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采血是临床最常见的一项操作技术,主要用于常规化验、诊断治疗和抢救危重病人等,这里主要阐述静脉采血的顺序、采血的注意事项、采血的相关知识等。

静脉采血的三种方法(关于静脉采血干货知识分享)(1)

1

静脉采血

1、采血:是指因检验或相关需要,由医务人员经静脉、动脉采取血液标本的过程。

2、静脉采血法:通过针管抽取一定量的静脉血的方法。多采用位于体表的浅静脉,通常采用肘部静脉、手背静脉、内踝静脉或股静脉。

3、动脉采血法:动脉采血主要的通过浅表动脉,利用负压的动脉血气针将动脉血采集后进行及时检验,主要是进行血液气体分析,血气分析常用于呼吸衰竭、酸碱平衡失调的监护以及机械通气参数调节、疗效分析和预后判断。

静脉采血的目的

1、健康人群体检时通过抽血化验可以比照其他与正常人标准值的差别,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2、可以协助医生查明病因,给诊断一个有力的根据;

3、在治疗过程中通过静脉采血值的监测,可以监测疾病治疗的转归,也就是可以看疾病有何变化,是加重还是缓解了;

4、可以通过静脉采血值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静脉采血前患者饮食的要求

1、患者在采血前不宜改变饮食习惯,24 h 内不宜饮酒

抽血前不饮酒的理由:饮酒可发生短期及长期效应,短期效应指饮酒后2--4小时产生的效应,与乙醇的代谢有关,包括血糖水平降低、乳酸水平升高、血清AST及ALT活性升高等。长期饮酒可使血清中的肝酶如GGT等活性增加。‍

2、 需要空腹采血的检测项目包括(不限于):

a) 糖代谢: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 C 肽等;

b) 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 A1、载脂蛋白 B、脂蛋白 a、载脂蛋白 E、游离脂肪酸等;

c) 血液流变学(血粘度);

d) 骨代谢标志物:骨钙素、I 型胶原羧基端肽 β 特殊序列、骨碱性硫酸酶等;

e) 血小板聚集率(比浊法)。

静脉采血的三种方法(关于静脉采血干货知识分享)(2)

3、空腹的要求:空腹要求至少禁食 8 h,以 12 h~14 h 为宜,但不宜超过 16 h。宜安排在上午 7:00~9:00 采血。空腹期间可少量饮水。

4、空腹采血的理由

4.1 空腹采集血液标本,可以减少饮食及昼夜节律等对检测指标的影响

4.2 晨起一般处于平静状态,可减少运动等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4.3 现行生物参考区间多基于健康人空腹的条件下建立的,检测结果更具有可比性,更具有临床意义。

4.4 空腹时间过长也不行,只是因为空腹时间超过16小时可使血液中多种检测指标发生改变,如葡萄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尿素氮降低,而肌酐、尿酸、胆红素、脂肪酸的含量升高。‍

其他关于静脉采血要求

1、患者采血前应避免吸烟

理由:吸烟除引起肾上腺素、醛固酮、癌胚抗原和皮质醇等物质浓度的增高外,还可导致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数量、细胞平均容积增高;此外,吸烟可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

2、关于情绪

采血当天患者宜保持放松状态、避免情绪激动、避免紧张,采血前宜静息至少15min。

精神紧张可导致醛固酮、血管紧张素、儿茶酚胺、皮质醇、肾素、抗利尿激素、白蛋白、纤维蛋白原、葡萄糖、胰岛素、乳酸等水平升高。‍

3、关于运动

2018版欧洲临床化学和实验室医学联盟静脉血收集指南指出,采血前24h,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超过日常活动量),采血前宜静息至少15min。若需运动后采血,则遵循医嘱,并告知检验人员。

理由:运动可引起人体代谢及血液组分变化,导致部分检测项目结果升高或降低。一方面运动可通过出汗及呼吸改变人体内液体容量及分布;另一方面剧烈运动可使人体处于应激状态,可使白细胞、血红蛋白、肾上激素、糖皮质激素、胰岛素浓度发生改变。‍

4、关于药物

遵循医嘱,应尽可能停药后采血或在用药前采血,如不能停药必须采集血标本,应记录患者服用药物的种类及剂量。

理由:药物对检测结果的干扰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药物对生理功能发挥作用,如药物性肝、肾损伤引起的肝肾功能检测指标的异常;抑制骨髓造血而使血细胞减少及红细胞损伤引发的溶血等;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抗肿瘤药物导致的免疫系统功能的抑制,肾上腺、甲状腺激素引起的血糖升高等。二是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如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药物常造成采用氧化还原方法的检测项目的误差;使用利尿剂导致血液浓缩,使检测结果升高。‍

5、关于输液

宜在输液结束3h后采血;对于输注成份代谢缓慢且严重影响检测结果(如脂肪乳剂)的宜在下次输注前采血。紧急情况必须在输液时采血时,宜在输液的对侧肢体或同侧肢体输液点的远端采血,并加以标明告知检验人员。

理由:输液可影响检测结果,若输注葡萄糖可引起体内血糖升高、输注电解质可引起电解质浓度升高,输注右旋糖酐可使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输血时可使血液pH偏高。‍

关于静脉采血的时间的特殊要求

5.1 血培养:寒战或发热初起时,抗生素应用之前采集最佳,其他特殊要求见WS/T503;

5.2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皮质醇:生理分泌有昼夜节律性,常规采血时间点为8:00、16:00和24:00;

5.3女性性激素:生理周期的不同阶段有显著差异,采血日期需遵循医嘱,采血前与患者核对生理周期;

5.4药物浓度监测:具体采血时间需遵循医嘱,采血前与患者核对末次给药时间;

5.5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试验前3d正常饮食,试验日先空腹采血,随后将75g无水葡萄糖(相当于82.5g含水葡萄糖)溶于300ml温水中,在5min内喝完。在第一口服糖时计时,并于2h采血,其他时间点采血需遵循医嘱;

5.6其他功能试验:根据相关临床指南推荐的功能试验方案所设定的时间采血;

5.7血液疟原虫检查:最佳采血时间为寒颤发作时。‍

关于静脉采血管的顺序以及各自的

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H3A5 标准,多管采血法采血顺序是:

01血培养瓶

02柠檬酸钠抗凝采血管(蓝、黑)

03血清采血管包括有促凝剂和/或分离胶(红、黄)

04含有或不含分离胶的肝素抗凝采血管(绿)

05有/无分离胶的 EDTA 抗凝采血管(紫)

06葡萄糖酵解抑制采血管(灰)

为了加深记忆,也可用一句话来记忆:血培养 蓝-黑-红-黄-绿-紫-灰。

静脉采血的三种方法(关于静脉采血干货知识分享)(3)

一张图掌握采血管顺序

静脉采血的三种方法(关于静脉采血干货知识分享)(4)

各种采血管成分及检测范围

静脉采血的三种方法(关于静脉采血干货知识分享)(5)

静脉采血的程序

1、核对医嘱及试管条形码。

2、核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呼唤患者、核对床头卡及手腕带),评估患者病情、血管情况,向患者解释目的和注意问题、询问患者是否进食。

3、一看:初步选择采血静脉,在穿刺部位肢体下放一次性治疗巾、止血带。

二扎:在穿刺部位上方(近心端)约6cm处扎止血带,末端向上,嘱患者握拳。

三摸:以手指探明所选静脉的走向和深浅。

4、 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待干,消毒直径范围大于5cm。

5、 再次核对患者检验时间、项目及标本容器是否一致。

6、 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一手持采血针,针头斜面向上, 与皮肤成15~30角自静脉上方或者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滑行入静脉,见回血,再顺静脉进针少许,用胶贴固定蝶翼,采血针另一 端与真空管相连,当采集到需要量时反折针头,换采血管,采血顺序:血培养--不含添加剂的采血管--凝血标本管--其他标本管。

7、松止血带,嘱患者松拳,用干棉签轻压穿刺点上方快速拔出针头,指导患者或家属正确按压。

8、再次核对标本标签条形码内容、床号姓名,撤去治疗巾。

9、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予相关知识宣教,整理床单位,处理生物垃圾,洗手。

感控说

一张图掌握静脉采血流程

静脉采血的三种方法(关于静脉采血干货知识分享)(6)

静脉采血若干问题的解读

No1.压脉带松开时间

有研究显示,止血带压迫 1 min 后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水平开始升高,2 min 后即有明显改变,且升高的程度与止血带压迫时间有关。

如果时间过长,还可导致溶血。因此,止血带宜在开始采集第一管血时松开,使用时间不宜超过 1 min。

如某些情况止血带需要在一个部位使用超过 1 min,宜松开止血带,等待 2 min 后再重新绑扎。

No2.采血困难时的处理

对于采血困难患者的正确处理方式是预先热敷采血点上方或嘱患者反复握拳,因为上述措施可促进血液循环,使局部静脉充盈,易于穿刺。

如采用拍打手臂或推压采血点上方的方法,会造成血流量、血流速度、血浆成分及血管壁压力改变,容易引起淤血,静脉扩张,从而影响某些指标的检验结果。

No3.血液流出不畅

采血前检查真空管有无裂缝、管盖有无松动等,防止管内无负压致采血失败。

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首选手臂肘前区静脉,优先顺序依次为正中静脉、头静脉及贵要静脉,当无法在肘前区的静脉进行采血时,也可选择手背的浅表静脉。

看清、摸清静脉走向,选择好进针的部位和角度。

采血过程中可调整采血针角度,同时指导患者交替握拳、松拳,如仍无效需重新穿刺,更换已穿刺过的真空管。

No4.漏血

多管采集时,在每次更换真空管前反折采血针硅胶管,防止针头乳胶护套因反复穿刺受损,针头暴露发生漏血;禁止针头从护套的侧面刺入,致护套不能复原发生漏血。

No5.血标本混匀方法

将采血管上下颠倒 180°后为混匀 1 次。采全血标本时,需注意抗凝,采血后应立即轻轻旋转试管,使血液和抗凝剂充分混匀,防止血液凝固。

采血清标本时,不可用力摇动,以免红细胞破裂溶血。

No6.溶血的预防

消毒后穿刺部位自然干燥;不可穿过血肿部位采血;如使用注射器采血,宜确保针头牢固地安装在注射器上以防出现泡沫;使用注射器时避免过度用力抽拉针栓;轻柔颠倒混匀含有添加剂的标本。

No7.针头意外脱出的预防

采血过程中动作轻柔,更换真空管时一手应固定采血针,避免动作幅度过大机械牵拉,防止采血针头脱出。

No8.采血后先拔针后按压

如果采用先按压后拔针的方式,由于穿刺点上方应用棉签按压,使血管壁被外力压瘪,针头容易与血管壁产生摩擦力,而且针头会对血管壁产生切割作用,就会使疼痛加剧。

因此,采血后应采用先拔针后按压的拔针方法,使采血针头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退出血管,受力更加均匀,也更方便按压,能明显减轻疼痛,减少淤血。

静脉采血的三种方法(关于静脉采血干货知识分享)(7)

No9.静脉采血后皮肤为何会出现淤血发青

因为压迫止血,它是利用物理的方法压迫针眼阻止血液流出,然后使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的参与,内源性的凝血过程被启动,这是一个复杂的化学过程,需要充分的时间。

No10.静脉采血后多长时间可恢复

人体的血液在不断进行新陈代谢,恢复的最快的是水和无机盐,适当饮水补充液体,人体各组织间的液体成分立即会进入血管内,约1~2小时即可恢复;同时肝脏也在加速合成血浆蛋白,大约在1~2天内即可补足;白细胞和血小板在7~10天即可恢复。

No11.静脉采血会影响身体健康吗

人体当中有4000-5000ml血液,一般情况下,失血量小于400ml即10%,这也就是为什么献血的时候不能超过400ml。而医院常规的采血项目为血常规2ml、凝血功能3ml、肝肾功能3ml等,采血量远远少于400ml,所以适当静脉采血对身体健康是不会有影响的。

No12.晕血晕针如何预防

1、采血前转移注意力,保持比较稳定的心态。

2、采血时正确深呼吸、全身放松,并闭上双眼,将头部偏向一侧,避免目睹采血过程,有利于减轻疼痛感,减少不良刺激。

3、若发生晕血晕针的状况,应立即暂停采血,采取正确的体位(平卧位),并服用温开水和葡萄糖溶液。

针刺伤的处理流程

针刺伤发生后的处理流程以图示的方式展示出来,包括:一挤,二冲,三消毒,四报告,五追踪,六改善。

一、挤:

静脉采血的三种方法(关于静脉采血干货知识分享)(8)

立即在伤口旁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二、冲:

静脉采血的三种方法(关于静脉采血干货知识分享)(9)

用流动水和肥皂液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三、消毒:

静脉采血的三种方法(关于静脉采血干货知识分享)(10)

用75% 乙醇或0.5% 碘伏消毒,必要时包扎伤口

四、报告:

静脉采血的三种方法(关于静脉采血干货知识分享)(11)

立即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报告科主任或护士长并审核签名

五、追踪:

静脉采血的三种方法(关于静脉采血干货知识分享)(12)

按照医院标准程序进行评估、处理、追踪、监测、随访。

六、改善:

静脉采血的三种方法(关于静脉采血干货知识分享)(13)

对针刺伤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制订改进措施,开展持续质量改进。

静脉采血的三种方法(关于静脉采血干货知识分享)(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