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我来到这世上到底是为了什么,也不知道我想做什么,我只是在重复大多数人在做的事”这是《世界尽头的咖啡馆》主人公约翰对自己状态的描述,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生而为人真的很不容易?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生而为人真的很不容易(生而为人意义何在)

生而为人真的很不容易

“我不知道我来到这世上到底是为了什么,也不知道我想做什么,我只是在重复大多数人在做的事。”这是《世界尽头的咖啡馆》主人公约翰对自己状态的描述。

周国平说:“人生中的每一段经历,都有它的意义所在。在他看来,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单纯”。丰富是指精神上的丰富、情感上的丰富……单纯是指生活上,没有那么多名和利的纠葛。”

有人18岁就“死了”,直到80岁才埋;有人年少不懂事,挥金如土,散尽家财,继而天灾人祸,一个个至亲离他而去;有人生下来便没手没脚,残缺的身躯丑陋的外形,注定一生遭世人的耻笑与白眼。人生如此艰难,我们应当如何度过此生?生而为人究竟有何意义?应当以怎样的态度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与挫折?

01.大多数普通人对人生都很困惑

我有个朋友,一次酒后突然情绪崩溃,继而歇斯底里,发泄一通后,无意中问道:为什么海子要自杀?一个写出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文采飞扬的大诗人,最终还是选择了卧轨。她带着半醉半醒的腔调继续质问我:你活了这么久,比我还大3岁,你难道没有发现,我们的人生有意义可言吗?是啊,我们活着的每一天,应该是不断地创造价值,赋予自己的人生意义,然而,我们大多数人从生到死都没有什么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可言。但是,就算是流芳百世,就算是人人敬仰的科学家,民族英雄,寿命也不过百岁,无论你怎么付出,怎么折腾,最终也只能化为一捧黄土……

这样深刻而耐人寻味的问题,一时间竟让我无言以对,我不知道,她的人生经历了怎样一番不为人知的变故。有时候,人就是这样,上一秒有说有笑,下一秒痛哭流涕,悲观至极,对人生充满了绝望,尤其是在经历一番挫折与苦痛之后,前路一片渺茫,在某个瞬间,好像一切都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我知道宽慰与鼓励的话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此时也会显得苍白无力,但还是希望能多少给她一点希望与动力,哪怕一点点也好。

其实,是我回避了她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曾经同样困扰我很久,在无数次徘徊在肯定与否定之间,很多时候,我都在想,人生下来是不是来赎罪和历劫的?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人生本来就毫无意义的!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我们所极力追求的,不过金钱、地位、名声,亲情、友情、爱情,这些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东西,当这些代表“人生意义”的东西,像手中的沙子一样,一点一滴从我们眼前溜走,直到完全消失时,我们还剩什么呢?

也许只能尽力地活着,不问缘由,不谈前路,不求意义,只是这样活下去,仅此而已。就像《活着》中的富贵,哪怕最后只剩孤影作伴,也要走到生命的尽头。

02.作家余华借富贵悲惨的一生告诉了我们什么?

《活着》,一部我看了第一遍之后,不敢轻易尝试看第二遍的小说,余华用极其冷酷的笔调道尽了人世间的苦与悲。公子哥富贵的前半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虽然可悲,但不值得同情!打骂老婆、戏弄老丈人、当面羞辱亲爹,吃喝嫖赌无一不沾,想一出干一出,肆意挥霍家里的钱财,直到遭人暗算,家产败光,变成了农民,这才幡然醒悟,浪子回头。

然而,苦难与贫穷的日子才刚刚开始,一切好像巨大魔咒一样,富贵身边一个个最近最亲的人毫无征兆地以各种方式死去,近乎残忍!富贵他爹刚帮他收拾完烂摊子,转头就被儿子活活给气死;为了给生病的娘找大夫,富贵阴差阳错就被官兵们当壮丁抓走;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家的时候娘也过世了,可怜的是女儿凤霞因为高烧而变得又聋又哑。

人们说,生活不会一直这样苦下去,富贵回来的确过了几年安稳日子,作者假惺惺地给我们一点点希望与美好,让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让凤霞嫁了人怀了孩子,让某些时刻有了温情脉脉,有了简陋的欢乐。

从大跃进开始,妻子家珍患了很严重的软骨病,从此干不了重活,挣工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全都压在了富贵一人的肩膀上,在那个饥荒年代,一家人忍饥挨饿,互相搀扶,日子苦一天饿一天地过着,然而,噩梦总是在你觉得美好时降临,接连的厄运让仅存的幸福与欢乐瞬间幻灭。

首先死的是儿子有庆,有庆是个好孩子,为救难产的县长夫人,主动献血,谁知黑心医生竟然抽血过多,有庆当场死去。

有庆走后,这个家开始一点点的崩塌,女儿凤霞很幸运的嫁了个好男人二喜,但幸福的日子没过几天,凤霞在医院生孩子难产而死。

有庆走时,家珍就差一点跟着走了,如今凤霞又死在她前面,做娘的心又怎么能承受得住这样的打击?没过多久,家珍也随凤霞一起走了。

女婿二喜的确是个好女婿,凤霞走后,一直管富贵叫爹,时常带着苦根到乡下看望富贵,然而二喜还是死于非命,在工地上被水泥板活活给夹死,留下一老一少在这个世界上相依为命。可没几年,孙子苦根吃豆子吃得太多撑死了。

牲畜生来就只能是牲畜命,那么人呢?苦难伴随一生好像命中注定似的,就像富贵这一生,一个坎接着一个坎,千金散尽家道中落,又因此侥幸逃过杀头之灾,阴差阳错抓去放炮,九死一生回到家,妻子不离,儿女都在。以为苦尽甘来,却灾祸连连。

这世上哪有什么软骨病,不过是长期的辛苦操劳加上饥饿造成的营养不良;儿女更是不幸,无奈我儿换你儿,到头来错在“你怎么只生一个儿子?”;凤霞生育,大喜变大悲,保大还是保小?两难抉择之下,于是大的没了;女婿意外死于非命,孙子更是死得冤枉,竟让豆子给活活撑死了……故事到最后,也许是笔下留情,也许是一种惩罚,富贵不悲不喜,与老牛为伴一起走到生命的尽头。

合上书,我惆怅了好久,生活为什么总是这样残忍对待一个普通人?让最不该走的人走了,让最该走的人痛苦了一生。然而上天就是这么无情,似乎没有反转便不配叫人生。

从旁观者角度看,富贵这一生无疑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大概都会感叹一句“天地不仁,命运不公”!甚至还会有人质疑:至亲一个个都离他而去,富贵为什么还要活着?

03.有时候活着的意义没那么崇高,活着的本身就是意义

作者余华在这本书的开头序言里一句正面回答了这个充满哲学的问题:“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这是一种豁达,也是一种智慧!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换句话说,在那个年代里的小人物,活着就是唯一的意义。就像余华所说的那样,“活着”的力量不是来源于呐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而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苦难不断冲击着善良、弱小的人们,他们无力反抗,除了忍受,也只能忍受,用难以想象的坚韧,如同作者比喻的那样“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

面对突如其来的厄运,接踵而至的人生变故,富贵好像活得更加坦然了!这是对生活的麻木,对命运的妥协吗?

不,富贵只是想通了,坦然地接受这一切,与命运和解,这是他的选择,确实,他很孤独,但命运也没有亏待过他,曾给了他最珍贵的记忆。(一个世界上最好的妻子,一双对他也算孝顺的儿女,二喜和苦根也曾带给他无限的满足与快乐)那些记忆中的美好和温情,足以支撑他继续活下去。

正如作者所言:“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了,也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了,因为艰难,所以才会珍惜,因为珍惜,才觉美好,因为美好,所以要好好地活。富贵最好选择活着,而不是抑郁而终,这何尝不是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掌控呢?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学会接受现实未必不是一种智慧,我们虽不能掌握命运的全部,但对于人生,我们应该有:它若灿烂,我们笑脸相迎,它若历经风霜,我们迎面而上的态度!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人人都渴望成功,希望实现人生的价值,并赋予所谓生命的意义,这也无可厚非,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平淡甚至平庸地度过一生,因为他们没有远大的人生抱负,对他们而言,梦想好比是水中月,镜中花一样,令人痴迷却又遥不可及,为了生活,为了家庭,疲于奔波,生命在日复一日的平凡中度过,这或许就是绝大多数人的一生。

04结语:

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我们活着其实并不需要多么高尚的意义,很多时候,活着本身就是意义,既然来到这个世间,痛痛快快地体验一下人生的酸甜苦辣,努力地以自己的方式活着。注定不能长成为参天大树,那就像野草一样顽强、恣意地生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