但我不能因为难受就不去写了,我必须继续写下去。

就算个别人认为我写的不好,那我更要写,写到好为止。

另一方面,我们也得承认一个事实:在这个世界上,想要得到所有人的认同,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没必要为了个别人的嘲讽、奚落,就放弃自己喜欢的事情。

每天5分钟带你走上人生巅峰(走向成功的5个宝藏点子)(4)

5、具备备胎思维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地产行业的。而自去年开始,地产行业陆续暴雷,失业的人不计其数。

很多失业的人变得非常消极怨世,或焦虑、或愤怒。

但这些都改变不了现状。

当然还有一些人很快就成功转行,事业再起。我也分析了那些成功转行的人,发现他们都有一个特质,他们在失业前就开始提前准备了。

而不是等到最后一刻,只能变成热锅上的蚂蚁。

领英和贝宝的创始人霍夫曼有一个非常著名的ABZ理论。他认为,你在任何时候都要有三个计划:ABZ计划。

A计划,是你目前能够长期从事,并且值得持续投入的工作,例如你现在的工作;

B计划,是在A计划之外,你应该给自己创造的新职业机会。万一A计划有问题,你可以有应对的方案。

Z计划,是用来应对最糟糕状况的备用计划,即假如有一天,你倒霉透顶,你的A计划和B计划都失败或者失效了,你应该有一个可以保证自己生存的计划。比如存足够的钱,在半年没工作的情况下,生活质量也不会下降。

霍夫曼的ABZ计划里,B计划就是一个备用的解决方案,就像有了电梯仍然需要楼梯一样。而Z计划是我们的关键系统备份:留下足够的钱,保证系统核心功能正常运转。

在变化迅速的当今时代,除了一些“铁饭碗”工作,每个人做好事业的“备胎思维”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是你在任何情况下不慌不乱、保持体面的先决条件。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了。你们有什么好的想法,也欢迎留言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