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厕所所长

早就听说《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是印度的两大史诗,对于我这种从小看《伊利亚特》和《奥德赛》长大的史诗迷来说,当然不想错过,上学的时候就想找来一读。但当时没有全译本,只有译林出版社出的一个节选本,虽然买了,也没细看。

罗摩衍那童话书 季羡林翻译的罗摩衍那(1)

译林版《罗摩衍那》

后来到了2010年,季羡林先生去世,外研社出了《季羡林全集》,里面包括他全部的著作和译著。彼时我在香港,想买一套而不得其便,终于在五年之中寻寻觅觅,零零散散地买齐了整套(外研社的《季羡林全集》中,《罗摩衍那》为第22-29册),然后就一直放在书柜里吃灰,直到最近,才有时间把它“请”出书柜。

罗摩衍那童话书 季羡林翻译的罗摩衍那(2)

外研社的《季羡林全集》

整套书的装帧不可谓不精美,书壳上题写“季羡林全集”的题字,在下方做了一个假的腰封,上面是本书简介和季羡林先生做过淡出处理的头像。简介后方还印了季羡林本人的小印。

罗摩衍那童话书 季羡林翻译的罗摩衍那(3)

封面

剥去书壳,是硬精装蓝色绒布面的内里,银字题写“季羡林全集”和书名,封面设计大体上中规中矩。

罗摩衍那童话书 季羡林翻译的罗摩衍那(4)

翻开书,灰色的扉页后是铜版纸印刷的季先生的一些手迹和照片,每册收录各不相同的数张,如果买齐全套,也可合为一部图册。

罗摩衍那童话书 季羡林翻译的罗摩衍那(5)

《罗摩衍那》全书是诗体,用梵文写成,诗律几乎都是“输洛迦”,即每节2行,每行16个音节。全文共分为7章,24000对对句。季羡林的译本与原书一样,分为七卷,每卷前面都有译者撰写的剧情概要。除第六卷篇幅较长分为上、下两本外,其余各卷均单独成本,所以全套季译罗摩放在一起就是前面看到的八本。

前后花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读完了全书,总体感觉还是有点失望的。用季羡林自己的话来说:

这一部大史诗,虽然如汪洋大海,但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只需要比较短的篇幅,就可以叙述清楚,胜任愉快,而且还会紧凑生动,更具有感人的力量。可是蚁垤或者印度古代民间艺人,竟用了这样唱的篇幅,费了这样大的词藻,结果当然就是拖沓、重复、平板、单调;真正动人的章节是并不多的。

全书大抵是印度英雄罗摩的故事,所谓“衍那”(yaṇa),大概是我们常说的“历险”。故事平平无奇,大概就是罗摩天生神力,骨骼清奇,出生开挂,长大无敌。他娶到自己的妻子悉多,随后悉多被魔王掳走,罗摩又与神猴联合,救回悉多的故事。故事情节比较枝蔓,在上述主线故事中,又加入了许多支线故事,还有一些似乎是后世窜入的内容,于是洋洋洒洒就有七大卷。

梵文原文如何不得而知,但就中译本来看,整部史诗似乎略显轻浮,不够凝重。季羡林在后记中说道

随着翻译工作的进展,我越来越觉得别扭。我觉得,我使用的那种每行字数大体上差不多的诗体,还不够理想;还不如干脆译成七言绝句、少数五言绝句式的顺口溜,这样也许更接近中国民歌。

这一段话里,应该包含了两种译法,一种是在前几卷使用的“那种每行字数大体上差不多的诗体”,另一种是在后几卷使用的“干脆译成七言绝句、少数五言绝句式的顺口溜”,那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各举一例。

例一

在任何地方,没有任何人,

会看到自己儿子的死亡,

女子们永远不会守寡,

她们永远对丈夫忠诚温良。(1.1.72)

例二

这个大湖真神奇,

湖中清水甜如蜜;

没有灰尘不动荡,

成群水鸟在湖里(7.68.5)

不知道译者为什么摒弃了前一种译法而取法后者,但在我看来,似乎前面的译法更有史诗的味道,后面的译法,真的全成民歌或顺口溜,变得索然无味。因此,在这部书的阅读中,其实有一种高开低走的感觉,越读到后来,越希望全书早点结束了。

不过,尽管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季羡林先生毕竟是第一个把《罗摩衍那》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人,据他自己回忆,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十年中,他欲为无益之事,来遣有涯之生,译书好比在密不透风的墙上,凿壁取光:

当时,“四人帮”还在台上,耀武扬威,飞扬跋扈,“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我虽然不再被“打倒在地,身上踏一千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但处境也并不美妙。我处在被打倒与不被打倒之间,身上还背着不知多少黑锅。国家的前途,不甚了了;个人的未来,渺茫得很。只有在遥远的未来,在我所看不到的未来,也可以说是在我的心灵深处,还有那么一点微弱但极有人的光芒,熠熠地照亮了我眼前的黑暗,支撑着我,使我不至完全丧失信心,走上绝路。其间差距,也不过一头发丝宽。现在回想起来,还不寒而栗。我曾相信,自己的一生恐怕很难看到这光芒来到我面前了。我的归宿大概是到一个什么边疆地区或者农村,去接受一辈子“再教育”。

好在全本《罗摩衍那》终于译完,季羡林先生也没有去接受一辈子的“再教育”。他一生九十八载寒暑,想来曾有求全之毁,亦曾有不虞之誉。我虽极不推荐大家去看这个中译本,但合上书本,想前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毕竟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