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是儿童中最常见的手术之一,这种手术的两个主要适应证是梗阻和感染。根据流行病学结果,儿童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患病率为2.5例/1000人/年,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与麻醉相关的呼吸道问题、出血、腭咽功能不全等。出血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是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两个关键并发症,应加以预防。

右美托咪定是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和镇痛作用,是一种减轻焦虑、镇静和止痛药物,并且以其提供镇静而无呼吸抑制风险的能力而著称。由于其神经保护作用,这种药物在患儿中的使用情况有所增加。根据现有研究发现,右美托咪定是少数不会引起患儿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物之一。此外,各种研究报告了在手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的益处,包括控制低血压和减少出血,以及预防患儿麻醉后躁动,被临床广泛用于患儿的镇静治疗中,但目前何种剂量效果最优仍不明确。

近期,一篇刊登在Anesth Pain Med上题为“Effects of the Two Doses of Dexmedetomidine on Sedation,Agitation,and Bleeding During Pediatric Adenotonsillectomy”的文章,旨在对接受腺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分别给予1 µg/kg和2 µg/kg右美托咪定后观察其镇静、躁动和出血量的情况。

右美托咪定儿童剂量(小儿外科手术中)(1)

在这项双盲随机临床试验中,共纳入105例拟行腺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并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是接受剂量为2 µg/kg的右美托咪定组、接受剂量为1 µg/kg的右美托咪定组和接受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组,均在术前15 min通过静脉注射给药。记录患儿术后的拔管时间、苏醒时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并间隔15 min记录患儿镇静、躁动和出血量的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患儿的平均年龄为6.39±2.05岁。57例患儿(54.3%)为男孩,48例患儿(45.7%)为女孩。患者的平均体重为21.78±6.54公斤。3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体重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右美托咪定儿童剂量(小儿外科手术中)(2)

比较三组之间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在不同时间点的数值。根据评估观察到三组之间在上述变量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表2)。

右美托咪定儿童剂量(小儿外科手术中)(3)

对于3组患儿镇静和躁动评分的评估显示,接受剂量为2 µg/kg右美托咪定组的患儿平均镇静评分显著较高,接受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组在进入恢复室时平均镇静评分最低。在进入恢复室45 min后,接受剂量为1 µg/kg右美托咪定组的患儿躁动评分最低;在进入恢复室60 min后,相比其他两组,接受2 µg/kg剂量的右美托咪定治疗的患儿躁动评分最低(表3)。

右美托咪定儿童剂量(小儿外科手术中)(4)

与其他两组相比,接受剂量为1 µg/kg右美托咪定组的患儿平均恢复时间显著降低(P=0.007),接受剂量为2 µg/kg右美托咪定组的患儿出血量显著降低(P=0.001)(表4)。

右美托咪定儿童剂量(小儿外科手术中)(5)

最终笔者认为,使用1 µg/kg和2 µg/kg剂量的右美托咪定镇静和躁动均明显减少,患儿的出血量也较低。笔者建议在小儿外科手术中,使用2 µg/kg剂量的右美托咪定时应多关注患儿苏醒时的意识情况。

知识拓展

1.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右美托咪定已用作小儿的术前药,使患儿有更好的依从性并与父母分离。同时,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先心病术后患儿发生室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概率。术后患儿更安静,更易唤醒。

2.术后辅助用药及镇痛:右美托咪定对于患者术后寒战、烦躁、恶心呕吐等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从而减少术后氧代谢的需要,这对心脏病患者尤其重要。对于镇痛不足患者,术后持续泵注可提高使用吗啡患者的自控镇痛(PCA)效果,同时减少吗啡使用量及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

3.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应激反应是围术期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右美托咪定可以通过控制应激反应,同时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抗心律失常作用,有效降低心脏手术患者心肌梗死等围术期心血管并发症。

4.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提供稳定的脑血流动力学,抑制气管插管时升高的颅内压,维持患者的镇静,在需要进行神经认知及运动神经功能检查时又很容易唤醒。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右美托咪定不会增加低血压及心动过缓的发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