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沪血透室(援港河套项目中的)(1)

青年建设者们完成施工合影留念。 受访者 供图

(情满大湾区)援港河套项目中的“90后”们:一天下来三万步 加班后双眼满血丝

中新网广州4月25日电 题:援港河套项目中的“90后”们:一天下来三万步 加班后双眼满血丝

作者 方伟彬 李庆 安发洪

中央援港的香港落马洲河套项目稳步推进。中国建筑所属中建二局承建的中央援港河套应急医院项目已经交付,在建设者队伍中,“90后”青年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风貌,他们有担当,有才能,在援港项目中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我们有20余名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项目管理人员和60余名装修工人参加了此次援港项目”,中建二局华南公司项目经理雷新告诉记者,这只队伍中“90后”的人数占比很大,大家都毅然地投入到中建集团援港河套应急医院项目装饰11标段项目的建设中。

援沪血透室(援港河套项目中的)(2)

青年建设者们为香港同胞打气。 受访者 供图

记者了解到,项目团队施工任务包括应急医院二期2个护理单元的室内装修,其中包含52间病房、26间缓冲间及卫浴间、78间走道箱、6间其他设施用房,共计162间,约3000平方米。以及方舱医院四栋楼的防火门、室外栏杆扶手以及除一体卫浴以外的洁具安装。

在这支队伍中有“90后”湖北人的回馈。“湖北发生疫情时,各种医疗资源紧缺,全国驰援武汉,香港同胞也为湖北做了很多贡献,输送了大量物资,我们都是受益者!这次香港发生疫情,身为湖北人,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1993年出生的袁方,是湖北黄冈人。作为2020年湖北疫情的亲历者,他切身体会到了新冠疫情给人民带来的危害和痛苦。当得知公司参加援港河套应急医院项目任务后,他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项目的建设中。

援沪血透室(援港河套项目中的)(3)

中建二局华南公司项目经理雷新在交付仪式现场。 受访者 供图

队伍中有“95后”新员工勇气。1997年出生的吴国玮是刚刚步入职场的新员工。为了尽快适应高强度施工,身为质量员的他每天都要亲手去摸索检查每一处角落,灰尘、油漆、密封胶把他的手指、衣服染成了五颜六色,有时还会被角落看不到的尖锐物划伤。项目建设已经临近收尾,在现场仍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清楚地知道:“手上的疤痕和那泛黄的衣领背后,都是一次次项目质量的保障和提升。”

队伍中有“95后海归”展现丰富的建设经验。1996年出生的安发洪工作经历丰富,曾参与海外项目建设。当得知公司参加援港河套应急医院项目任务后,他踊跃报名,先后冲锋在皇岗口岸深圳河两边的建设现场。在河套项目深圳香蜜湖拼装场时,他在把握现场施工过程的同时,还要和业主方、其他分包方协调遇到的问题,每天在现场来回奔波,一天下来3万步是常事。

援沪血透室(援港河套项目中的)(4)

青年建设者奋斗在一线。 受访者 供图

队伍中有师徒组合。1999年出生的王明瑞,在导师何方的带领下,他火速赶往香港河套项目。作为安全员,他每天对现场进行一刻不停的巡查,同时做好项目疫情防控监督工作。无论加班到几点,每天都坚持与工友们一起下班。作为王明瑞的师傅,项目安全总监何方坚持言传身教,用实际行动帮助他成长。何方连续战斗20多个日夜,双眼满是血丝,但他顶着疲惫的身体依然顽强坚守着。

队伍中还有“90后”党员的担当。1992年出生的褚志远,是援港河套应急医院项目技术负责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每天顶着炎炎烈日,奔走于现场各个角落,口罩以外的其他地方早已晒得黝黑,加上微胖的身材,脱掉口罩,已成为现实版的“熊大”。(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