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修行之感悟(读坛经修习禅定)(1)

在《坛经》的坐禅品,六祖惠能传授如何修习坐禅。禅门的坐禅,不需要拘泥于打坐的形式,而是可以在任何的当下。

当下,对于外界的一切善恶境界,没有执住,就是在打坐。这个打坐的关键,是“心”的打坐,而不是身体的形式。内在是能够见到自性,自性不动不乱,这样就是禅的状态。禅定,就是对外离一切相,对内心无动乱。

如果能够外离一切相,那么就找见了原本清净安定的本心,这个本心无生无灭,无动无乱。对于一切的境相,心无动乱,这才是真正地禅定。相反的,如果对于境相心有染著,那么心会随着境相的动而动,是乱的状态。

所以,修习禅定,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看自己有没有执着于外在的境相,另一方面是看自己内心是否有动乱的情况。内心有动乱,这是直接的感受,一定是有执着于外在的相,这并非是禅定的状态。因此,实修禅宗的法门,是要能够让自己从对于相的执著中解脱出来,回归原本清净安定的状态。

那在修习禅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执着于净相、心相,也不要执着于不动。因为本性原本清净,如果觉得需要起心,求一个净的状态和结果,那么这个心念也是妄想,可以称作是净妄。还有,如果觉得需要去找本心,起心找心,这也是妄想,当下心无所执住所见就是本心,无需再去找见本心。还有,不动并非是身体和精神的一动不动,而是对于一切的境相,心念无善恶等的分别,不会说人长短好恶,而是可以从本心来生出正念、正言和正行,以无动的本心来觉照无常的境相。

《菩萨戒经》说,我本元自性清净。

如果能够看到我的本性原本清净,自见本性,那么可以在自性的觉照之中,自修、自行,自成佛道。这样本性会有着清晰的指引,告诉我们要如何来修行。这个修行的过程,就是在当下无所执着,自本心生出正念、正言、正行。即便有杂念妄想的产生,本心也会生出觉照,来破除这些虚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