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认识》课标分析本课在课标第一学段里相关的描述如下:,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笔记8和9?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笔记8和9(一年级上册数学10的认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笔记8和9

《10的认识》课标分析

本课在课标第一学段里相关的描述如下: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地思考”。

根据课标要求,我通过有趣的故事,贴近生活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数出10个人,10只鸽子,学会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并可以用正确的数字来表示,会读写出数来。从十进制计数法来看,十个一是10,十个十是100,十个百是1000等,都用到了10的概念,从加减法计算来看,满十进一,退一当十,都用到了10的组成,是今后学习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所以我在学生会数数、读数练习中紧跟一个数出10小棒的设计,意在既可以巩固新知也可以孕伏10个一就是1个十的这部分内容,对于后续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利用动画拨珠子、看直尺师生问答,生生互问互答,有趣的手势判断活动,可以看到学生对于10的基数、序数概念掌握很好,能准确无误的用这些“﹥”“﹤”符号比较出10以内数的大小、会排出10以内数的顺序。

在依据学生自己学习前面数的组成的经验,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摆出10的组成,并要求有序不重复。这种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数学内容的学习和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逐步形成的。新课程几乎每个年级都渗透“有序思考”的方法。这里从无序到有序地逐步引导,目的就是使学生逐步学会思考问题。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0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数的分析,是一种非常直观的表达方式,在数的认识和加减运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巩固对数的大小和数序的认识,其次,数的分解组成对学生建立一图四式的表象,理解加减运算的关系是很有帮助的,再次,数的分解、组成也是进行加减计算和退位减法时要经常用到,基于以上考虑,仍然应将数的分解、组成作为重要的内容进行教学。

当然,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也有不同:将10的组成提前到写数前面,有助于突出10的组成,也有助于学生集中练习10的书写。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及多位数的基础。也是本单元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现在的小孩已经在生活中和幼儿园接触了大量的数,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算。但对数的认识只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如会读、会写,但还没有全面系统的认识数,对于数的概念也未必清楚。因此,针对以上的考虑,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充分利用主题图,同时加强学生的操作和观察活动,通过数数,认数字,数的顺序,比大小,序数和写数字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并学习用数来交流、表达生活中的有关内容,从而建立数的概念。

由于本课的教学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学生学起来困难不会很大。在认识6-9后,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数感,具有认识和应用数字的经验和知识基础,因此本节课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生动的活动情境中体验、采用的游戏、儿歌、自己动手实践等不同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学习有关10的知识。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丰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乐于学习,以达到教学效果。

10的认识

【教学内容】:“10”的认识P59-60

【课标描述】:

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主题图和动手操作,能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写10。

2、通过动手拨珠子、看直尺等活动,会排出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认识,能准确无误的用这些“﹥”“﹤”符号表示出数的大小。

2、通过摆小棒,拍手、找朋友游戏,能正确地说出10的组成,背能背诵会运用。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先看主题图再拨计数器、看直尺图和数点子图,来评价学习目标1。

2、通过动手拨珠子、看直尺等活动,来评价学习目标2。

3、通过操作小棒和同桌交流成果等活动,来评价学习目标3。

【教学重难点】:会排出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能正确的说出10的组成。

【教学准备】:主题图,计算器、直尺图、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课题

故事引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这节课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发生在数学乐园里的故事,可要认真听呀!

课件展示:星期天,数学乐园来了一群数字宝宝。1来了,2也来了„„,9最晚一个到,但是它却一点都不脸红,反而非常骄傲的对1说:你瘦瘦的,只表示一个,又对0说:你更小,没头没脑,表示什么也没有。1和0听了以后非常不服气,于是它们躲到了一边商量了一个办法,9一见惭愧的低下了头。

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学生说各自的办法。

这个办法真不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板书:10的认识)

二、探究学习

1、学习主题图

①出示主题图

【评价目标1】

看到了10只白鸽。草地上有9个小朋友和一位老师,一共有10个人。学生上台带大家数一数。

小结:10只鸽子,10个人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10)

②练习

那现在你能自己数出10根小棒吗?学生数10根小棒。

其实数数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大家看,这是什么?(出示62页第2题)

我们一起来倒数模拟火箭发射的情景好吗?倒计时开始。(学生齐读)

2、出示计数器图

【评价目标2】

大家数的那么好,如果我换成计数器你还会数吗?一起小声数一下上面有几颗珠子?那再添上一颗珠子呢?

那10是怎样得到的?9添上1得到10。

3、出示尺子图

【评价目标2】

其实数字是无处不在的,就连我们的尺子上都有我们学习过的数字,

仔细观察,尺子最左端是数字几啊?0表示什么啊?在这里表示什么?

让我们一起从数字0开始读一下尺子上的数。

8后面是几啊?9后面是几?

学生模仿老师互相提问。

老师也提一个问题,“10和9谁大?”

那你们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9小于10,10大于9。

4、学习10的组成

【评价目标3】

①动手学组成

同学们,瞧,这有一棵大树上有10个果子,老师要把这10个果子放入二个篮子里,问:有几种放?试着分一下,利用你们手中的小棒,一会儿,我请同学上讲台给大家展示分法。刚才同学们想出了9种分法,而老师只写了5种,为什么?你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

小结:以后记10的组成时只需记住这5种,自然而然就能想到另外4种,这样记起来简单且不易遗漏。

②记忆组成

刚才学习是不是有点累了,我们一起玩个拍手歌吧。

课件出示儿歌,学生拍手读。

③练习10的组成

现在10的组成你记住了吗?那你能帮这些数宝宝找朋友吗?发出1-9个数字给学生,学生快速找到相应的朋友。

5、写10

【评价目标1】

我们刚才一起认识了10,还学习了10的组成,那你们会写10吗?我们一起来写一下10。

①大家注意,写10时,1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0写在右半格,稍微斜一点。大家写的时候可要注意这一点呀!

②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来写个10。(领着学生书空一个10)

③然后翻开数65页描10,最后再写一个。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10,其实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许多多的数字宝宝,欣赏生活中的数字图片,感受生活中的数字。

四、板书设计:

10的认识

10>9 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