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下半年以来,《胜算》《瞄准》《隐秘而伟大》等多部谍战题材电视剧陆续播出,将谍战剧类型题材推至更多元的层面,给停滞、固化的类型创作引入了一股新风,获得高收视率的同时也引发了业界热议,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谍战剧评分排行?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谍战剧评分排行
2020年下半年以来,《胜算》《瞄准》《隐秘而伟大》等多部谍战题材电视剧陆续播出,将谍战剧类型题材推至更多元的层面,给停滞、固化的类型创作引入了一股新风,获得高收视率的同时也引发了业界热议。
从类型创作来看,谍战剧在戏剧性的构造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正邪对立的背景设定、错综复杂的情节架构、险中求胜的英雄人物、动感刺激的视听语言,倘若再加上悬疑、动作与爱情等元素,实为市场和资本的宠儿。然而,天长日久地使用重复套路,总难免沦落为山寨横行的重灾区,令观众生厌——类型片的周期性规律,莫不如此。而近期国产谍战剧创作上的革新动向,显示出业界走出“类型魔咒”的努力与探索。
流变与固化
从历史流变来看,1981年首播的中国大陆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即是谍战题材,但这一类型的真正成熟则要等到21世纪以后。2005年《暗算》脱颖而出,2008年《潜伏》万人空巷,谍战剧一跃成为国产电视剧创作的常青树类型,保持着每年一到两部爆款问世的稳定态势。在这期间,柳云龙身兼主演、导演多职,创作了一系列谍战剧经典作品,被誉为“谍战剧教父”;麦家凭借《暗算》原著小说中深邃的文学性表达,斩获茅盾文学奖——可以说,是他们以优秀的作品将谍战题材这一通俗文学样式推至严肃文学的殿堂,为国产电视剧讲好中国故事做出了贡献。
此后,《黎明之前》《悬崖》《伪装者》《和平饭店》《风筝》等剧相继播出,均引起收视风暴,让观众领略到类型创作的可能性和丰富性。近期多部谍战剧的持续热播,更是透射出谍战剧类型创作创新性的接续和延展,从其形态来看,谍战剧类型不仅未见颓势,反而糅合了青春、喜剧、地域文化等多种元素,制作水准日益精良,吸引了更多年龄层次的观众群,口碑效应和商业效益持续发酵。
实际上,21世纪以来谍战剧的形态出现了多次变革。当年《暗算》甫一出现即技惊四座,被认为是谍战剧经典,但其三个篇章中只有最后一个讲述正面的敌我斗争,前两个着重于隐秘战线上无线电密码破译人员的专业性和职业特征,在情节与结构上独树一帜,难以被模仿。直到2008年《潜伏》热播,才基本确立了我方情报人员打入敌方内部斗智斗勇的叙事模式,这也奠定了之后十余年的谍战剧主流模式。但即便如此,《黎明之前》融入职场剧与喜剧元素,《悬崖》中浓厚的地域风情,《伪装者》和《和平饭店》的时尚格调,都以微创新的姿态实现了类型内部的更新。
杂糅与突破
此后,谍战剧创作似乎陷入模式困境,类型上几无突破。直到《胜算》《瞄准》《隐秘而伟大》三部作品陆续播出,给沉寂已久的谍战剧坛提供了新的可能。
《胜算》同样是由柳云龙主演,是一部在基本结构上严格套用以往类型模式的守成之作,但该剧放眼二战战略格局,将背景外延至苏联的远东战场,并结合苏联红军与日本关东军的军事对峙,让这段少有人关注的历史展现在荧屏上。此外,柳云龙在此剧中专注于表演风格突破,加入了大量的喜剧因子,在人物塑造上区别于以往的角色。
《瞄准》讲述两名曾并肩作战的顶尖狙击手搭档,由于信仰的分歧而选择了不同立场,在频繁的生死对决和交锋中,最终迈向各自不同的命运。《瞄准》的故事主线是松江城里八天七夜的反暗杀行动,副线是国民党军队与解放军在衡州的对峙,二者环环相扣、互为推动。《瞄准》从多角度、多线索对同一事件整体呈现,在剪辑上高频率采用平行交叉蒙太奇手法,构成强劲的叙事张力。该剧对狙击手身份做了诸多细致的科普工作,专注于刑侦手法的展现,在动作戏上更有鲜明的质感,很显然是受到了侦罪与反恐类型影视剧的影响,给观众提供了以往谍战剧类型未有过的体验。
《隐秘而伟大》则在既有模式之外有了更丰富的意涵,是青春偶像剧、家庭喜剧与谍战剧三种类型杂糅的有益尝试。这部作品由青春偶像派演员担任主角,全剧重点在于男主人公顾耀东职业的困惑、理想的幻灭、意识的唤醒、信仰的形成、爱情的滋长。男主人公生长的家庭有浓浓烟火气,家庭成员角色形象扁平化,上海地方特色鲜明,为全剧增添了情景喜剧元素。编剧强调家庭内部团结互爱的伦理观对主人公性格的影响,但在核心情节上剥离了家庭戏和谍战戏的关系,让二者独立、平行地发展各自的逻辑。顾耀东是家里的乖宝宝,他在业务层面稚嫩得令人发笑,收发情报、保护同志、锄奸祛恶等传统任务桥段几乎都是由女主人公和配角主导完成的。然而,正是因为男主人公纯净无邪、理想主义的性格底色,其灵魂觉醒和思想政治素质形成显得愈加自然贴切。可以说,这部剧让市民家庭的谐趣、青春偶像的气质与你死我活的敌我斗争奇巧而和谐地熔于一炉,让革命的理想主义气息更加浪漫活泼。
市场选择与类型未来
谍战剧为何如此受欢迎?在中国电视剧文化与产业的特定语境下,谍战剧是在文化政策与市场的博弈中站上历史舞台并由此熠熠生辉的。
对制作方来说,有两种类型最宜做戏,它们天然的主题明确、冲突强烈,即涉案剧和谍战剧。
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涉案剧审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将涉案题材电视剧及相关节目剔除出黄金档。谍战剧因此有了更大的市场空间。谍战剧从此承载了满足观众类型需求的重大任务,一跃成为热门类型。对观众来说,追求的是图刺激和费脑子的双重快感,前者关乎故事的戏剧性,后者着重逻辑与推理。故事的戏剧性,在于视听语言的皮相和人物情感逻辑构筑的骨肉浑然天成,引人入胜,令人喟叹;而逻辑与推理,则在于故事对隐秘战线相关知识体系的综合运用,观众要跟上节奏,费神费脑,分析推演,才可领会神机妙算的令人击节之处。在文化层面,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红色文化是电视剧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中国共产党在隐蔽战线的奋斗史和建党伟业、建国大业紧密交织在一起,又融入了个人的挣扎、抗争、坚守与奋斗,确实为类型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毫无疑问,近期谍战剧创作给未来的类型走向提供了若干思路,在题材广度、表演风格和类型元素杂糅方面的尝试尤为值得重视。此外,谍战剧对科学知识元素的重视度还远远不够,这已成为目前国产谍战剧的一项短板。举例而言,谍战剧类型的戏核其实关乎信息战,在信息交流不顺畅的时代,敌我双方或利用或克服信息不对称的诸多障碍,展开交锋。从《暗算》中的“顺风耳”到《瞄准》中的“千里眼”,这些天赋异禀的谍战人才,均服务于信息传播最为迫切的突破口。但是,“顺风耳”和“千里眼”的戏梗沿用十余年,未免有些审美疲劳。靠着一些带有传奇色彩的超能英雄,不可能支撑起谍战剧的全部。还原特定时期信息战与当时科技发展程度的相关性,这是谍战剧最硬核的部分。再多的俊男美女感情戏、再华丽的服装化妆、再炫目的影视剪辑特效,也无法取代谍战剧的硬核元素带来的新鲜感和戏剧性。
从文化诗学角度来看,创作者此刻对过去的解读与演绎不可避免带有当下的偏见与局限,谍战剧类型要超越自身模式窠臼,打破类型魔咒,尚需精耕细作。但凡追求卓越的创作者,需要在故事和知识两个方面进行深度挖掘并做融合的努力,撇除其生硬与突兀,才能为谍战剧创作打开未来前景。(张富坚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