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最近又又又被Bella美到了,开年到现在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被Bella刷屏了。
我都快夸累了,这个女人到底还有多少惊喜等着我,快来欣赏美好的肉体!
连网友都纷纷感慨:没想到肯德基三姐妹里,现在最有超模感的是她。
毕竟,当年在肯德基里,Bella是最不起眼的那一个“吊车尾”。
甚至不配拥有自己的名字,只能用“Gigi小妹"的称号出席活动。
当然,无姓名之外还有:腿粗胯宽55身、眼神呆滞苦瓜脸…
不过也正是开局够惨淡,现在翻盘之后才更让很多人觉得有爽感和上头。
看着她“硬当超模”的玩命劲,甚至有那么点“养成系”的意思了。
咱就是说,实力才是硬道理这句话啥时候都是真理吧。
业务能力上来了,时尚圈认可度蹭蹭上涨,让bella明显更敢自由的展示自己了,内裤外穿什么的,姐穿就叫新时尚。
现在的bella不仅可以驾驭各种秀场,硬照也是越来越能打。
红气养人,逆天改命之后事业顺了、心情好了,Bella的状态也肉眼可见的越来越好,感觉整个人都在发光。
要知道,当年Bella被嘲最狠的时候,走秀前脸上爆痘还被网友疯狂吐槽到情绪崩溃过。
所以爆痘这件事,杀伤力也确实大,连明星都不能幸免。
要说当代年轻人最恐惧的事,年纪轻轻就脱发和过了青春期还长痘绝对并列榜首。
不知道还有没有小伙伴记得,大人以前跟你们提过的青春痘疫苗,最近它又有消息了。
顺利的话23年就可以进入临床应用了(掐指一算只有几个月了。
听起来,一针下去一劳永逸,告别满脸斑驳、告别痘痕黑疤,彻底消灭讨厌的痘痘指日可待。
谁看了能不感慨一句:现代科技,bravo!
但,有人支持就有人反对。
毕竟自己淋过雨,所以也要把别人的伞撕烂
不过玩归玩、闹归闹,青春痘疫苗真的能预防长痘吗?油皮痘肌的黑夜终于要被科技照亮了吗!
>>>
青春痘疫苗靠谱吗?
咱们都知道,所谓“青春痘”其实就是一种痤疮。
只是因为比较常见于我们年少轻狂的青葱时期,所以才有了这个名字。
根据《2019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显示:
我国人群截面统计痤疮发病率为8.1%,但超过95%的人会不同程度发生痤疮。
而且,全球对治疗青春痘药物的需求每年高达约18.7亿英镑(约190亿元人民币)。
可见,如果青春痘疫苗能研制成功,简直就是一个省钱又省心的法宝。
不过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往往很骨感。
虽然理论上,疫苗可行。
但实践上,效果可能并没理想中那么好,而且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打完的后遗症。
痤疮丙酸杆菌的大名我们都听过的,就是青春痘背后强有力的推手之一。
长痘痘的时候,皮肤上的痤疮丙酸杆菌会分泌一种毒力因子——CAMP因子。
它的作用就是:破坏免疫细胞导致其死亡,并释放炎症分子,加重皮肤炎症。
CAMP因子虽然伤害高,但是它有个宿敌——单克隆抗体。
这次引发关注的青春痘疫苗中,就刚好含有CAMP因子的免疫治疗抗体。
它可以中和CAMP因子,不让痤疮丙酸杆菌搞事情,从而减少造成的炎症反应。
原理上没问题,但依然不等于打了疫苗就不长痘。
从机理上就能看出来,这种疫苗主要针对的就是痤疮丙酸杆菌,但痤疮杆菌本身就只是痤疮成因的一环而已。
而且,这个疫苗虽然是精准打击CAMP因子,可CAMP因子有5个不同的类型。
从目前公开的研究结果来看,这个疫苗只针对CAMP因子-2有效果。
对CAMP因子-1、3、4、5有没有效果,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支持。
而且,接种后对皮肤的风险性也同样存在问题。
因为这种痤疮丙酸杆菌正常人皮肤也有,如果我们把它们全部扼杀在摇篮里,很有可能会引起皮肤微生态紊乱。
鉴于目前还没有充足的人体实验数据支持,小伙伴们还是冷静冷静,期望别太高。
比起还比较遥远的痤疮疫苗,大人还是先来聊聊更多同学在后台提问的化妆品引发爆痘问题叭。
>>>
所以,化妆品真的会致痘?
说到化妆品致痘,不少姐妹肯定都拥有同样的经历:
皮肤本来好好的,可一换化妆品过敏、爆痘、烂脸就全来了…
尤其这两年,总是戴着口罩,皮肤更是动不动就出问题。
很多姐妹一直认为,化妆品闷痘是因为毛孔被某些成分堵住了。
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完全对,化妆品致痘的一种原因是毛孔被堵塞没错。
但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是被成分堵住了毛孔…
因为我们的汗腺和皮脂腺都是活的,并不会被流动性的油脂或细小的化妆品颗粒憋死。
可也正因为它们是活的,所以当我们皮肤的正常代谢过程受到干扰时,就会出现堵塞现象。
以化妆品致痘的两种途径为例:
第一种是加速角质的正常剥落;另一种是延缓角质的正常剥落。
两种情况下都会导致,角质在毛囊皮脂腺导管里越堆越多,最后把毛孔堵住。
多余的油脂排不出去,就会形成粉刺。
如果恰巧被爱吃皮脂和角质的微生物附着着,那它们就会大量繁殖,最终导致发炎,进一步演化为痤疮。
其实早在1972年,美国的Kligman医生就发表论文分析了化妆品里的致痘成分。
并将它们导致的痘痘取名为“化妆品痘”,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闷痘”。
也就是说,导致角质加速/延缓剥落的成分才是罪魁祸首。
也就是我们在各种成分查询app里看到过的“致痘成分”。
所谓的“致痘成分”,是研究人员根据Kligman医生当年提出的兔耳试验法检测得到的。
但这个结果也并不是百分百可靠,只能作为参考,毕竟人体和兔耳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过,无论是在兔耳试验还是人体试用测试中,都表现出较高致痘性的化妆品原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可可脂、棕榈酸异丙酯、羊毛脂、肉豆蔻醇乳酸酯、肉豆蔻酸异丙酯、辛基棕榈酸酯、异丙基异硬脂酸酯。
其中,棕榈酸异丙酯、辛基棕榈酸酯、肉豆蔻酸异丙酯常见于防晒类产品中,可能它就是你“一抹防晒就长闭口”的元凶。
比如,家喻户晓的安热沙防晒,就含有肉豆蔻酸异丙酯。
除了防晒产品,棕榈酸异丙酯还经常出现在护肤品、卸妆产品和粉底液中。
而可可脂、羊毛脂多用于口红、唇膏和身体护理等产品。
还有彩妆里的色粉,尤其是一些红色原料,也被检测出有致痘风险。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彩妆致痘多数发在脸颊,因为脸颊要用腮红呀。
当然,即使排除了个体差异,致痘成分在不同类型产品中的表现也很难一概而论。
合理的方式首先不要一次否定,毕竟我们的脸每天都阴晴难测,怀疑致痘的产品最好经过3、4次验证。
如果确定是这款产品导致的痘痘问题,那我们可以用成分查询类app搜索下该产品中的致痘成分,最好再对比下以前用过且闷痘的产品。
看看有没有共同的致痘成分,找到以后能避就避,不花冤枉钱也不长没必要的痘。
当然,除了留意新换的护肤品外,少吃高糖、油腻的食物,规律作息、少熬夜,同样也很重要。
不如从今天开始,记得早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