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溥仪,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相信对于这个人绝大多数人还是有印象的,溥仪生于1906年2月7日,是20世纪的00后。

他3岁入宫,19岁出宫,可以说是对于溥仪来说,紫禁城就代表了他的童年和青春,尽管他已经不再是皇帝了。

整整十六年的紫禁城生活,这16年,无论就整个中国还是紫禁城而言,都是天翻地覆的16年。

大清朝变成了中华民国,帝制转为共和制,可以说皇帝成了最没有意义的存在,那么溥仪在紫禁城中做什么呢?他这十六年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

紫禁城值得传承下去的有什么(末代皇帝最后的紫禁城生涯究竟是怎样的)(1)

一、突如其来的皇位

时间要从1908年说起,这一年按照满清王朝的历法是光绪三十四年。

做了三十年皇帝,或者说三十四年傀儡的光绪帝病重眼看就要不行了。

作为满清王朝真正的统治者,慈禧开始为下一代皇帝而担忧,并最终选定了溥仪。

紫禁城值得传承下去的有什么(末代皇帝最后的紫禁城生涯究竟是怎样的)(2)

但是那个时代满清王朝风雨飘摇,谁都知道这个皇帝不好当,溥仪的祖母刚听完懿旨就直接昏了过去。

老人家很明白这个时候上位的溥仪不是什么荣华富贵的皇帝,大概率是个末代皇帝了,等待着他的谁也不知道是什么。

未来的皇帝溥仪连哭带打不让内监抱走。溥仪的乳母王焦氏抱着溥仪一起进宫。

就在这一天,溥仪进入了当时还是天下人梦想的皇宫之中,但是谁都没想到意外来得这么快。

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去世,慈禧太后命溥仪继承皇统,溥仪成了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皇帝。

紫禁城值得传承下去的有什么(末代皇帝最后的紫禁城生涯究竟是怎样的)(3)

二、末代皇帝溥仪

溥仪当了皇帝,位号宣统,但是皇位还没坐稳,仅仅三年,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十日,爆发了武昌起义,清廷一片慌乱。

随后就是大家熟悉的袁世凯统领大权,南北内战爆发后,华南地区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朝中央。

最终在袁世凯和北洋集团的逼迫下,满清王朝走向了末路。

紫禁城值得传承下去的有什么(末代皇帝最后的紫禁城生涯究竟是怎样的)(4)

民国元年(1912年)二月十二日,隆裕皇太后临朝称制,以太后名义颁布《退位诏书》,溥仪退位。

此时刚刚6岁的溥仪懵懂无知地又走下了皇位!

依赖于民国对于满清皇室的尊荣,退位后的溥仪仍然可以在紫禁城过着奢华自由的生活。

紫禁城值得传承下去的有什么(末代皇帝最后的紫禁城生涯究竟是怎样的)(5)

三、溥仪对西洋文化的憧憬

1919年3月,14岁的溥仪第一次见到了他的英国老师庄士敦。

在此之前,溥仪也并不是对国外两眼一抹黑,他的师傅陈宝琛曾去过南洋,见过外国人,给溥仪教过一些世界知识。

庄士敦是溥仪的英文教师,但对于庄士敦来说,他更想让溥仪成为西方人眼中的文明人。

紫禁城值得传承下去的有什么(末代皇帝最后的紫禁城生涯究竟是怎样的)(6)

庄士敦还给溥仪以及紫禁城里的人起了一堆英文名字,溥仪叫亨利,皇后婉容叫伊丽莎白。

似乎这样溥仪就能成为西洋人,成为文明人了。

溥仪回忆称,“画报上的飞机大炮、化学糖果和茶会上的礼节所代表的西洋文明,还是深深印进了我的心底”。

紫禁城值得传承下去的有什么(末代皇帝最后的紫禁城生涯究竟是怎样的)(7)

或许是因为满清王朝的没落,让溥仪彻底迷恋上了西方文明,他喜欢英文,喜欢西装。

甚至在结婚那天,溥仪脱下龙袍,里面都是西装和鸭舌帽。

不过溥仪没想到自己的文明反倒引起了老师和朋友们的反对。

大婚那天,带着外国朋友们来的庄士敦看见穿着西装和鸭舌帽的溥仪不禁大失所望。

外国大使也不理解,中国皇帝戴了一顶猎帽?

紫禁城值得传承下去的有什么(末代皇帝最后的紫禁城生涯究竟是怎样的)(8)

其实溥仪并不懂,虽然平时他可以表现自己的文明,但是在婚礼上作为中国曾经的皇帝至少还是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否则连外国人也看不起他。

可惜溥仪似乎并没有明白,他似乎迫切地想在自己的外国朋友面前表现出自己的”文明开化“。

紫禁城值得传承下去的有什么(末代皇帝最后的紫禁城生涯究竟是怎样的)(9)

四、自娱自乐的溥仪

除此之外,溥仪在日常生活中也在尽力地靠着那些西洋东西了,他戴上了眼镜,在紫禁城里装上了电话。

虽然被宫内外的王公大臣们骂了不止一次,但是他还是沉浸在自娱自乐之中。

或许他已经明白虽然别人还是叫他皇帝,但是他早已不是这个偌大国家的主宰,什么祖制啊,什么龙体啊,都成为了过去。

紫禁城值得传承下去的有什么(末代皇帝最后的紫禁城生涯究竟是怎样的)(10)

在溥仪大婚时,溥佳送给他的“结婚礼物”是一辆自行车,这也是溥仪人生中的第一辆自行车。

溥仪也很喜欢自行车,白天骑,晚上骑,还教婉容骑车,似乎他沉迷上了这种代表着文明人的交通工具。

溥仪还命内务府花重金去买各种各样的自行车,常骑的就有20多辆,有英国双枪牌、三枪牌、帽牌,德国蓝牌,法国雁牌等各种大小不同的款式。

紫禁城值得传承下去的有什么(末代皇帝最后的紫禁城生涯究竟是怎样的)(11)

为了在宫中骑车方便,溥仪让人把宫门门槛全部锯掉了,其他人说什么影响大清风水之类的话溥仪也不屑一顾。

大清的风水还能更坏吗?或者说还有大清吗?

他还做了很多事情,包括遣散太监之类的,但是满清已经灭亡了。

他似乎没有一点皇帝的忧虑和野心,亦或者是他从小并没有接受正统的帝王教育导致并无太大野心。

但是日子就这么游游荡荡地过了,偶尔搞搞复辟,偶尔卖卖古董。

紫禁城值得传承下去的有什么(末代皇帝最后的紫禁城生涯究竟是怎样的)(12)

五、被迫离开紫禁城

民国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这一天是溥仪人生中最灰暗的一天。

冯玉祥派鹿钟麟带兵入紫禁城,逼溥仪离开紫禁城,中国没有皇帝了,紫禁城也不需要主人了。

溥仪或许过去对满清的逝去没有什么概念,但是这一次他真真切切地明白了满清已经成为了过去。

紫禁城值得传承下去的有什么(末代皇帝最后的紫禁城生涯究竟是怎样的)(13)

从那以后紫禁城再也没有迎来新的主人,而溥仪却带着不甘和怨恨成为了日本人的傀儡。

其实就溥仪而言,在紫禁城的16年已经是难得的快乐时光了,满清王朝丢掉了无数中华领土,最后却仍然被北洋政府供养了13年,不得不说令人讽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