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要到啦!

假期又来了!

准备好出行计划了吗?

先来看看端午三天天气如何

哪里端午节要艾草(吉林人端午节去哪儿采艾草)(1)

连续三天有雨

出行记得带雨具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的功效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哪里端午节要艾草(吉林人端午节去哪儿采艾草)(2)

可见,端午节门前挂上艾叶,除了“辟邪”,更重要的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1

艾叶泡澡防湿疹

把艾叶熬汁,然后对水稀释沐浴,可除身上长得小红疙瘩,对毛囊炎、湿疹有一定的疗效。具体做法:取新鲜艾叶30~50克,在澡盆中用沸水泡10分钟,取出艾叶加水调至适宜水温即可沐浴,夏天已经到来,不妨用艾叶泡个澡吧!

2

烟熏艾叶杀病菌

民间曾流传谚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艾叶烟熏时产生的烟气可有效抑制多种病菌在空气中的传播,但对人畜无害。需要提醒的是,有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要谨慎用艾叶熏,并非艾叶对此类疾病有害,而是很多患者对各种烟熏都会过敏而使症状加重。

3

服用艾叶调月经

医圣张仲景有两个用艾的处方——胶艾汤和柏叶汤。前者取艾叶温通暖宫作用,治疗胞宫内寒月经不调、宫冷不孕诸症;后方取其止血作用,主治妇科多种出血不止症候。

以艾叶为主要成分的成药如艾附暖宫丸、当归调经丸、乌金丸等时至今日仍广泛使用。大家可以在中医的指导下服用这些中药来调理身体。

哪里端午节要艾草(吉林人端午节去哪儿采艾草)(3)

4

“懒人版”艾叶水泡法

用艾叶水泡脚能有效祛虚火、寒火,可以治疗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牙周炎、牙龈炎、中耳炎等头面部反复发作的这些与虚火、寒火有关的疾病。艾叶水能引火下行,通过脚底的涌泉穴,让上越到头部的火气向下,退回正常位置,发挥它原有的温煦作用。

早晨起床后,将艾叶放在隔汤渣的袋子里,勒紧袋口并放入热水瓶,再把烧好的开水直接灌进去,泡它一整天。等晚上要泡脚时,直接倒出水渣分离的艾叶水来泡,这样既省时方便又节省煤气,不妨一试哟!

使用艾叶泡脚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身体寒湿重的病人,每周一次用艾叶水泡脚是可以,但用艾叶水泡脚的同时,必须停吃寒凉的食物。还可以在用艾叶水泡脚同时,喝上一杯生姜红枣水既去了寒又不泻气。

长春最全采艾草攻略

✽ 采艾地点一:净月

哪里端午节要艾草(吉林人端午节去哪儿采艾草)(4)

如果要寻找艾蒿,净月潭景区绝对是首选。净月的周边有不少的山头儿,徒步的群友们都熟,端午节的时候,有不少徒友们要在这一天早晨登山,常常也会在山上去寻艾蒿,总能找得到。玫瑰谷小区,就在净月山脚下,上山就能找到。公园里的滑雪场和高尔夫球场那边的山上也有,但要仔细。

✽ 采艾地点二:公园

哪里端午节要艾草(吉林人端午节去哪儿采艾草)(5)

有人说,南湖公园有,不过找寻起来可能会有点费劲儿,可以去碰碰运气。

长春公园的百草园里种着一大片的艾蒿,5000多株,端午节早晨,全都割下来,免费送给市民,绝对新鲜。

✽ 采艾地点三:大顶子山

哪里端午节要艾草(吉林人端午节去哪儿采艾草)(6)

可以俯瞰长春的大顶子山上,也有艾蒿,那里少有人去,要是路线不熟,就不要贸然前去,上山没有路,走丢了,还不好找。

✽ 吉林市采艾地点:吉林龙潭山

哪里端午节要艾草(吉林人端午节去哪儿采艾草)(7)

相对于长春,江城市民迎端午要相对热闹,好多传统的习俗都在保留。每年的端午,都有人从全省的各地特地提前赶到吉林市,就为端午节当天能够登山采艾蒿。

采完艾蒿,去松花江边艾水洗脸,人多的像赶集一样,非常热闹,卖五彩线、小荷包、小扫帚、小灯笼等小饰物的商家早早就来摆摊儿,采完艾蒿的人还可以在这里选购不少端午的小物件,除了荷包、五彩线等物件,还有卖端午节的吃食,粽子、凉糕,好吃得不得了。

如果,离山很远,还起不来,就去自家附近的早市找找,电影城早市、绿园区医院辽阳街早市、普阳街早市、劳动公园早市、公平路市场早市、扶贫大市场早 市、三道街的财神早市、一汽奔驰路早市、吉塔(红旗街)早市、胜利公园早市、鞍山路大市场早市、繁荣路早市、湖光路的早市、动物植物公园早市、康平街早市、车城花园早市等,好多早市上都已经有卖艾蒿了。关键是,你别拿水蒿当艾蒿。

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精彩图文展示《中国吉林网端午带您尽情放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