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和墨家,自诞生之日起,就是死对头。

春秋战国时,儒墨两家都具盛名,实力也相当。两家的争斗,精彩纷呈,经年累月。

争斗最激烈时,一代亚圣孟子竟不顾形象,破口大骂:“……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骂墨家人,(心中)没有父亲没有国君,与禽兽无异。

易中天讲孔子墨子(孟子为何骂墨家是禽兽)(1)

这场争斗,从双方的祖师爷孔子和墨翟创立儒家和墨家之日起,就拉开了序幕。

孔子维护周朝传统礼制,收集典籍、文献,整理出来《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又据说亲自作《春秋》,奉为儒家的五经。

孔子力图从理论上论证古籍所代表的古文化,合理有用,应该得到维护和遵循。

墨家的人不这么认为。

墨家来源于周朝贵族家里的武士,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贵族失势,武士流落民间,成为了最早的游侠。按照司马迁在史记里的说法,他们是: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意思是:说话坚守信用,做事果敢决断,答应的必定实现,敢于牺牲生命,去救助别人的危难。

这种朴素的“行侠仗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精神,经过墨翟等人演绎发挥,形成墨家思想体系。它的核心是“兼爱”。

水火不容的儒墨两家,在强调“仁爱”上,似乎取得了共同点。但这是表面现象,儒家的仁爱是有差别的爱,是推己及人逐步推广开来的爱。墨家的爱,则是兼爱,天下每一个人同等地、无差别地爱所有人。

墨家认为,春秋战国天下大乱,最大的危害在于大国攻小国,大家乱小家,强者凌弱者。导致乱像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兼爱。如果能平等地爱天下每一个人,像爱自己一样爱别人,大国爱小国,强者爱弱者,天下的纷争就会结束,危害便能化解。

到了孟子时期,儒墨两家的争论,达到白热化。

孟子不仅知识渊博、理论深厚,为儒家思想做出仅次于孔子的贡献,他在与死对头墨家的争论上,也相当生猛。

易中天讲孔子墨子(孟子为何骂墨家是禽兽)(2)

孟子毫不掩饰自己以“距杨墨”为己任。杨是指杨朱,是道家的重要人物,以利己为原则。有一个关于杨朱的记载:“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可谓一毛不拔的祖师爷了。

孟子把利己的杨朱和墨家人,归在一起来痛骂: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

在孟子看来,所谓兼爱,视父母如同旁人,等于没有父母,这与禽兽有什么两样?

可见孟子对墨家仇恨之深、痛恨之切。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墨家非常兴盛,才能劳德高望重的孟子动这么大的肝火,不顾形象破口大骂。

只可惜,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从此一家独大,墨家渐渐式微,精彩只有从故纸堆里找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