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艺术创作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人设”都在积极发挥作用,它不仅便于传播、交流,也包含自我要求和自我塑造努力符合不同“人设”定位,意味着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义务,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做好人设的四个要素?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做好人设的四个要素
无论在艺术创作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人设”都在积极发挥作用,它不仅便于传播、交流,也包含自我要求和自我塑造。努力符合不同“人设”定位,意味着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义务
“人设”一词最早是动漫、游戏中“人物形象设定”的简称,原指登场角色的造型、个性设计,随后延伸到其他文艺创作领域,并逐渐成为网络常用语,指某人的社会形象。
作为专业术语,“人设”是创建角色时以图稿、模型、小传等方式规定的人物综合特征,包括造型、性格、爱好、特长等,有时甚至细化到血型、生日这样的细节。艺术真实、特征鲜明、层次丰富的“人设”能让角色和作品拥有持久魅力。比如我们提到孙悟空,脑海中就会显现86版电视剧《西游记》里美猴王的经典造型、嫉恶如仇的个性、七十二变法术以及诸多台词“金句”。近来提到哪吒,年轻人会第一时间想到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化着“烟熏妆”的小男孩,想到他桀骜的性格和“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倔强顽强——这些元素突破以往的哪吒“人设”,令人耳目一新。可以说,成功的“人设”赋予角色以生命,能够将读者、观众带入作品情境,触发情感共鸣,产生持久的审美体验,不少角色凭借突出的“人设”特质成为艺术画廊中的经典形象。
当前,“人设”跨出专业领域,引申为某人的公众形象。人们将人设与表现人物特征的词语连在一起使用,凸显性格特点,比如“耿直人设”“硬汉人设”;突出人物品质,如“学霸人设”“敬业人设”;还可以强调生活态度,如“精致人设”“勤奋人设”;也可以侧重社会角色,如“好父亲人设”“好学生人设”。“人设”既是自我期许,也是他人和社会评价。
“人设”一旦形成,就如一张张递出去的名片,承载着特定信息。现代社会崇尚高效快捷,更需要直截了当、一语中的。“人设”恰恰满足这一要求,凸显人物辨识度,提高信息密度和表达效率,让人在海量信息中快速完成描述、认知、沟通,便于识别志同道合的人、形成群体认同,有助于构建轻松、亲切的社交氛围乃至和谐、共享的公共关系。
可以说,无论在艺术创作中,还是在社会生活的“大叙事”中,“人设”都在积极发挥作用。它不仅便于传播、交流,也包含自我要求和自我塑造。对个人来说,在不同场合会被识别成不同角色,努力符合不同“人设”定位,意味着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义务。
作为公众人物,明星也会在媒介空间塑造自身社会形象,打造“人设”。实际上,明星的“人设”不是新事物,它与电影工业发展史几近同步。电影产业发展初期,制片厂会要求明星按照电影角色性格特点出现在公众视野,作为银幕形象的延伸。“入戏”的观众本来就有将角色与明星本人混同的倾向,银幕内外“人设”的互相印证又进一步强化这种倾向。这些鲜明的“人设”标签让明星本人更具识别度,有助于得到观众喜爱和认同。随着时代发展,媒介日益发达,明星与观众对话的渠道更加丰富直接,自我展示包装的方式也愈加多样化,不再拘泥于扮演的角色,而转为抓住自身特点予以强化,如“阳光少年”“励志偶像”等。一个准确、鲜明的“人设”是对外传播、树立形象的需要,也是汇聚正向力量的有效方式。
从专业术语到网络流行语,再到线下生活的常用语,“人设”的含义、应用范畴不断延伸、扩展,背后是明确定位、建立认同的思维。无论普通个体还是公众人物,当立下积极、正面“人设”时,不妨视作自我提升和自我规范的开始。在这个意义上,“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作者:刘 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