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庐山真面目

文/武立金

不知庐山真面目(见识庐山真面目)(1)

来庐山之前,我对庐山的基本情况作了一番了解:先是拜读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毛主席题写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后又查阅了1959年召开的“庐山会议”资料,尤其是以前看过的电影《庐山恋》,那富有浪漫色彩的庐山画面还残存在脑海里。这次来庐山疗养,主要是想实地见识一下庐山真面目。

不知庐山真面目(见识庐山真面目)(2)

进了庐山疗养院,我和老伴被安排在仙岩饭店二楼阳面的一个房间。于是在这半个月之内,晚上我就坐在这里创作《周恩来遇险实录》,白天和老伴出去欣赏庐山风光。

原来,仙岩饭店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老建筑。1927年7月21日,鲍罗廷、瞿秋白、李立三、聂荣臻、邓中夏、林伯渠、叶挺、彭湃、郭亮9人在仙岩饭店厨房召开会议,研究了南昌起义的纲领、计划,对领导机构的安排以及起义时间等作出了决定。26日,周恩来、彭湃、陈赓等人上庐山,也下榻于此。1937年6月4~15日和1946年8月5日,周恩来两度到庐山与蒋介石会商国共合作事宜,均下榻此处。

在进入疗养院的第二天,吃完早饭后散步,在距仙岩饭店不远的地方,我们发现有一块别致的石头上雕刻着“美庐”两个大字,原来这是著名的美庐别墅,曾是蒋介石夫人宋美龄住过的地方,于是赶紧进去参观。

不知庐山真面目(见识庐山真面目)(3)

进入美庐一楼会客厅,只见墙上悬挂着蒋介石和宋美龄在美庐时的部分生活照片,还有宋美龄的个人照片。主房里还放着许多宋美龄用过的东西,如钢琴、餐具等等。我一边看着照片,一边想象他们当年在这里生活的情景。紧挨着会客厅就是宋美龄的卧室,摆着双人床等原样物品,显得典雅高贵,与宋美龄的风格相得益彰。登上二楼,就是蒋介石的办公室、会客厅、卧室,也显得很气派。我们还看了厕所和浴室,其豪华程度不亚于五星级宾馆。

这一天,庐山被云雾弥漫,我们仿佛感觉自己穿着轻柔的纱衣,在云端翩翩起舞。我们一路行走,一路观看,一路拍照。在位于锦绣谷南端的“佛手岩”下,覆盖着一个山洞就是颇为有名的“仙人洞”了,它高、深都是10米,幽深处有清泉下滴,被称为“一滴泉”。我往洞中一看,只见里面供奉着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石像,传说他就是在这里修道成仙的。其实,仙人洞名扬四海的真正原因,应该是毛泽东所颂扬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因慕名而来,我和老伴在写着“仙人洞”三个字的月亮门前留了一个影。

不知庐山真面目(见识庐山真面目)(4)

游览庐山,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三叠泉了。“不到三叠泉,枉为庐山客”。三叠泉位于五老峰下部,飞瀑流经的峭壁有三级,溪水分为三叠飞泻而下,因此而得名。三叠泉落差155米,每叠独具特色。一叠直泻而下,二叠弯曲入潭中,三叠凌空飞下,一片轰鸣,给人带来无比的震撼。立于泉下盘石仰观,但见抛珠溅玉的三叠泉宛如白鹭千片,上下争飞,气象万千,令人叹为观止。

不知庐山真面目(见识庐山真面目)(5)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这首诗虽然不是形容三叠泉的,但是借用它来形容三叠泉,也毫不逊色。我终于来到了三叠泉,亲眼目睹了它雄伟壮观的气势,亲耳听到了它雷鸣般的声响,亲身体验了站在三叠泉下的感受。现在,我应该算是“庐山客”了吧!

我们离开仙岩饭店沿着山路往下走,不远处就是庐山会议遗址。这个石木结构中西合璧的建筑落成于1937年,开始叫“庐山大礼堂”,解放后改为庐山人民剧院。党中央曾在这里召开过三次重要会议,其中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就是1959年召开的中央八届八中全会,史称“庐山会议”。由于这次会议非同寻常,使这座昔日的“大礼堂”、“人民剧院”披上了别样的色彩,也更具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因而改为“庐山会议纪念馆”。老伴不太关心政事,我只好独自进去参观。虽然那里只是悬挂着毛主席画像,摆放着当年开会时的排椅,却留给我无限的想象。

不知庐山真面目(见识庐山真面目)(6)

疗养期满,在下山的路上,我回望庐山被一丝丝云雾所包围,景物若隐若现,正如北宋文学家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深在此山中。”尽管庐山是一部没人读透的鸿篇巨制,不过我认为:风景名山,古迹名山,文化名山,政治名山, 这大概就是庐山的真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