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有“诗家天子” 、 “七绝圣手”之美誉。

王宠草书王昌龄诗十二首(草书王昌龄的诗)(1)

《出塞其一》

《出塞其一》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戍边将士久战未归、边塞战事迟迟得不到平息的担心,同时希望朝廷能选用像李广那样的将军出战,守卫边疆。

王宠草书王昌龄诗十二首(草书王昌龄的诗)(2)

《出塞其二》

《出塞其二》原文: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全诗通过对玉鞍战马、带血战刀的侧面描写,以及城头战鼓、寒月沙场气氛的烘托,刻画了一名英姿飒爽、浴血奋战的将军形象。

这首诗也有人说是李白所作,诗名《军行》。

王宠草书王昌龄诗十二首(草书王昌龄的诗)(3)

《采莲曲其一》

《采莲曲其一》原文: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诗人将采莲姑娘比作吴姬、越艳、楚王妃,来赞誉她们的美丽;用争弄莲舟和水湿衣裳,来表达姑娘们忘我的欢乐;“来时花迎人”和“去时月送归”,再次表明了采莲人全程的喜悦和快意。

王宠草书王昌龄诗十二首(草书王昌龄的诗)(4)

《采莲曲其二》

《采莲曲其二》原文: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首诗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巧妙地将采莲姑娘的美与莲池的美相互衬托、融为一体;歌声表达了采莲姑娘的快乐与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王宠草书王昌龄诗十二首(草书王昌龄的诗)(5)

《芙蓉楼送辛渐其一》

《芙蓉楼送辛渐其一》原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一首送别诗,王昌龄当时在江宁为官,沿途送行一位名叫辛渐的友人赴洛阳,至镇江丹阳芙蓉楼分别。诗人借辛渐给洛阳的好友捎口信,直抒胸意,并以玉壶来表明其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心迹。

王宠草书王昌龄诗十二首(草书王昌龄的诗)(6)

《芙蓉楼送辛渐其二》

《芙蓉楼送辛渐其二》原文: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丹阳地属镇江。诗人借江水烟波浩渺,天空阴云密布表达了自己沉重的心情,本想借酒浇愁,然而酒不尽兴,难抒心胸,只能寄惆怅于长江之水,托心迹于朗朗明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