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八上数学期中考试试卷(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期中复习)(1)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期中复习

人教八上数学期中考试试卷(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期中复习)(2)

第一章 机械运动单元复习

1探究一 :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必会的“两个方法”

(1)判断参照物:确定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与某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判断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根据参照物与物体位置是否变化判断,若变化,则研究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2.规避“两个失误点”

(1)误认为参照物只能选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选择被研究物体自身为参照物。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离开参照物谈运动和静止是没有意义的。

2探究二:运动的描述

1.必会的“两个方法”

探究三: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1.必会的“两个方法”

(1)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

求速度:v=s/t

求时间:t=s/t

求路程:s=vt

(2)运动图象的分析:

在st图象中,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为一条斜直线。

在vt图象中,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为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2.规避“两个失误点”

(1)误认为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平均速度是指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等于某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总时间的比值。

(2)利用公式v=s/t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统一,各物理量要对应正确,勿张冠李戴。

4探究四:测量平均速度

1.必会的“探究实验”

1)实验原理:v=s/t

(2)测量物理量

①测时间:用停表测时间

②测长度: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实验注意事项:小车的坡度不能很大,这样小车在斜面的运动时间就会较长,测量时间增长,最后结果的误差就会减小。

2.规避“两个失误点”

(1)终点计时:注意及时停止停表的计时,否则误差很大,另外使用停表要测出的是时间,而不是时刻。

(2)计算:注意物理量的对应,v=s/t不能认为v=(v1 v2)/2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

01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探究点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只要我们能够听到声音,一定是发声体在振动;但是发声体振动,我们却不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在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有些发声体的振动明显,容易被观察,有些发声体振动微弱,不易被观察。我们可以把微小的振动放大,把不易观察的现象变得易于观察,这种方法叫作转换法。

探究点2 声音的传播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发声体的振动带动周围的空气振动,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

大量实验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没有介质,即没有可以形成声波的物质粒子,故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在月球上,即使面对面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探究点3 声速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当回声和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大于0.1s时,人们就会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公式是S=v·t /2。

02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探究点 1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影响音调的因素是频率,即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反之则越低。注意区分各种乐器的音调的影响因素:打击乐器,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音调就越高;弦乐器,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弦的粗细、长短和松紧,一般情况下,弦越细、越紧越短,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管乐器,如长笛、箫、各种号等,音调的高低取决于所含空气柱的长短,一般来说,长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音调低,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音调高。

探究点 2 响度

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传声的介质、声音是否集中等因素有关。

增大响度的方法:增大发声体的振幅减小声音的分散等。例如:喊话时将手做成喇叭状、医生用的听诊器等。

探究点3 音色

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的特征往往是不同的,我们用音色来表示。音色就是声音的品质,是区分发声体的依据。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闻声知人”就是因为不同的人发声的音色不同。

根据音色来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和不同人的声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发声体有变化,音色也将变化。例如:辨别西瓜的生熟、瓷器的好坏、机器运转是否良好等。

03

2.3 声的利用

探究点1 声与信息

1.利用声传递信息。如:医生利用听诊器,通过听到的声音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利用地震机器产生的次声波来判断地震的位置和机器的优劣。

2.利用回声传递信息。如: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利用听到号角的回声判断悬崖的远近;海豚在混浊的水中利用自身的“声呐”系统可以准确地判断远处小鱼的位置;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

探究点2 声与能量

声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而且还可以传递能量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1)超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密的机械,对表面比较复杂的工件,或对清洁度有较高要求的产品,使用超声波清洗都能达到常规清洗方法很难达到的理想效果;

(2)外科医生常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等。

判断声传递信息还是能量的关键在于声是否引起物体变化。凡是声能引起其他物体变化的例子,说明声传递的是能量;声未能引起其他物体变化,而人们能根据声对物体的某些特征或状况作出判断的例子,说明声传递的是信息。

04

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探究点 1 噪声及其来源

1.噪声的定义

(1)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

2.噪声的来源

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交通运输噪声(如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等);工业噪声(如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等的噪声);施工噪声(如筑路、盖楼、打桩等);社会生活噪声(如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等)。

探究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1.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当声音的强弱等级比较低时,一般不会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当声音的强弱等级较高时,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因此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

2.噪声的危害

噪声的危害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噪声对人的心理效应.噪声使人烦恼,精神不易集中,妨碍休息和睡眠.

(2)噪声对人的生理效应.噪声能引起耳聋,还会引起头昏、头痛、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症状,并导致高血压和心血管病.

(3)噪声的物理效应.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

探究点3 控制噪声

控制噪声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即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它的传播,防止它进入人耳,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第一,在声源处减弱.例如改造噪声大的机器,或换用噪声小的设备,或加一些消声装置.如摩托车消声器、手枪消声器。

第二,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例如使居民区远离有噪声的工厂,或门窗背向工厂,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使传来的噪声被反射或部分吸收而减弱。

第三,在人耳处减弱.例如人在高噪环境下工作时要戴个人防护用具,如耳塞、耳罩、防声头盔等。

第三章 物态变化1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我们常说热的物体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它的温度低,如果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相同;但我们不能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2. 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读作*摄氏度*,用“℃“表示。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摄氏温度规定为0℃;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0℃以下读作负**摄氏度或零下**摄氏度

(如-10℃,读作负10摄氏度或零下10摄氏度)。

3.温度计

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玻璃管、水银和刻度。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估测是否适合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并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体温计:体温计是专门用来测量人体体温的,

测量范围:35℃~42℃;

分度值为0.1℃,

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2二、熔化和凝固

1.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物态变化。 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2.熔化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熔化特点:吸热,固液共存,温度不变。

晶体熔化的条件:⑴ 温度达到熔点。⑵ 继续吸热。

3.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凝固时要放出热量。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

⑴ 达到凝固点。

⑵ 继续放热。

4.晶体和非晶体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

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

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3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撑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如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有关。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

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

(1)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

(2)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3)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4)沸腾比蒸发剧烈。

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

2.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液化的方法: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

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4四、升华和凝华

1. 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升华时吸热。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等。

升华固态物质不经过液态阶段直接变为气体.

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电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  

雪人逐渐变小.  

衣箱中的樟脑丸变小.  

碘受热升华为紫色的碘蒸气.  

用干冰制舞台上的雾、用干冰制雨.

2.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凝华时放热。

凝华: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是物质在温度和气压高于三相点的时候发生的一种物态变化.凝华过程物质要放出热量.

冬夜,室内的水蒸气常在窗玻璃上凝华成冰晶;

凝华的实际现象:雾凇树枝上的“雾凇”等;

用久的电灯泡会显得黑,是因为钨丝受热升华形成的钨蒸气又在灯光泡壁上凝华成极薄的一层固态钨.

又如自然界中“霜”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