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季的《奇葩说》真是频曝金句和热议话题,这不,第21期的辩题,又让很多人展开了讨论:“妈妈是超人”真的是对妈妈的赞美吗?


高晓松家庭历史(知道高晓松家世不凡)(1)


这个话题让所有人都想到了自己妈妈,先不说什么观点结论才更准确,单说“超人”这个形象,几乎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的妈妈无比强大。


高晓松就说过这样一句话:是母亲给了我生活的道路和理想。


这句评价,强过“超人”万倍。


高晓松家庭历史(知道高晓松家世不凡)(2)

△ 高晓松和母亲


他的母亲张克群,无论从成就还是教育孩子上,都配得上“超人”这个称号。


了解高晓松家庭的人一定知道,他的“超级学霸家庭”绝不一般:


外公张维是深圳大学首任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外婆陆士嘉是北京航空学院筹建者之一,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中国籍博士;

外舅公施今墨是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

舅舅张克潜是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兼博导;

祖父高景德是清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电机工程专家;

父亲高立人是清华大学教授;

继父黄二陶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是开国副总理黄炎培之孙,水利大师黄万里之子。


而他的母亲张克群,则是清华大学毕业,师从梁思成,是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


高晓松家庭历史(知道高晓松家世不凡)(3)

△ 张克群


她入建筑这行,也是被梁思成先生“钦点”。


当年,她的父亲希望她学外语,结果梁思成先生看她画画好,就劝她学建筑,从此,她就跟梁先生进入了建筑这一行,一干就是一辈子。


2002年她退休后,潜心研究中国的古建筑,她跑遍祖国的河山村落,去寻找被遗忘的古建筑,然后将它们写进书里,让人们知道并保护它们。


高晓松家庭历史(知道高晓松家世不凡)(4)

△ 张克群


在教育孩子方面,张克群也是一个出色的妈妈,她培养出了两个出色的孩子:


儿子高晓松,中国著名音乐人、制作人、词曲创作者、导演,她女儿高晓江,是清华土木工程系博士。


高晓松家庭历史(知道高晓松家世不凡)(5)

△ 童年高晓松和高晓江


对于教育孩子,她说了一句话:“教育应该是理念上的教育,而不应该是具体的教育”。


你可能会问了,不具体?难道要靠孩子自己领悟吗?


并不是,她在用实际行动感染孩子,让孩子自己学习:


高晓松曾经在他的《鱼羊野史》中提到过:“当时我家里有好多书,连走廊里都摆满了书。书柜下面都是卡片柜,那个时候没有谷歌搜索,看书得把笔记记在卡片上,这句话在哪本书第几页,于是我们家到处堆满了卡片。我常常随手捡起一本书,一看就是一个下午。对我而言,读书就像吃饭。”


高晓松家庭历史(知道高晓松家世不凡)(6)


这是我们很多家长想做但却没有实现的事。我们总是恨不能把孩子摁在座位上,让孩子认认真真读书,但每个孩子都有叛逆心理,想做的,会做的很好,不想做的,坐在那里也会神游。


但张克群做的,不是规定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是把家里摆满了书,让孩子自己走进这个氛围里,跟着家长的爱好和习惯一起,慢慢适应读书的节奏,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自己去阅读。


高晓松家庭历史(知道高晓松家世不凡)(7)

△ 晓书馆


“要他读”和“他要读”,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教育场景,带来的结果,也是完全不同的。有时候,我们要学会引导,这种引导背后,就是以身作则。


让孩子学习,而家长却在看电视玩手机;让孩子锻炼身体,自己却在吃甜食睡懒觉;让孩子读课外书,自己却在打游戏……没有以身作则,没有恰到好处的氛围让孩子融入,孩子对学习就没有代入感。


高晓松家庭历史(知道高晓松家世不凡)(8)


张克群带给孩子的另一种成长体验,就是自由。


在她看来,家长要跟孩子当朋友,给孩子充分空间自由成长。她说:“毕竟孩子有孩子的思想,怎见得我就一定正确呢?”


高晓松常说的一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就来自他的母亲。


为了研究古建筑,张克群常常开着车天南海北的转,或者一个人背着包走遍世界。


受到母亲的影响,高晓松和妹妹也过着洒脱的生活,只要心有理想,就不存在对或者错。


年少时的高晓松考上清华,组建乐队,写歌。后发现不适合当科学家,就从清华退学,去北影导演系研究生预备班学习电影。


高晓松家庭历史(知道高晓松家世不凡)(9)


这种洒脱的性格,让高晓松做了几乎一切自己热爱的事业,也跟老狼等音乐人一起,掀起了当年那个白衣飘飘的,让我们永远热泪盈眶的民谣年代。


高晓松家庭历史(知道高晓松家世不凡)(10)


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不管是长期还是短期的目标,只要认定,就不顾一切的去实现,去闯。纵使失败了,也是一段有趣、有料的人生体验。


高晓松家庭历史(知道高晓松家世不凡)(11)


不可能每个妈妈都是张克群,也不是每个孩子都是高晓松,但我们其实可以在教育孩子上思考更多,我们的每个决定,每次引导,都会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结果,这个结果是什么,需要我们提前思考、判断。


不管这个决定是什么,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在长大成人后,在独自面对社会的时候,内心有跨越山崖沟壑的勇气,有自由无束的洒脱,不管人生是波涛还是坦途,都会从容面对。


高晓松家庭历史(知道高晓松家世不凡)(12)


“妈妈是超人”,并不是一句刻意的表扬,它的背后也不应该是辛苦的、负面的抱怨。妈妈是不是超人,不是付出多少,而是孩子能从你身上学到多少。


学到人生的道理,学到看待世界和人生的态度,学到浩瀚无边的知识和勇气,你就是孩子心里最棒的“超人”。


(文中配图和资料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