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白酒板块掀起了涨停潮,中证白酒指数盘中最高超过9%。被压抑太久的大消费板块,出现了久违的大涨。

是不是觉得有点绝地反击的意思?到了今天,酿酒、食品饮料板块快速回调,一日游行情?石油、电力、煤炭等周期板块重回强势,地产、金融板块今天涨幅也不错。

市场风格貌似切换的有点快。有种说法是,三季度的基金持仓快披露了,很多消费主题的基金经理忙着把“偷买”的周期股,换成消费股。这种说法,是有点夸张了;绝大部分的基金经理还是不会“短线择时”的。

也有人找出了消费股,在昨天消费股大涨的同时,净值却是跌的。有兴趣的可以去找几只看看。

思考一个问题:行业主题基金存在的意义?

我们知道投资一个行业,可以借助指数基金、ETF等工具型产品,那么主动管理的行业主题基金呢?管理费也挺高的。

我是觉得,对一个行业的理解,基金经理能比普通人要深刻。指数基金投资的是一类行业,投资的是全貌,而行业主题基金是基金经理在这个行业里优胜劣汰,力求取得超额收益。

找了两组数据对比,就是大致的对比一下,并不是特别对应。我们看到优秀的行业主题基金经理,还是要强于同行业的指数的。

消费主题基金VS消费指数基金

板块大涨疯狂出货(大消费反弹了该抄底了吗)(1)

医药主题基金VS医药指数基金

板块大涨疯狂出货(大消费反弹了该抄底了吗)(2)

所以,一个深耕行业的基金经理,在这个行业是能做出超额收益的。

如何看待基金风格漂移?

最近监管也开始聊风格漂移这个问题。明明是消费的基金,却买了一堆新能源的股票;明明的文体,持股文体行业占比很少。这样的问题,很是常见。其实对于入门的投资者来说,基金名字是第一印象,名字与投资范围应该是一致的。

最近不少基金,不是选择改名,就是选择调仓,来使得“基”如其名。

最初买基金的时候,往往是看重基金经理在这个行业的专业水平。但买了之后,发现基金“名不副实”。这其实就违背了当时的初衷。

基金经理换手率的高低,我觉得没有对错。有的基金经理就是靠高换手率来取得超额收益的,有的低换手率的基金波动也不小。关键的是基金经理的风格要稳定,一会儿追成长、一会儿买价值。短期内追热点,频繁调仓,这样的基金经理往往业绩不会很稳定。

我自己的投资原则里一条,就是不重仓行业。主要是行业基金,波动大。如果不是对行业有深刻的理解,就很难把握行业的趋势。也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承受行业的波动。至于消费行业是反转还是反弹,我也很难预测。

如果说现在持有消费基金,还亏损的。我也不建议卖出,毕竟基金止盈不止损。长期看,消费还是一个不错的行业的。既然选择了行业,就要承受其波动,也许黎明就在眼前。

最后马上十一长假了。节前投资有几个小提示:

货币基金节假日是有收益的。要想享受假期收益,最后的购买时间是9月29日15点前。

债券基金节假日有收益吗?没有。但债基里的债券利息是按照自然日算的,假期也是自然日。

国债逆回购,在节前收益会比平时高。比如9月29日买2天期的,计息天数为11天。这样看,也是有点小羊毛的。

节前持股还是持币?不要看历史的数据,涨跌都是有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