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三原县徐木乡永合村东北的田野里,矗立着大唐王朝开国皇帝高祖李渊的献陵,他曾经有遗诏:“其陵园形制,务从俭约,斟酌汉魏,以为规矩。”因此,唐太宗李世民根据东汉光武帝原陵之规格修筑了这座陵墓——

1956年8月6日,唐献陵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这里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8月19日,我操作自己的大疆精灵4无人机,对献陵的神道和墓冢进行了航拍。

历史上李渊的墓(唐高祖李渊的陵墓)(1)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献陵坐北朝南,分为内、外两城,外观宏伟大气。整个陵园一周有夯筑的城恒,四面分别开设一门,门外各置一对石虎。其中,陵园南面为正门,原本有较多石刻,现在地表上只能看到一件华表和一件石虎,其他的石刻或者埋于地下,或者迁至西安碑林博物馆。

历史上李渊的墓(唐高祖李渊的陵墓)(2)

如今,一条南北向的水泥路,直接通到献陵封土下,与尽头东西向的道路形成“丁”字路口。路口东南侧的小院子,乃唐献陵文物管理所;路口西南侧的空地上,竖立着一块高大的石碑,可惜表面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旁边还有一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

历史上李渊的墓(唐高祖李渊的陵墓)(3)

献陵是堆土成陵,不同于“依山为陵”,所以规模较小一些。封土呈覆斗形状,平面略呈长方形,高达21米,底部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120米;顶部东西长约30米,南北宽约10米,下方埋葬着唐高祖李渊和太穆皇后窦氏。

历史上李渊的墓(唐高祖李渊的陵墓)(4)

在献陵东北方向,东西长约4000米,南北宽约1500米,富平县和三原县交界的区域,分布着52座皇亲重臣的陪葬墓,如同“众星棒月”一般,将献陵衬托得十分壮观。可惜,它们大多被夷为平地,或者遭到严重的破坏。

历史上李渊的墓(唐高祖李渊的陵墓)(5)

在献陵南侧石碑前,我操作自己的无人机上天。先向南飞行至石虎的头顶,然后向北返回到封土前方,再按照顺时针方向围绕陵墓一周,陵园周围的景象尽收眼底,眼下的徐木塬高亢平坦,下方渭河谷地开阔无边,视野极好,景色壮美。

历史上李渊的墓(唐高祖李渊的陵墓)(6)

唐高祖李渊(566—635),字叔德,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因为独孤皇后是其姨母,所以深得隋文帝的喜爱。大业十三年(617),升任太原留守之际。正逢隋朝土崩瓦解,李渊与李世民等于五月杀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起兵晋阳。十一月,攻取长安,立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

义宁二年(618)五月,隋炀帝被杀以后,李渊逼杨侑禅让,即位于太极殿,改国号为“唐”,改元为“武德”。在李世民辅佐之下,各地农民起义军和地方割据势力相继被剪灭,从而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武德九年(626),玄武门之变后,传位于李世民,李渊自称太上皇。

贞观九年(635),李渊病逝,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上元元年(674),改尊号为神尧皇帝,天宝十三载(754)上尊号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