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头顶“三俗”名字的胖子,我一直都很羡慕那些拥有与众不同名字的人,现在很多家长给孩子起名字大有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名字不是很长就是很霸气,例如之前比较红的有什么王者荣耀、史诗王爵等等,反正就是要有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名字,好彰显自己的孩子独一无二。

四款非常不容易坏的车(这几款进口车买的不火)(1)

名字的重要性,其实在古代就被确定了,古语有云:赐子千金,不如授子一艺,授子一艺,不如赐子一名。说的就是名字的重要性,名字不仅是一个人的标识符号,它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这里涉及到比较玄学的东西,大咖我自己也不是很懂,就不深入讨论了。

四款非常不容易坏的车(这几款进口车买的不火)(2)

既然大家都知道了名字的重要性,今天大咖打算跟大家侃侃车圈里面的名字。 毕竟用中文命名这件事,对于各大汽车品牌,无论是整个品牌格调还是产品谱系来说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因为马虎起名而影响销量效果的例子比比皆是。

四款非常不容易坏的车(这几款进口车买的不火)(3)

目前一些车型或者品牌的中文命名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下面这几类:

采用直接音译的方式

四款非常不容易坏的车(这几款进口车买的不火)(4)

库里南、野帝、帕萨特之类的就是用音译的方式,这种方式最简单粗暴,但有时候也该看看这个音译过来好不好听吧?这么懒是没有好结果的,像DS就叫谛艾仕,很容易就让人联想起“屌丝”,从名字上听就并不觉得这车高级呢,还怎么匹配自己标榜的豪华车身份呢?

在接近音译或者谐音的基础上辅之以带有本土化概念性的词汇

四款非常不容易坏的车(这几款进口车买的不火)(5)

有些名字音译过来本来是没什么特殊意思的,但是却被谐音所连累了,例如“铃木”(陵墓)、“辉腾”(会疼)、“爱腾”(爱疼)等等,这样的中文名就十分尴尬了。

使用原外文名的意义和翻译过来的词汇

四款非常不容易坏的车(这几款进口车买的不火)(6)

比较经典的就是INFINITI(无限)和LAND CRUISER(陆地巡洋舰),现在陆巡已经改为了兰德酷路泽,霸气都没了,一汽丰田停产它跟这个名字也有关系咯?

直接对准消费群体认知度和车型格调取名

四款非常不容易坏的车(这几款进口车买的不火)(7)

像讴歌(Acura)、探歌(T-ROC)、奕歌(Eclipse Cross)等等这些就是偏向于格调取名的了,至少在表面看起来和原有外文名也并无直接关联。

奇奇怪怪的命名方法

四款非常不容易坏的车(这几款进口车买的不火)(8)

四款非常不容易坏的车(这几款进口车买的不火)(9)

数学知识命名:云度π3、东南翼³、长安欧尚COS1°等等

历史题材命名:比亚迪车系秦、唐、宋、元

大咖粗略看了下卖得比较火的车型之后,总结了一些成功车型取名的要点。首先,这个中文名必须好记,这样才能形成朗朗上口的“自行传播力”;命名还需要符合该车型其本身的产品调性。总不能一款硬派车型起一个无比唯美的中文名吧?那样看上去就很违和了。站到车企、行业还有整个市场的角度考虑,中文命名还需要有长远的可持续性规划,比如本文开头说到大众的“途”字辈车系,可以在旗下车型序列中起到良好的连缀、区别,形成系统化呈现的效果,或许也可以在全行业范围内形成领先或带头效应。

其实大咖觉得,一辆车的名字固然很重要,要么体现产品特性,要么区分产品等级,又或是一个经典系列的传承,但是,产品本身的硬实力和市场定位才是立足市场最重要的因素,不然光是靠另类的名字来博眼球、引关注,最多也就只能引起一时的关注、热议罢了,消费者们看过了笑过了也就算了。上面说的那么多,想表达的就是车名对于一款车的销量可能也就只有那么一丢丢的作用,真正影响销量的还是看它的产品力和性价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