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梅长苏到底是什么人(琅琊榜里的梅长苏)(1)

最近在追剧《琅琊榜》,倒不是因为演员或小说,而是对南朝那个时代很感兴趣,对影响《鬼谷子》的那个人就出现在南朝——陶弘景。说陶弘景源于刘勰的一句话“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在《琅琊榜》这部电视剧里,主人公梅长苏被描述成了具有麒麟之才,得之可得天下,失之即失天下。主人公足智多谋却体弱多病,有人说然小说、电视剧这样的文艺作品在某些方面比如是夸张或虚构的,但历史上的确的陶弘景却的确就是真实版的“梅长苏”。

在那个动荡年代,一个谋士隐居山林,却有着指点江山的运筹帷幄之才。他们武不能扛巨鼎,不能战群雄,文不可挥毫墨,不能成诗篇,但,他们的智慧力量却是无穷的,他们靠智慧成就了时代一个又一个传奇,不是故事,却比故事更加现实,更加惊心动魄,陶弘景算其中一个。

史书记载的陶弘景是一个医家、星象家、文学家,却丝毫未记载陶弘景智慧的源泉之一《鬼谷子》,如果不是陶弘景的鬼谷子注解存世,后人根本不知道他读过那书。史书上陶弘景悬壶济世医,指点江山,淡泊名利未免太过苍白化、表面化。问题在于陶弘景为什么要这么退隐山林?

其实陶弘景曾经是当过官的,只不过当到了36岁还当一个小官。此时的他有两个选择,要么在官场碌碌无为的厮混下去,要么转型,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他选择了后者——云游四海,广交豪杰,博采众长,兼修纵横。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成了一个通才。就如鬼谷阿信嘴巴里常念叨说,只读《鬼谷子》。只读不是唯一,并不代表不读其他书籍,为什么?因为《鬼谷子》本身是一种思维模式,况且要想读懂这本书,必须在百家里找到其存在的蛛丝马迹,反过来论证鬼谷子思想的效用。比如陶弘景用鬼谷子思维来看病、占卜、炼丹,奇怪吗?经过千锤百炼之后,陶弘景已经顿悟了,所谓一通百通。

史书记载:前期任用陶弘景,在位颇有政绩。但陶弘景为什么不愿出山当官,却隐居山林,史书没有记载,但可以从萧衍的后半生里找到答案。

陶弘景死后,半个“盛世”结束了。萧衍开启了昏君模式,再不是那个胸襟广阔,任用贤能的长者,他开始刚愎自用,荒淫无度。

曾经在鬼谷阿信的眼里其实一直认为萧衍是明君,但其实翻开真实史料,走进具体场景,你会发现萧衍其实是复杂的,并不能用明君或昏君来定位他。他贤明,胸襟宽广以用人,他猜疑,他不信任何人。他谋朝篡位,欲开创太平盛世,他是萧何后人,戎马一生却被饿死宫中,他笃信佛家,南朝四百八十寺,他所托非人,最终悲剧收场,他的一生是半部好戏。

鬼谷阿信认为,陶弘景选择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真是因为他看到的萧衍真实的一面,那个隐藏真善美背后的真实。人性是复杂的,无关善恶。陶弘景通过《鬼谷子》,必然懂得一个道理:

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有些人走近了,反而会生分了。

而梅长苏就出现在梁朝后期,开始了自己对萧衍的复仇之路。梅长苏从山林,走向庙堂,是福,是祸,尚未可知。

如您喜欢鬼谷子,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号【中华鬼谷子学院:guiguzi7619299】吧!每天更新最有价值的国学鬼谷子智慧文章。50000名鬼谷子爱好者智慧社群欢迎你的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