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是微信的一种衍生服务。要求用户在实名认证阶段,必须“绑定银行卡”,然后自动开启微信钱包服务, 这样才可以完成实名认证的程序,显然违反了国务院关于平台经济发布的反垄断指南
《财经》实习记者/ 张静伦
为了促进支付市场持续健康发展,《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为客户开立账户时,应当对客户实行实名制管理,登记并采取有效措施验证客户身份基本信息。但记者了解发现微信等网络平台实名认证强制与绑卡挂钩。
据了解,微信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社交平台, 微信的日活跃用户达到10.9亿;有7.8亿人每天翻看朋友圈;3.6亿人每天浏览公众号来获取对外界的认知。
老年群体消费习惯与强制绑卡形成矛盾“现在过节的时候,都流行发微信红包或者在微信群里抢红包,这些都需要实名认证,但我的实名认证总是通过不了,必须要绑定银行卡才可以,可是我平时都是用存折,对于移动支付的安全性还不是很放心,不太愿意绑卡,但这样使用微信又不是很方便。”陈奶奶对《财经》记者说。
根据微信2018年公布的数据,微信的老年用户超过6000万人,并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微信已然成为老年群体使用的第一大APP。据《财经》记者了解,老年人不愿意绑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还在使用银行存折进行存款和取款,对于这类老年人来讲,能接受微信、支付宝这种新型社交类app已经实属不易,再需要绑定银行卡来进行实名认证未免有些强人所难。第二,老年人认为将领取退休费和养老金的银行卡绑定在手机上非常不安全。
第三,在老年人眼中,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钱才是钱,而非用手机操作下的虚拟卡片。
第四,近些年老年人被坑的骗局历历在目,老年人一不小心就会掉入骗子的圈套而这些骗局几乎都需要使用手机支付。
值得一提的是,“微信亲属卡”作为关爱老人的一种方式,需要赠卡方和收卡方进行实名认证。所以证明微信开通的亲属卡功能并没有实质上解决老年人消费习惯与强制绑卡之间的矛盾。
2021年3月,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在《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要保留仍在使用中的纸质存折、存单等老年人熟悉的服务方式,不得强迫老年人使用银行卡。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表示,中国金融消费者基数很大,金融消费者的服务应该是多元化的,要尊重老年消费者的使用习惯。
强制绑卡与实名认证挂钩的矛盾据《财经》记者了解,微信实名认证必须绑定银行卡,是为了响应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5)第43号文件,支付机构基于银行卡为客户提供网络支付服务的,应当执行银行卡业务相关监管规定和银行卡行业规范,在为客户开立账户时,应当对客户实行“实名制管理”的规定。微信在实名认证填写完身份证信息后,却显示完成实名认证需要添加本人银行卡。
采访的多位银行专家认为,实名认证是检测微信用户身份的过程,不是申请网络支付服务的过程,人民银行的公告,不可以作为微信实名认证必需捆绑银行卡的政策依据。
一位不愿具名的招商银行大堂经理对《财经》记者说:“如果想要在银行开户,只需要本人携带有效身份证去柜台,符合实名制要求,就可以成功办理。” “甚至现在的网上银行也可以直接办理银行开户。输入姓名、手机号、验证码等,点击下一步,等待审核即可,根本不需要跑到柜台办理。”
因此,日本国立政策研究大学经济学教授邢予青认为,信用卡,银联卡,支付宝等都可以提供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服务。微信强迫用户“绑定银行卡”的做法, 不仅限制了用户使用其他金融服务的自由, 也是滥用自己的垄断地位, 与这些支付平台进行不公平的竞争。同时, 微信也涉嫌强制收集用户金融信息,加大了用户使用微信的潜在风险。
邢予青表示,银行卡是从事金融服务的一种工具,并不是鉴别一个人合法身份必需的法律文件。微信强制用户“绑定银行卡”的目的,就是强迫用户开启“微信钱包”提供的金融服务。这种让用户毫无选择的做法,是典型的垄断行为——捆绑销售。
邢予青教授还表示:微信是以提供社交服务起步, 金融服务是微信的一种衍生服务。要求用户在实名认证阶段,必须“绑定银行卡”,然后自动开启微信钱包服务, 这样才可以完成实名认证的程序,显然违反了国务院关于平台经济发布的反垄断指南。信用卡,银联卡,支付宝等都可以提供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服务。微信强迫用户“绑定银行卡”的做法,不仅限制了用户使用其他金融服务的自由, 也是滥用自己的垄断地位,与这些支付平台进行不公平的竞争。
银行业推行金融服务适老化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截至2021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2.67亿,占总人口的18.9%,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国家卫健委老龄司司长王海东介绍,据测算,2035年左右,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面对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银行业也在推进创新金融服务适老化。
上述招商银行人员告诉《财经》记者:“招商银行的手机银行有长辈版,网银也有以把字调大的这种功能。在网点也有人工柜台,如果老年人觉得不方便的话,也可以来柜台办业务,一般大堂都有专门的服务人员。招商银行支行也会组织一些进社区的宣传活动,比如防诈骗或者什么现金的这种宣传也都会有。”
据了解,建设银行也做出了行动:在网点增设爱心座椅、老花镜、放大镜、轮椅等服务设施,在有条件的网点增配叫号振动器、血压计、沟通手写板、移动填单台、无糖饮品区等便民服务设施;有序推进无障碍轮椅坡道和卫生间适老化改造。在老年客群比例较大及有条件的营业网点设置爱心窗口,增配大堂服务人员,优先为有特殊服务需要的老年客户群体办理业务。对高龄、重病、伤残等行动不便的客户,鼓励营业网点依据相关规定,提供人性化上门服务。同时,积极组织全行营业网点走进养老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和各地老年客户聚集社区,开展老年客户专项金融知识宣教活动,帮助老年客群了解新事物、体验新科技,提升老年客群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
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群体消费习惯与微信等支付机构强制绑卡的矛盾仍然存在,银行业已经走在改革前端,第三方支付机构推行服务适老化也将势在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