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废太子胤礽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康熙为什么逐渐讨厌太子胤礽)(1)

促使康熙皇帝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废太子的导火索,是当时7周岁的十八阿哥胤衸在巡幸塞外途中病重不治。这一年,康熙皇帝55(虚)岁,太子胤礽35(虚)岁。

这不是康熙皇帝第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但没能治好胤衸,确实令康熙非常伤心。十八阿哥胤衸,出生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四月初八,生母是王氏,即后来的顺懿密妃。康熙后来还将早夭的胤衸葬入景陵妃园寝,足见康熙对这个儿子很特别。

康熙皇帝借机指责太子胤礽既没有关心过幼弟的病情,也不体谅父亲的焦急情绪,更不虚心接受批评。

十八阿哥患病,众皆以朕年高,无不为朕忧虑。伊系亲兄,毫无友爱之意,因朕加责,让伊反忿然发怒。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四》

但胤礽被废去太子之位还不到1年,就又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初十,被复立为皇太子。

辛巳。以大学士温达、李光地,为正使,刑部尚书张廷枢、都察院左都御史穆和伦,为副使,持节,授皇太子允礽册宝,复立为皇太子。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七》

可到了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初一,康熙皇帝又以太子胤礽“秉性凶残、与恶劣小人结党”为由,再次下旨将胤礽“废黜禁锢”。

就这样,当了30几年皇太子的胤礽,在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废黜-复立-废黜之后,就再也没有翻过身来。

康熙废太子胤礽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康熙为什么逐渐讨厌太子胤礽)(2)

01

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十三日,作为嫡子的胤礽,才1周岁多点,就正式被授予皇太子册宝。

嫡子允礽,日表英奇,天资粹美。兹恪遵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于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授允礽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卷之五十八》

胤礽,并不是康熙皇帝与赫舍里皇后的第一个孩子。赫舍里皇后在康熙八年(1670年)十二月十三日,生下了她与康熙的第一个孩子,即嫡长子承祜(hù)。但这个孩子长到4(虚)岁,就在康熙十一年(1673年)二月初五,不幸早夭了。

得知承祜早夭的消息时,康熙皇帝正陪着太皇太后在赤城汤泉。痛失嫡长子的康熙虽然很伤心,但还是强打起精神,在太皇太后面前强颜欢笑。康熙还通知大家,不许到他跟前来安慰,免得太皇太后知道了之后也跟着伤心。

皇子承祜薨,上悼之。诣太皇太后行宫问安,笑语如常。出,谕内大臣觉罗塔达曰:恐太皇太后闻之伤悼,倘诸王等闻信,前来慰朕,俱令散去。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卷之三十八》  

但康熙并没有对承祜这位嫡长子给予任何追封。顺治皇帝的宠妃董鄂氏生下的皇四子,尽管不满4个月就夭折,顺治皇帝还是追封其为和硕荣亲王;乾隆皇帝更是追封9(虚)岁早夭的嫡长子永琏为端慧皇太子。相比之下,康熙皇帝对于承祜这个嫡长子,似乎也并不像史料中记载得那样看重。

虽然康熙皇帝在册封皇太子的诏书中,夸赞胤礽“日表英奇,天资粹美”,但当时的胤礽,到底还只是一个不满2周岁的小娃娃,天资到底如何,应该还看不出来。年幼的胤礽能够成为皇太子,大部分还是因为他是赫舍里皇后拼死生下来的。

胤礽,出生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是康熙皇帝的第7个儿子,但序齿为皇次子。胤礽降生的同一天,其母赫舍里皇后,就在坤宁宫去世,只有22(虚)岁。但多年后,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初四,康熙皇帝却将赫舍里皇后的早逝,归咎到了胤礽的头上,说他“生而克母,此等之人,古称不孝”,真是讽刺得很。

胤礽的启蒙教育,是由康熙皇帝亲自负责的,“亲教以诗书”。后来,康熙请了大学士张英(张廷玉的父亲)来当胤礽的老师,又请了熊赐履,教授胤礽儒家性理之学。

除了文化课,胤礽的骑射武艺也不差。《康熙朝起居注》中记载,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二十三日,9(虚)岁的胤礽跟随康熙行围时,就射杀了一只老虎。

即便是胤礽被废黜太子之位后,康熙皇帝也亲口承认,胤礽无论是仪表谈吐、文韬武略,不比任何人差。所以,这储君养成计划,并不算失败。

当允礽幼时,朕亲教以诗书,继令大学士张英教之,又令熊赐履教以性理诸书,又令老成翰林官随从朝夕纳诲。彼不可谓不知义理矣。且其骑射、言词、文学,无不及人之处。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四》

康熙皇帝还允许胤礽所用的服饰颜色、仪仗规格等,都与他这个皇帝用的几乎一样。虽然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正月,康熙公开斥责胤礽的这些行为属于踰制,且都是索额图出于私心刻意安排的,但说到底,倘若康熙皇帝不点头,谁敢这样做。只能说,父子感情好的时候,康熙怎么宠胤礽,都不觉得有什么,而一旦父子感情破裂了,胤礽在康熙这里,就是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了。

前允礽为皇太子时,一切礼仪皆索额图所定。服用仪仗等物,踰越礼制,竟与朕所用相等。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七》

康熙废太子胤礽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康熙为什么逐渐讨厌太子胤礽)(3)

02

表面上看,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康熙皇帝是因为十八阿哥胤衸的死,才要将太子胤礽废黜禁锢的。但如果仅仅因为胤礽不怎么关心一个比他小27岁的庶出弟弟的病情,就说他不配当太子,那自然是站不住脚的。

康熙皇帝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初四下达的谕旨中,还指责太子胤礽“肆恶虐众、暴戾淫乱”,平郡王讷尔素、贝勒海善、公普奇,都被他殴打过;康熙还批评胤礽“专擅威权,鸠聚党与,窥伺朕躬,起居动作,无不探听”,“欲为索额图复仇”,等等。

顺便插一句,康熙提到的这个平郡王讷尔素,是礼亲王代善的后人,《爱新觉罗宗谱》中记载,他的嫡福晋,就是通政使曹寅的女儿。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初九,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劳之辨,上奏替废太子胤礽说好话,结果,被康熙皇帝直接革职、打四十大板,最后还被“逐回原籍”。

辛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劳之辨,上疏保奏废皇太子允礽。得旨:劳之辨将朕下旨已行之事,作为己功,行事甚为奸诡,著革职,交刑部责四十板,逐回原籍。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五》

但另一方面,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十五日,康熙皇帝又与众位王公大臣说,他梦到已故太皇太后一副很不开心的样子,也不同他说话;早逝的赫舍里皇后,也因为太子胤礽被冤枉,而出现在了康熙的梦中。

近日有皇太子事,梦中见太皇太后,颜色殊不乐,但隔远默坐,与平时不同。皇后亦以皇太子被冤见梦。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五》

康熙皇帝又为胤礽开脱,说胤礽虽然之前“有暴怒捶挞伤人事”,但都没有闹出人命;胤礽脾气暴躁打人,也都是被大阿哥胤禔找人所施的诅咒给害的;大阿哥胤禔还捏造了胤礽不少罪名。

今观废皇太子,虽曾有暴怒捶挞伤人事,并未致人于死,亦未干预国政。若人果被杀,岂有无姓名见证?凡此等事,皆由允禔魇魅所致。允禔所播扬诸事,其中多属虚诬。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五》

得到了这些暗示,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十七日,文武大臣就上奏,请求康熙皇帝复立胤礽为皇太子。对此,康熙皇帝没有拒绝,但也没有答应,只是将这些奏折都压下不发。

己丑。科尔沁达尔汉亲王额驸班第、及文武诸臣,为请复皇太子事具疏上奏。留中。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五》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初十,康熙皇帝又重新授予胤礽皇太子册宝。

康熙废太子胤礽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康熙为什么逐渐讨厌太子胤礽)(4)

03

不过,康熙虽然复立了胤礽的太子之位,但并不代表他就对胤礽“冰释前嫌”了。

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月二十七日,康熙将王公大臣们召集到畅春园,对他们说,“今国家大臣,有为皇太子而援结朋党者”。

这件事的起因,是有人举报都统鄂缮、兵部尚书耿额、刑部尚书齐世武、副都统悟礼等人,时常聚在鄂缮家一起喝酒吃饭,有结党的嫌疑。康熙皇帝当众审问了他们几人,鄂缮、耿额都一口咬定,并没有结党一事;悟礼承认他有去鄂缮家吃饭,但那只是因为两家离得比较近,属于邻居间正常走动;齐世武则说,他只去鄂缮家吃过一次饭,还是因为他与鄂缮是亲戚关系,鄂缮的母亲出自齐世武的家族,鄂缮平常都喊齐世武舅舅。康熙皇帝可不相信他们这套说辞,将这些人都给抓了起来。

以酒食会友,有何妨碍,此不足言,伊等所行者,不在乎此。夫效力者,在行间用命,方可谓之效力。如都统能操练旗兵,护军统领能训练护军,前锋统领能训练前锋,文臣能洁己办事,此可谓之效力。伊等欲因皇太子而结党者,何也?皇太子,朕之子。朕父子之闲,并无他故,皆伊等在其间生事耳。此辈小人,若不惩治,将为国之乱阶矣。伊等著监禁在宗人府,都图不久即到,俟其到时,即行质审。鄂善、耿额、齐世武、悟礼,著锁拏(ná)。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八》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四月十二日,康熙皇帝以齐世武、托合齐等人,在户部书办沈天生等人的“额外多索银两一案”中,也有接受贿赂为由,派雅尔江阿、苏努、景熙、大学士温达、萧永藻,会同刑部,共同审讯托合齐等人。康熙皇帝还叮嘱雅尔江阿他们,托合齐等人若是老实招供,也就罢了,若是不承认结党一事,可以进行刑讯。

托合齐行事悖乱,又在鄂缮家行走,不时请人会饮,其中亦有惧彼而往者,亦有结成党羽以威吓人者。今伊等现拘禁宗人府,著王雅尔江阿、贝子苏努、公景熙、大学士温达、萧永藻,会同刑部详审。事已发觉,实供则已,若或巧辩,尔等即行刑讯。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 

第二天,即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四月十三日,托合齐等人的供词,就被上报给康熙皇帝,供词的内容,肯定是康熙皇帝想要的。康熙皇帝在看到这些供词后,还特意下旨将太子胤礽骂了一顿,说都是因为他“行事不仁不孝”,才会去买通这些人结党。

宗人府等衙门遵旨,将托合齐等结党会饮一案,审讯各供具奏。得旨:此等事,俱因允礽所致。允礽行事,天下之人无分贵贱,莫不尽知。若果以孝为本、以仁为行,天下之人皆知系朕之子,必无异心,何必求此等人保奏?惟其行事不仁不孝,难于掩盖,徒以言语货财买嘱此等贪浊谄媚之人潜通信息,尤属无耻之甚矣。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

康熙废太子胤礽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康熙为什么逐渐讨厌太子胤礽)(5)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四月二十日,又查出在“沈天生等额外多索银两一案”中,原任刑部尚书齐世武,接受贿赂3千两;原任步军统领托合齐,受贿2千4百两;原任兵部尚书耿额,受贿1千两。康熙皇帝下令,将齐世武、托合齐、耿额,秋后施以绞刑。

大学士等遵旨覆奏:臣等再讯沈天生、伊尔赛一案,原任刑部尚书齐世武,受贿三千两。原任步军统领托合齐,受贿二千四百两。原任兵部尚书耿额,受贿一千两,俱取供得实。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

镇国公景熙(八阿哥胤禩福晋的舅舅)之前有首告原任步军统领托合齐父子,在安郡王马尔浑丧期内宴饮聚会、以及有其他“贪婪不法”之事。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一月十九日,经查证,景熙对托合齐父子的指控是真实存在的,托合齐按律应判为凌迟处死,其子舒奇应该判为绞监候。但康熙皇帝并没有立即决定该如何处置托合齐父子。

先是,镇国公景熙首告托合齐父子,于该王服内宴会、并贪婪不法各款。上命皇三子诚亲王允祉、皇四子雍亲王胤禛、皇五子恒亲王允祺、皇七子淳郡王允祐、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内务府总管赫奕、署理内务府总管事马齐、海章,会同宗人府察审。至是奏称:景熙首告各款俱实,应将托合齐,即行凌迟处死,伊子舒奇,拟绞监候,秋后处决。奏入留中。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二》

原步军统领托合齐,还没等到行刑,就病死在了狱中。尽管如此,宗人府还是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二月初三上奏,说托合齐就算死了,也应该“锉尸扬灰、不许收葬”;托合齐的儿子舒起,则应该判“绞监候”。康熙皇帝这回同意了。

宗人府等衙门题,托合齐肆行悖逆、罪恶重大,今虽于监禁之处病故,应将伊锉尸扬灰,不许收葬。伊子舒起,仗父威势、恣意横行,应拟绞监候。从之。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三》  

处理掉了军中支持太子胤礽的那些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三十日,康熙皇帝就以胤礽“狂疾未除”为由,将他“拘执看守”,要再次废掉他的太子之位。

谕诸皇子等,皇太子允礽,自复立以来,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弘业,断不可托付此人。朕已奏闻皇太后,著将允礽拘执看守。朕明日再颁谕旨,示诸王大臣。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一》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十九日,第二次被拉下太子宝座的胤礽,又被幽禁在了咸安宫里。

己巳。命禁锢废皇太子允礽于咸安宫。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一》 

胤礽再次被废之后,又出了个“以矾水写字、通信二阿哥一案”。

康熙废太子胤礽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康熙为什么逐渐讨厌太子胤礽)(6)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十一月十八日,宗人府奉旨审完了此案,奏报康熙皇帝,说是胤礽用矾水在纸上写下要紧的信息,让医生贺孟頫(fǔ)借着给胤礽福晋看病的机会,代为传递。胤礽还让普奇举荐他为大将军,普奇也有回复胤礽“若齐世、扎喇克图为将军,我必告出兵”。

宗人府题,臣等遵旨确审辅国公阿布兰首告正红旗满洲都统公普奇,纵徇医生贺孟頫,以矾水写字、通信二阿哥一案。贺孟頫因医治二阿哥福金病,二阿哥令伊将紧要事密送信息,遂用矾水写字,往来通信。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卷之二百六十六》

不过,康熙皇帝并没有将普奇给砍了,而是将其拘禁。太医贺孟頫(fǔ),则被判了个“斩监候”。

康熙倒没有因为对胤礽的不满,而迁怒到胤礽妻儿的头上。

胤礽的儿子们,都是被康熙皇帝养在宫里,并没有跟着胤礽一起被幽禁。

现今二阿哥颜貌丰满,伊子七八人,朕皆留养宫中。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七》

胤礽的福晋瓜尔佳氏,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五月二十一日病危时,康熙皇帝特意下旨,让按照和硕亲王福晋的礼制,为瓜尔佳氏准备后事。但废太子胤礽并没有20名侍卫可供为瓜尔佳氏穿孝,礼部等便提议,将“侍卫穿孝”这一项免去,但康熙皇帝却提高规格,额外派了30名侍卫,去为瓜尔佳氏穿孝。

己巳。礼部等衙门议奏,遵奉谕旨,二阿哥福金病势沉重,尚有不虞,其安厝(cuò)、成服、发引、致祭之处,照和硕福金例行外,但和硕福金,有侍卫二十名穿孝。今二阿哥分内并无侍卫,将侍卫穿孝之处,应行停止。得旨:著派侍卫三十名,令步军统领隆科多带往。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九》

康熙废太子胤礽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康熙为什么逐渐讨厌太子胤礽)(7)

结束语

雍正皇帝登基之后,并没有将拘禁中的胤礽释放,理由是康熙皇帝有交代过,“二阿哥、大阿哥,断不可放出”。

从前皇考曾有谕旨:二阿哥、大阿哥,断不可放出。是以朕遵奉而行。

——《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二十七》

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四日,幽禁中的废太子胤礽病逝,享年51(虚)岁。雍正皇帝追封胤礽为和硕理亲王。

癸未。二阿哥允礽薨,追封为和硕理亲王,谥曰密。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二十七》

胤礽病重弥留之际,叮嘱儿子理郡王弘晳,要他一定要给雍正皇帝好好干活。

又训伊子理郡王曰,扵(yú)尔君父之前,有一分之能,即竭尽一分之力;有三分之能,即竭尽三分之力,若能一心竭诚効力,以事君父,方为令子等语。此皆二阿哥至诚由衷之言也。

——《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二十七》

胤礽如此谦卑,想必雍正也是很感动,他不顾大臣们的劝阻,亲自祭奠了胤礽。

乙酉。上诣五龙亭,哭奠理亲王。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卷之二十七》

(注:本文由[头条@热爱瘦身的鱼]原创,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