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谓“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同样是过年,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习俗讲究,就拿湖北襄阳来说,过年有不少讲究,有些事情可以做,有些事情不能做,大家千万别出错。#过年# #传统# #襄阳#

广州吃生荸荠(吃荸荠馏剩饭)(1)

腊月三十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贴春联,这一点和全国各地大致相同。但襄阳还多了几条不同的讲究,首先是要把水缸装满,这叫“圆缸水”,以保证过年期间的用水。

其次,屋檐下要挂大红灯笼,各房屋里的灯要彻夜长亮,醒目的地方还要贴上红纸条,写上“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等吉祥话。家门口最高的树上还要绑上一根最长的竹竿,挂上一盏大灯笼。这叫点天灯。以此驱除不祥,保佑家宅平安,子孙兴旺。

和其他地方不同,襄阳的饺子有一个雅称,名叫“元宝”(以梯形面叶包制,形同银元宝,故此得名)。

广州吃生荸荠(吃荸荠馏剩饭)(2)

不管你爱吃不爱吃,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自己擀面做皮,以牛羊猪肉为基础,添加各种“翘头”(素菜辅料)剁碎混合做馅,全家人一起上阵包“元宝”,男女老少都要吃上一碗,这才算过年。

吃完饺子,一家人围在一起烤火(俗谚三十烤火,来年发财),即便买不起火炭的贫寒人家,也会烧一块花栎木的根茎,俗称“树疙瘩”(树蔸),这种木质稠密硬朗,烧起来烟少,持久,火劲十足。老百姓把这种火起名为“疙瘩火”,意思是“三十晚上烤疙瘩,年年喂个大猪杀”。

全家烤火聊天,通夜不眠,在襄阳叫做“熬年”。等过了半夜子时,晚辈要给长辈磕头,长辈要赐给晚辈压岁钱。

和如今直接给货币不同,襄阳人以前给孩子们发压岁钱特别有讲究,以彩绳穿铜钱编织成龙形,置于孩童床脚,或者专铸的一种钱币形状的避邪饰品。饰品正面铸有“长命百岁”、“千秋万代”等字样;背面铸有“龙”“凤”“双鱼”等吉祥图案。

广州吃生荸荠(吃荸荠馏剩饭)(3)

之所以这样,传说古时,襄阳地区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妖怪名叫“崇”,每年除夕夜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三下,孩子便吓得大哭起来,然后就发高烧,讲呓语,即便醒来也会变成痴呆。所以为防止“祟”来害孩子,每年除夕夜便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守祟”,防止祟来害人。后来,取其谐音,“压祟”慢慢变成了“压岁”。

在襄阳,大年初一不能做针线、动剪刀,不能把水泼在地上,说是泼水即泼财,这是大忌,千万不能干。

广州吃生荸荠(吃荸荠馏剩饭)(4)

拜年从正月初一至初四,初一人们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新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祭拜祖先。晚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会给未成年的晚辈“压岁钱”以保平安。初一吃饺子,叫做“得元宝”,象征在新的一年财运亨通。

接着,家门亲戚、左右邻舍互相拜年,并视亲疏远近而分别以烟茶糕点或酒饭款待。路途中若遇熟人,都要相互拜年“恭喜”。

到了初二,女婿须携带礼品给岳父母拜年。岳父母家必以酒饭款待。俗语“初一拜父母,初二拜丈母”。

广州吃生荸荠(吃荸荠馏剩饭)(5)

女人们回娘家拜年需带“年礼”。若家中有未成年的侄男侄女,当姑母的还必须再给“压岁钱”,体现“礼轻情义重”。若定亲后还未迎娶,这一天未过门的女婿也必须携礼物到岳父家去拜年。其次拜姑父母、舅父母。

初三、初四,一般亲朋互相拜贺,至亲好友开始接春客。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就要买些礼物带去,借拜年之际,表示谢意,俗称“还人情”。在襄阳,“破五似过年”。初五是仅次于除夕的日子,全家要吃“元宝”、大摆筵席,燃放鞭炮,与除夕同样隆重。过了初五,就意味着年过完了,农人可从事农事,七十二行可以开张理事,俗称“破五”。

在以前,襄阳人在“破五”以前不得做新鲜饭(“元宝”例外),即使宴饮,其主食也只能是将年前做好的馍馍、包子、炸馍加热进食,主菜以各种凉菜为主,讲究八个凉盘、八个热碗。

广州吃生荸荠(吃荸荠馏剩饭)(6)

襄阳人吃饭注重“讨口彩”,拜年的时候,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比如家家户户都会摆出荸荠招待客人,因为荸荠在襄阳土语读音与“不忌”相同,就是怕说错话,犯了忌讳,影响了来年运势,而吃“荸荠”可以趋吉避凶,冲散灾星。如果儿童有言语和行为犯忌也不会应验。

小孩子好动,如果过年吃饭不小心打碎了碗、盘之类的东西,大人绝对不能打孩子,这也是犯忌讳的。只能说“打发,打发”、“岁岁(碎碎)平安”等婉言化解,宴席即将结束的时候,不说说“饭吃完了”不吉利,要说成“饭吃齐了”。

广州吃生荸荠(吃荸荠馏剩饭)(7)

另外,襄阳过年席间有鱼,一般不吃。若放置鱼盘时鱼头指向下席方位,表明主人准备的鱼多(有余),此鱼可吃。若鱼头指向上席方位,则表明此鱼绝对不能吃,留下全鱼,象征有余。

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明白襄阳人是怎么过年的吧?对比各自家乡习俗,大家畅所欲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