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技巧一.理解句子中重点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记叙文阅读方法大全?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记叙文阅读方法大全
记叙文阅读技巧
一.理解句子中重点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1.实战举例
举例1: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
“明亮”原本都是光线亮或色彩亮丽的意思,这里指准确传地表现出了李想因父母回家,得到了父母的关爱,而开心自豪的状态跃然纸上。
举例2:(孔乙已)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孔乙己》)
答案:“排”是动作描写,生动表现出孔乙己在穷人面前得意、炫耀的心理,栩栩如生地刻
画出孔乙己爱慕虚荣的穷酸形象;“摸”与“排”形成对比,形象的表现孔乙己生活更加潦倒,让人顿生同情之感。
举例3::“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的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变色龙》)
答案:“咳”“拧”采用细节描写人物神态,形象生动的刻画了奥楚蔑洛夫装腔作势、官气十足的警察形象,给人厌恶之感。
举例4: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那树》)
答案:“咬”“嚼”“骨粉”“呻吟”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展现了一幅人类屠戮大自然生命的图景,从视觉、听觉方面给人以痛苦和悲哀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那树的同情和对人类残忍行为的愤恨之情。
2.答题思路
(1)找出好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 (2)解释词语本义,“××”一词原指……。
(3)指出该词在文中的意思,这里指……。
(4)结合人物思想情感,回答:起到了……的作用(表现……品质(情感)。
答题格式:
(1)“××”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2)“××”词语运用了……(修辞、表现)手法 写出了……内容(事物特点、人物心理和性格) 表达……情感。
(3)先回答运用了……词语( 词本义 语境义);再回答表达效果(准确传神、生动形象、具体、细致等) ;最后回答表现(表达、刻画)……品质(情感、心情、形象等)。
二.理解一般句子的含义
1.实战举例:
举例: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参考答案:(1)这句话是当时只知道批评父亲的行为而不能够体谅父亲的心情时说的;(2)句中解题的关键词是“聪明”;(3)这个词是一个反语;(4)理解这类词我们应将反语的本意说出:是作者为当时的做法感到自责和反悔,说自己一点也不聪明,是糊涂的意思。
2.要点讲析:抓关键词理解
(1)表明文章中心的词。(2)表现作者强烈情感的词。
(3)刻画人物性格的词。(4)有特殊含义的词、带比喻意义的词。
3.答题策略:
(1)抓住修辞或中心词等关键词。 (2)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 (3)是否有双关意义。
①结合主题答含义。②根据前后内容推断含义。 (4)注意由个别升华到一般(一类)
三.赏析含义深刻的句子;分析句子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1.掌握修辞基本知识: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9)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2.掌握描写的知识种类
⑴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描写
(11)细节描写(1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3.实战举例:
举例1:相信命运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会打开另一扇窗。
参考答案: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此处有所失,他处有所得,天无绝人之路的道理。
举例2:本为以“落红”为题,却又写到“同处一个世界的另类”,这种写法及其好处是什么?
参考答案:运用对比,通过写人的悲凉不堪和患得患失,突出表现了落红豁达的境界和高尚的品格,表达了作者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举例3:本文形象优美,试举一例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飒飒的东风裹挟……那惊世一绝的翩翩舞姿……”运用了排比、比喻、引用、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落红的磅礴气势以及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举例4:本文语言形象优美、含蓄隽永,试举一例并加以赏析。(3分)
参考答案:“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 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百草园里的其它植物面对灿烂而虚无的诱惑要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 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只答出例句不得分。
举例5: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它就是一个冬天的芭蕾,一支回旋在脑海里的优美乐曲,一个记忆中永恒的通体透明的生命!
参考答案:运用了比喻、排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冰灯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震撼,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赞美之情。
举例6: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
正确回答: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李想跑步轻盈的姿态,表达了他当时因父母亲回家而高兴的心境。
举例7:“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歪歪跌跌地走了”这句话用哪种人物描写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正确回答:运用了动作描写或神态描写(1分),生形象地写出了李想被人打后的状态(1分);刻画了李想因长期缺失父母之爱,内心世界充满极度的孤单、无助、忧郁、冷漠和对周围人的不信任感以及他倔强的性格(2分)。
4.答题秘诀: ⑴抓关键词 ⑵联系语境 ⑶关注修辞 ⑷抓住主旨
解题新策略:关键句子有内涵,品味词语是关键。联系语境想意图,借助修辞思外言。修饰层次莫小看,句子含义全体现。
5.答题格式:
⑴答题角度(感官、修辞、写作手法等) ⑵表达效果:好处 内容 ⑶感情作用等方面。
答题模式:这一句运用了 (角度) ,写出了 ( 好处 内容 ) , 抒发了 (感情等方面 ) 。
6.答题格式解释:
(1)先答运用角度(感官即动作、神态、细节等的描写、修辞、写作手法等)。
(2)再答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准确传神、强调突出、具体细致等 )
(3)最后答表达(表现、刻画)……情感(心情、思想、形象等)。
四.分析句子的作用 (从结构、内容方面分析)
1.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⑴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1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作用: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⑦细节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让人物的形象更清晰,更高大,使人物形象更感人等。
⑧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A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B推动情节发展;
C渲染气氛; D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E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 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⑨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⑩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实战举例
举例1:《父亲》(06年成都中考):文章第①段作者就写 “父亲不是特别地喜欢我” “不懂得什么叫爱”,这在全文有怎样的作用 ?
参考答案:作者这样写有欲扬先抑的作用,总起下文,为下文写父亲深深的爱作了铺垫。
(写作手法) (结构上的作用) (结合具体内容谈作用)
举例2:《风筝》的开头: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作用: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关于风筝的记忆,“悲哀”一词也奠定了全文感情基调
举例3:《斑羚飞渡》开头:我们狩猎队分成好几个小组,在猎狗的帮助下,把七八十只斑羚逼到戛洛山的伤心崖上。
作用:交代故事的地点及斑羚飞渡的缘由,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举例3:《紫藤萝瀑布》的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作用: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举例4:《藤野先生》的开头: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作用:奠定感情基调,表达出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污浊气氛的强烈厌恶,推动情节发展,交代去往仙台的缘故,推动情节发展。
举例5:《云南的歌会》的开头: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歌舞早著名全国。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
作用: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起下文对云南歌会的描写。
举例6:《我的母亲》结尾: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零两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作用:照应开头,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写出了对母亲的怀念并说明母亲给我的教益之大。
举例8:品味第⒃段,结合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其作用。(3分)
参考答案:“雪中小卓玛的身影,像一簇猩红的篝火”照应了第①段。同时也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小卓玛给人们带来的温暖和感动,升华了主题。
举例9:文章的结尾说“在数亿万年的寂寞中,她银色的圆,是太阳神奖励给她的一枚勋章!”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这一结尾的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
①从结构上看,“在数亿万年的寂寞中”照应题目“寂寞的月亮”,突出了月亮的寂寞;“她银色的圆,是太阳神奖励给她的一枚勋章”与开头“给她光和热的太阳”相呼应,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②从内容上看,用“太阳神奖励给她的一枚勋章”这一比喻,进一步赞美了月亮的崇高品格,意味深长地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3.规范答题技巧:
内容作用可以这样回答: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一般可以这样回答: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结构作用可以这样回答:应从照应上文、总领全文、承上启下、首尾呼应(前后照应)、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全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欲扬先抑;埋下伏笔、引出(总领)下文;奠定感情基调、交代起因或缘故、推动情节发展。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前后呼应、总结全文、照应开头(上文、题目); 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发人深省、言有尽而意无穷。
五.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虚实相生(化虚为实、化实为虚)、变抽象为形象、夸张、象征、比较、对比、衬托、反衬、联想、想象、象征…… 先抑后扬、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托物言志、设置悬念、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叠词(增强韵律感、节奏美,强调事物特点)
六.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是什么),体会特点(怎么样)(说说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格式:本文记叙(描写)了……的事件(事迹、经过、景物),表现(反映、赞颂)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的感情,等等。
七.换词理解: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词行吗?为什么?
答题格式:
属于动词的: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属于形容词的: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八.词语调换: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九.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