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和平千邦好,民族英雄万人钦

——清歌剧《哈利路亚》的美学价值探微

向阳光

《哈利路亚》是德国作曲家亨德尔(1685-1759)创作的清唱剧《弥赛亚》中最著名的一首合唱曲。清唱剧最初是以宗教内容为主的大型声乐套曲体裁,它包括有序曲、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和间奏曲,但后来也有很多世俗内容的作品。亨德尔创作的清唱剧,大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但贯穿着对民族斗争或民族英雄的歌颂。他的音乐以旋律的简朴、流畅,气势雄伟、音响明亮、以及对人物、情节的生动描绘而著称。他把歌剧创作中积累的经验用于清歌剧之中,使咏叹调的性格更多样化、使宣叙调的音调更旋律化,并加强了序曲、间奏曲、器乐伴奏的标题性和创型性。尤其在合唱的运用上,为了突出表现群众性的热烈场面和激昂的情绪,不拘泥于复调音乐,而广泛地运用主调音乐,使两者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大大地提高了合唱在清歌剧中的地位。他的这一切努力为清歌剧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简述中世纪的复调音乐(巧妙将赋格曲的结构与主调音乐的和声织体)(1)

“弥赛亚”一词源出希伯莱语,意为“受膏者”(古犹太人封立君王、祭祀时,常举行在受封者头上敷膏油的仪式),后被基督教用于对救世主耶稣的称呼,意为“救世主”。《 弥赛亚》的歌词为英文,取自基督教圣经之中。全曲共分三个部分,有序曲、咏叹调、重唱、合唱、间奏等57个乐章。第一部分(21乐章)为“预言与成就”,叙述圣婴耶稣的诞生;第二部分(23乐章)为“受难与得救”,是关于耶稣为了拯救人类,四处传播福音以及受难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经历;第三部分(13乐章)为“复活与荣耀”,则是写耶稣显圣复活的故事并赞美永生。全部演唱需两个多小时,它以基督降生、受难、死而复生为内容梗概,是亨德尔在1741年处境最困难的时期创作完成的。这是亨德尔少数完全表现宗教内容的作品中最出色的一部,实际上其中音乐的戏剧性和人性的宣传远胜于宗教的虔诚感情。“就连弥赛亚之为人类救主,也更多是从黑暗和苦难到光明和自由,而不是从原罪到悲悯。而且英雄也多于殉道者。”(弗里德里希·勃路美)

全剧为主调和声音乐风格,以旋律优美、和声洗练见长。西西里民间乐器风笛的使用,在当时是大胆而新颖的。由于其中不少分曲具有很高的技术训练价值和艺术性,至今仍在音乐会和声学教学中广泛采用。整个作品经典迭出,美不胜收。其中“哈利路亚”一段,则更是以其震撼的气势,洗练而悠长的旋律,以及教堂圣歌的庄重典雅,而成为传世佳作。

简述中世纪的复调音乐(巧妙将赋格曲的结构与主调音乐的和声织体)(2)

亨德尔自从他1712年由德国定居英国后的几十年里,他的歌剧几乎垄断了全英的歌剧院,但也遭到妒忌他的人的恶毒攻击,终于使他经济破产,声誉低落。正当他内心充满着极大的创痛,挥泪离开伦敦回德国时,爱尔兰总督支持了他,请他去都柏林指挥演出他的作品。正好他的朋友杰能士编写了清歌剧《 弥赛亚》的歌词,请他谱曲。在那一段日子里,他完全沉浸在创作的灵感之中,仅用了短短24天的时间就谱写出了长达354页的清唱剧总谱。当他写完《哈利路亚》合唱时,他的仆人看到亨德尔热泪盈眶,并激动地说:“我看到了整个天国,还有伟大的上帝”。1741年9月,作曲家亨德尔在一种不可遏制的热情冲动下,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他注定要成为经典的鸿篇巨著——清唱剧《弥赛亚》。这是作者“流着眼泪写作”的深刻的同情和怜悯。他在创作时,一气呵成,作品十分宏伟庄严,流畅而又富于激情。1742年4月,《弥赛亚》在都柏林的尼尔斯音乐会堂首次演出,受到热烈欢迎。1743年3月,《弥赛亚》在伦敦音乐厅演出,获得了极大的声誉。英王亲莅剧场,当唱到《哈利路亚》一曲中“我主我神,全知、全能、大权”一段开始时,因歌曲的激昂情绪感人肺腑,国王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便突然站了起来,表示敬意,全场观众也深深地被音乐所打动,随之一齐肃然起立。英王并一直站到合唱结束,且将它称为“天国的国歌”。这一举动,从此竟成为一个非常特别的惯例,直到今天,人们每逢演出《弥赛亚》,当唱到《哈利路亚》时,全体听众都要一齐起立,凝神聆赏着那混声四部合唱的人声交响之美。依据基督教的理解,因为耶稣的死,赎了人民的罪。但亨德尔在这首作品中写的《弥赛亚》具有另外一种性格和精神。他把耶稣拯救人类和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人道主义结合起来,“弥赛亚”不是通过死赎了人们罪,而是为了人民的自由忍受了死的痛苦。这部作品形式上写“神”,实质上写“人”,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准备阶段的需要,正如恩格斯所说:“使群众的利益穿上宗教的外衣。”

简述中世纪的复调音乐(巧妙将赋格曲的结构与主调音乐的和声织体)(3)

《哈利路亚》是清唱剧《弥赛亚》第二部分的终曲,是这部清唱剧中一首最壮丽的合唱曲。其歌词全部节选自《圣经》,即由《新约圣经启示录》第11和19两章中的经句编辑而成。当亨德尔写到《哈利路亚大合唱》时,亨德尔伏在桌子上喃喃哭喊着:“我看到了天国,我看到了耶稣!”这首诚挚又荣耀的歌曲问世后,便逐渐成为经典作品。这首合唱曲由男生和女生共同担纲演出,声部之间的交错与应合显得格外和谐,并且有一股连绵不绝、呼应不断的延续感。它的架构虽然简单和朗朗上口,但却有一股慑人的气势。鼓声和小号让全曲充满了肯定与热情。代表世人因得永生而感到无比欢欣喜悦。

“哈利路亚”是希伯莱语,中文意思是“赞美耶和华”(英语“Praise the Lord”,耶和华为旧约圣经中上帝的圣名)。“哈利路”在希伯莱语中是“赞美”的意思,而“亚”是“耶和华”的简称。“哈利路亚”即为你们要赞美耶和华。“Hal-le-lu-jah”,中文一般译作“哈利路亚”,意思是“赞美你,主!”就是“赞美耶和华!”是基督教中信徒们赞美上帝时的欢呼语。它虽然是一首宗教歌曲,但却因其气势磅礴,富于对崇高理念的赞美和歌颂,而激励着人们的高尚情操,在国外的音乐会上经常作为合唱节目出现,深受广大听众喜爱。

《哈利路亚》由五个乐段及短小的尾声组成,D大调,4/4拍子。该曲中运用了复调与和声紧密结合的发展手法,及作品中所特有的以主、属音为骨架的旋律结构和大跳进行的旋律线,使整个曲调崇高雄浑、庄重威严,充分表现了对位与和声的谐美丰沛,表达出基督教徒对救主耶稣的铭感之情和欣喜、欢乐的情绪。

简述中世纪的复调音乐(巧妙将赋格曲的结构与主调音乐的和声织体)(4)

乐曲开始有三小节的前奏,随即进入由8小节组成的第一乐段。它以雄伟而富有气势的和声手法写成了一连串的赞美欢呼。后4小节(见下例)将音调提高,使欢呼更加高涨:

1 . 5 65 0 |1 . 5 65 011 |11 011 11 01|7 1 7 1 0|

2 . 5 32 0|2 . 5 32 022|32 022 32 02|32 1 7 0|

这一段不但像全曲的的引子,而且它的乐汇和动机的节奏,像主导动机一样贯穿全曲,巧妙地被运用在后面的各赋格段中作为对题或插句形式而变化再现。

第二乐段是同一主题材料用不同的手法写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共10小节,前5小节像赋格段的主题,后5小节像赋格段的答题,它们构成五度的模仿,但又全部用混声齐唱,每句后面“哈利路亚”是主导动机的变化重复:

5 - 6 7|11 1 .1 7|6 - 5 022|17 022 17 022|32 022 32 0|

1 - 2 3|44 4 .4 3|2 - 1 011|43 011 43 011|43 011 43 0|

这种运用赋格曲的结构和主调音乐的和声织体,两种手法有机地糅合在一起,使乐曲的主题清晰响亮,雄壮有力。第二部分是10小节,运用第一部分主题旋律进行发展而构成的赋格段,主题和答题这段神圣辉煌的旋律再由四个声部(先后在女高音、男声及两个中声部出现)分别歌唱,其他声部则配以清新明快、活泼短促的副旋律(即:0 011 75 011|66 022 75 1|1 7 133 53|……“哈利路亚”的主导动机)错综地穿插其中,造成激昂宏大的声势。当音乐家海顿在听到这段感人肺腑的音乐旋律时,不禁赞美道:“这是何等壮大、神圣的音乐!亨德尔不愧为最伟大的人物!在我一生中,也要写作一次这样的清唱剧。”后来海顿写出了著名的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

简述中世纪的复调音乐(巧妙将赋格曲的结构与主调音乐的和声织体)(5)

第三乐段也分两部分:第一部分8小节,由和声手法构成:

5|5 4 3 2.1|1 ― ― ―|0 0 3 2.1|1 ― ― ― 3|2 1 1 7|1.7 1 1|7.5 6 7|1 ―,它的节奏和曲调进行平稳、温厚,旋律前抑后扬,与词意紧密结合,显得异常庄严肃穆。第二部分是10小节赋格段,主题先在男低音部出现:

5 1 3|6 1 4 32|2 ― 1,答题先后在男高音、女低音、女高音声部出现,它们的对题仍以主导动机的节奏变化构成,但又与本段的歌词相统一,音乐由低向高发展,形成步步高涨的声势而进入第四乐段。

第四乐段(18小节)采用了在主旋律下方用伴唱的形式发展而成,伴唱部分用主导动机写成的和声织体构成:

5 5|5 ― ― ―|5 ― ― ―|0 5 5 5 |……1 1|1 ― ― ―|……

0 0|0 02 32 02|32 022 32 022|32 0 0 0|……0 0|0 05 65 05|……

它进一步加强了对救世主耶和华的赞美和歌颂。主旋律的发展采用向上三次移位的手法写成,最后达到全曲的最高音,形成全曲的高潮。使人进入一种超凡脱俗的崇高意境。亨德尔在创作时感动得老泪横流,并呼喊着:“我看到了天国和耶稣!”

第五乐段(22小节)采用了第三乐段和第四乐段的主题,并保持其各自的复调与和声的不同手法,相互交替发展而成,它们交织得天衣无缝,是音乐的高潮持续不断地发展。最后紧接以主导动机构成的五个“哈利路亚”的尾声(5小节),使歌曲在赞美声的热烈气氛中结束。

简述中世纪的复调音乐(巧妙将赋格曲的结构与主调音乐的和声织体)(6)

亨德尔对这首合唱曲也颇偏爱,在他生命最后几年双目失明的日子里,时常独自一人坐在管风琴前弹奏《哈利路亚》陶醉取乐。这首被誉为古今无与伦比的合唱曲,向人们展示了旋律精美、节奏鲜明、和声丰满壮丽的特色。同时,也显示了亨德尔在音乐方面的伟大天才。

欧洲音乐文化是欧洲各国人民和作曲家、艺术家共同创造的结晶,他们的许多优秀艺术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作曲家、艺术家(诗人、作家)世界观、艺术观的鲜明体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清唱剧《弥赛尔》是亨德尔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而其中的《哈利路亚》这首合唱曲流传最为广泛。该作品反映出早期启蒙运动的人道主义精神,借助《圣经》中耶稣拯救人类的故事启动人们崇高的精神力量。民族英雄耶和华,为了拯救人类,以无罪之身代替人受死,这种人道主义精神,是世人的榜样。他的这种品格与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后人世代传颂。他在人们的心中,是和平之君,是永生之神。是公义的太阳,是明亮的晨星。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哈利路亚》是一部歌颂民族英雄和宣传人性的经典巨著,也是欧洲巴洛克时期音乐的典范之作。我们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要让青少年学生多接触一些该时期的优秀作品,这不仅有利于开阔他们的音乐视野,丰富西洋音乐史方面的知识,而且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准,陶冶高尚的品格情操,也是大有裨益的。

世界和平千邦好,民族英雄万人钦。愿我华夏的子孙和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钦崇英雄,崇德向善,做一个高尚公义之人。

【作者介绍】

简述中世纪的复调音乐(巧妙将赋格曲的结构与主调音乐的和声织体)(7)

向阳光,湖南临湘市人,大学文化,中学音乐高级教师,国际作者作曲者联合会(CISAC)、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中国音协二胡学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湖南省音乐评论委员会理事,中国音乐学院艺术水平考级优秀指导老师、今日头条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并颁授了“头条青云获奖者”荣誉证章,曾被聘为《湘江歌声》《音乐教育与创作》湖南红网(文艺)专栏作家、湖南省教科院音乐评委、岳阳师院(湖南理工学院前身)音乐系客座教授、《乐苑园丁的歌》《花语》杂志副主编、《百年之歌》(诗歌集)特邀编委。

简述中世纪的复调音乐(巧妙将赋格曲的结构与主调音乐的和声织体)(8)

主要成就:“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获得者。先后在国家、省市级报刊发表文艺作品、音乐评论、音教论文逾千首(篇),500余万字。《沁园春·国庆感怀》《西江月·祖国六旬赞》《清平乐·党诞九秩感赋》《鹧古天·颂十八大》《捣练子·盛世召开十八大》等50余首诗词、15条语录,荣获全球华人联合会、世界华人作家协会金奖、特等奖;《七律·贺建党百年》《浪淘沙·建党百年感悟》《江城子·晚舟归航》《如梦令·巾帼赞》《采桑子·重阳》《浣溪沙·贺‘神十二’》《水调歌头·大美我家乡》《诉衷情·新年词话》《党啊,我用心灵歌唱您》《党啊,祝福你》等60余首诗词,参加了由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北京暹华文化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忆峥嵘岁月,颂百年风华”为主题的大型征文评选活动,荣获金奖;

简述中世纪的复调音乐(巧妙将赋格曲的结构与主调音乐的和声织体)(9)

《美丽临湘·组诗》(26首)获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最佳奖;《中华辉煌》等2首歌词获湖南省文联一等奖。该作品先后荣入《全球优秀华人诗歌颂典》《颂歌献伟人·唱响中国梦》《永远的光辉》《颂歌献给党》《百年之歌》以及《古今中外名家语录精编》等7部诗歌集、名言集。《献给老师的礼物》等8件作品参加中国国际名人研究院举办的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系列大展,并获铜鼎奖;《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春江花月夜>赏析》等2篇美学论文荣膺“世界学术贡献奖”金奖;《摭论素质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等10余篇论文被中宣部、教育部、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学会评为一、二等奖;《试论音乐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等8篇论文蝉联湖南省教科院一等奖;《金灿灿的岁月》等5首歌曲获全国征歌大赛金、银奖,其中《跟党迈进新生活》(词、曲)参加感动中国(乔羽题)'2021“祖国,我为你骄傲”全国大型原创词曲大赛,荣获金曲奖,同时该作品在央视星光演播厅全程录制,现场直播;

简述中世纪的复调音乐(巧妙将赋格曲的结构与主调音乐的和声织体)(10)

《<跟党迈进新生活>内涵解读》等2篇音乐评论上了《湖南日报》(湘江周刊·艺风)、中宣部“学习强国”;《我的中华》《我们拥抱春天》等100余首歌曲入选《全国教师作曲家歌曲集》(上下)《中国当代优秀校园歌曲》《甜甜的歌-教坛作曲家特别专号》等10余部歌集。著有《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中外音乐史学研究》《中国音教十家优秀歌曲专集》(向阳光优秀歌曲专辑)《向阳光声乐作品选》大型声乐套曲《临湘组歌》(十乐章)《五尖山之歌》(五乐章)等10余部,其中《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课题专著):

简述中世纪的复调音乐(巧妙将赋格曲的结构与主调音乐的和声织体)(11)

经湖南省教育厅审定,纳入全省中小学图书发行,后入选全国高校音乐教材,被上海音乐学院编入《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专业主干课程)。

此外,他辅导学生参加全国音乐知识大赛50多人次获一、二等奖,3次被中国音乐家协会音教委授予一等园丁奖;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音乐考级、省市“三独”比赛100余人取得良好成绩,10多次获中国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湖南省教育厅、岳阳市教育局“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他40余年来为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院、西音、川音等10余所院校输送了大批音乐专业生。多次荣获临湘市人民政府、湖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嘉奖证书和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人社厅颁发的贡献奖证书。《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教师报》《音乐教育与创作》等曾对其作了“人物特写”、书评和“乐坛人物”介绍,艺术成就载入《湖南文艺六十年·音乐卷》(省文联)、《中国音乐家名录》(邓小平题签)、《中国专家大辞典》(人事部)等20余部历史存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