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南阳副中心城市(同为河南副中心)(1)

自从省里旗帜鲜明支持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以来,南阳和洛阳一些网友心态有了微妙变化,个别极端的,甚至在网上互怼。

其实毫无必要。

宛洛都是副中心,大家不必相互喷。

但洛阳不是南阳,南阳也不是洛阳。对比一些数据,能看出两个城市发展的不同定位。

知彼知己,学习优秀城市经验,了解城市发展路径,找到适合自己的崛起之路,这才是意义所在。

01

先说硬指标GDP。

以郑州为参考,郑州是全河南唯一一个GDP过万亿的城市。以2020年为例:

郑州市12003亿

洛阳市5128.4亿

南阳市3925.86亿

郑州GDP在河南的首位度是21.82%,全国经济首位度占比约1.18%。洛阳GDP在河南的首位度是9.32%。南阳GDP在河南的首位度接近7.14%。

整体来说,郑州在河南和全国的经济首位度都偏低,辐射力有限,但是如果三个城市加起来,经济总量则能占到河南全省的38.28%,在全国的影响力也会有所提高。

这也是河南设置一主两副的用意。

河南洛阳南阳副中心城市(同为河南副中心)(2)

(图片来源:洛阳房团购)

如果效仿其他发达经济体,让郑州一家独大,会造成洛阳、南阳两个城市发展乏力,在这里生活的1700多万人口则会受到影响。

洛阳和南阳,距离郑州都没有超过300公里,高铁车程在30分钟到1小时之间,存在协同发展的交通条件。

一主两副的格局,可以让郑州分散出来一些功能,定位更加精准,同时洛阳和南阳作为副中心,补齐郑州的不足,优化省域协调发展这盘大棋。

再看人均GDP(2020):

郑州人均GDP1.38万美元,全国排名第41位

洛阳人均GDP1.05万美元,全国排名第87位

南阳人均GDP0.586万美元,全国排名第239位

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准,人均GDP在4万至6万美元之间;高等发达国家的标准,人均GDP在8万美元左右。

苏锡常三座城市,人均GDP在2万到2.4万美元之间。武汉人均GDP是1.88万美元,郑州、洛阳都跟武汉有相当差距。

人均过万美元意味着达到了全球平均水平,即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居民的水准。

以人均标准来说,洛阳刚刚过线,南阳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02

南阳和洛阳的差距,跟两座城市过往的底子有关。

洛阳的工业底子是上世纪50年代“一五计划”打下,有许多国家重点项目,如今的一拖、洛轴、中信重工、军工研究所、石化,以及开发区里规模不大,但数量众多的重工厂,都有国企老厂的基因。

河南洛阳南阳副中心城市(同为河南副中心)(3)

又由于洛阳是老牌移民城市,在过去五十年中,许多人才随着研究所移民到洛阳,增加了人才厚度,河科大、洛阳理工、612、613研究所就是当年留下的人才底子。

南阳的工业底子则是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初,支援三线时迁移来的老厂。

从经济发展来看,战备时期的工业聚集,并非经济自然发展的结果。由于南阳长期以来铁路货运是短板,改革开放以后,南阳老工业在技术、管理、人才、生产成本方面,都很难与沿海和交通枢纽地区抗衡,最后衰落成为了必然。

南阳在重工和制造业方面也曾有过雄心,南阳的工业路曾经聚集了相当一批工业企业,这条路上也曾自产卡车和柴油机,还生产过重型机械,但很可惜因为各种原因,在经济大潮中,最终退出了市场。

南阳的工业底子薄,也就造成了与洛阳相比,如今较大的人均收入差距。

再看人口迁移。

洛阳七普人口705.67万,比六普增加50.72人,增长7.74%,年平均增长率为0.75%。

南阳七普人口971.31万人,比六普减少了54.99万人,下降5.36%,年均下降0.55%。

洛阳在上世纪90年代企业改制,工人下岗,曾经有过相当一段暗淡期。

洛铜职工的子女讲过一个故事,九几年厂里废铜丢失,保卫科报案,最终查明是某工人所偷。领导比较细心,去工人家里家访,发现双职工家庭发不下来工资,家徒四壁。领导去厨房一看,米缸面缸都是空的,最后领导和工人蹲在一起哭。

故事真假不知,但这是当年洛阳老国企职工的真实写照。

痛定思痛,洛阳卧薪尝胆,在近二十年迎头赶上,尤其是这十年,成就有目共睹,七普的人口也证明了洛阳近十年的发展成就,面对强势的郑州,守住了人口底线。

南阳过去十年中人口流失比较严重。不过应该理性看待。

人口流失最直接的原因,是本地缺少充足的岗位。有限的岗位,过度的竞争,不良的营商环境,逼迫相当一批南阳人选择去外地讨生活。

一个地方的老百姓富不富,有一个很明显的标尺,是看民企多不多。一个地方民营企业发达,老百姓一定有钱。

我们对比一下洛阳和南阳的民企。

2020年,河南民企百强洛阳有9家上榜企业,总营收:1206.28亿。

年营收超百亿的洛阳民企有洛钼、中浩德控股、民生药业。

南阳有11家上榜企业,总营收额:734.98亿。

年营收超百亿的南阳民企有:牧原、龙成。

南阳在企业方面,与洛阳存在一定差距。而且南阳明显有强县弱市的特征,洛阳则除了这些大厂,还有很多潜力股潜伏在高新区和工业区,虽然没入100强,但也解决了不少就业。

03

接下来对比河南省对两个副中心城市的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规划提到洛阳的地方很多。

一是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全面提速。

要实现“由乡村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也就意味着洛阳周边临近的县域,要进一步融入洛阳。孟津、偃师、吉利的“三撤两设”,即是提速的实际行动。

二是构建便捷畅通的综合交通体系。

南北高铁枢纽一直是洛阳的短板,十四五提到了建设洛阳枢纽,即是指呼南高铁。目前商丘已经形成双十字高铁,但洛阳目前尚没有。

三是支持洛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消费人口进一步聚集,吸引更多商业落地。就目前来说,洛阳如果想有更多的人口,除了发展自身产业,还要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快速路网、高架建设,争取拿下地铁三四号线,从而吸纳更多的人口流入。

河南洛阳南阳副中心城市(同为河南副中心)(4)

四是强化洛阳的高端制造、国际人文交往、生态宜居功能。

高端制造是洛阳一直努力转型的方向,而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人文交往和生态宜居则是洛阳的差异化定位。

五是推动洛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这也是河南之前“双核”战略的具体谋划,在构建郑州都市圈的同时,推动洛济深度融合发展,深化洛阳与平顶山、三门峡、焦作合作联动。

六是洛阳的黄河、文旅、大遗址保护。

十四五规划中,对洛阳的文旅提出了很细致的规划,

深化河洛文化特别是夏文化研究;

高水平保护二里头、龙门石窟等重要遗址;

建设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安阳世界级大遗址公园走廊;

推进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建设;

谋划建设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等;

打造郑州、开封、洛阳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

提升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等活动影响力。

最后,十四五中特别提到,要推动建设郑洛西(安)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协同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

十四五规划之外,近日国家发改委又出台了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洛阳也光荣入选。其中提到:

“支持徐州、洛阳、襄阳等城市夯实制造业基础,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综合枢纽,增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能力。”

与十四五强化洛阳高端制造的思路一致。

04

再看南阳的十四五政策礼包。

一是建设全国性交通枢纽。

具体措施是加快呼南高铁焦作至平顶山段建设,这个对洛阳是利好,对南阳同样。呼南如果能修到平顶山段,就意味着河南西边的高铁走廊被打通。

河南洛阳南阳副中心城市(同为河南副中心)(5)

图片源于网络

二是提升南阳区域中心城市规模能级。

支持南阳建设新兴区域经济中心,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对接协作,最直接有效的除了高铁,另一个便是航运。

南阳的唐白河复航工程,以及将南阳提升至副中心城市,都是十四五规划的题中之义。

三是丹江水库的污染防治。

渠首的地位不可动摇,渠首的水质必须保障,这是南阳为北方诸多城市做出的贡献。

总体来说,虽然南阳成为新晋的副中心城市,但与洛阳对比,缺少坚实的着力点,名头虽然给了,但是需要南阳自己争取的地方还很多。

原因在于洛阳的底子厚,例如制造业和文旅产业,十四五可以详细地给出扶持,但对于南阳来说,虽然有了副中心的地位,但是更要把基础补齐,寻找新的发力点。

当然,南阳也认识到了之前的不足,在十四五里做了详细规划。

首先是交通“空水铁公”并举。

把南阳目前的机场迁建升格。

推动内河航运复航,对接长江经济带,配套建设一批临港物流园。

河南洛阳南阳副中心城市(同为河南副中心)(6)

争取东西走向的西合高铁,南阳-驻马店-阜阳高铁,争取南北走向的呼南高铁豫西段纳入规划。完善高速路网,增加路网密度。

如果这些最终都能争取到,南阳的交通枢纽地位将被夯实。

第二是发展本地特色制造业。

在传统工业格局已经形成的当下,南阳想效仿当年洛阳承接国家级计划,或者效仿沿海城市承接西方工业转移,已经不现实。

南阳提出了构建“234”市域工业发展格局:

两大传统工业:纺织服装、油碱化工

三大支撑产业: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冶金建材

四大新兴产业:数字光电、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

十大产业链条:智能装备、数字光电、节能环保、超硬材料、5G、生物制剂与中医药、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加工、纺织、碳酸钙等。

我们会发现,这些都是基于南阳的现实基础提出的目标,其中既有龙头产业,如绿色食品、汽车配件和中医药,也有星星之火,这是南阳未来产业的希望。

第三是打造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圈。

南阳将加快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快速通道建设。这其实是做大中心城区人口支撑的重要一步,与洛阳的思路一致。

河南洛阳南阳副中心城市(同为河南副中心)(7)

加强市区和县域的交流,既能增加区域内消费,也为南阳发展新区,吸纳更多县域人口。

第四是打造南阳文化智产。

南阳文旅也有很多值得打造的地方,但是在智产建设,南阳文化传播上,与洛阳有很大差距,讲好南阳故事,塑造南阳好形象,是建设副中心城市的题中之义,也是南阳发展文旅的必须。

05

总体来说,同为副中心城市,河南“一主二副”的发展格局,在于精简郑州城市功能,同时照顾到洛阳、南阳兄弟城市的未来发展。

洛阳十四五的重点在于制造业转型,在老工业的基础上,发展高端制造业,优化产业结构。

南阳则在于因地制宜地发展本地特色产业,多产业并举,创造充足的就业,同时在枢纽交通和机场迁建方面有所突破。

面对郑州强大的虹吸,洛阳和南阳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才能发挥好副中心的功能,共同推动河南的发展。

一句话,洛阳和南阳不是要争高下,而是要协同发展,填补豫西发展的塌陷,共同打造河南一主两副的都市圈格局,最终实现河南经济体量的崛起。

对于洛阳和南阳的老百姓来说,过得幸福不幸福,不是副中心决定的,也不是由GDP多好看决定,而是本地人在这里有事做,有钱赚,有所期待,不负心中热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