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碗舞


顶碗舞蒙古教学(家喻户晓的顶碗舞原来诞生于赤峰)(1)


顶碗舞作为蒙古族舞蹈的经典剧目,几乎家喻户晓,并多次登上国际舞台,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顶碗舞的诞生与一个叫乌兰牧骑的名字有关。


乌兰牧骑

乌兰牧骑,汉语的意思是“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适应草原地区生产生活特点而诞生的文化工作队,具有“演出、宣传、辅导、服务”等职能,深受广大农牧民欢迎。


顶碗舞蒙古教学(家喻户晓的顶碗舞原来诞生于赤峰)(2)

顶碗舞作为民族舞蹈形式的一个分支,充分体现着蒙古民族的审美情趣和生产、生活方式,即便在蒙古包里,人们兴之所致,也可以翩翩起舞,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说起顶碗舞,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宋正玉。1963年,刚刚19岁的翁牛特旗乌兰牧骑队员宋正玉接到一个任务:用舞蹈把农牧民们丰收之后的喜悦心情表现出来。宋正玉是朝鲜族人,她根据朝鲜族载歌载舞的天性和蒙古牧民的生活习性,不断揣摩,在劳动过程中迸发了灵感,创作出了顶碗舞《庆丰收》。

顶碗舞蒙古教学(家喻户晓的顶碗舞原来诞生于赤峰)(3)

宋正玉和两名队员在苦练顶碗舞



形式新颖、动作优美、气质高雅的顶碗舞大受欢迎,很快在草原上流行起来。之后,翁牛特旗乌兰牧骑携顶碗舞多次参加全国汇演。1964年12月27日,《顶碗舞》的表演者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1965年6月开始的乌兰牧骑全国巡回演出中,翁牛特旗乌兰牧骑队员表演的《顶碗舞》成为最受全国观众欢迎的节目之一。

1964年,毛泽东主席接见乌兰牧骑首次进京演出代表队,其中有翁牛特旗乌兰牧骑队员乌国政(三排左二)、宋正玉、旭日、陶娅、刘桂琴(二排左一)、郑永顺和翁牛特旗文教科副科长包哲(四排左六)。

演出高潮迭起

顶碗舞蒙古教学(家喻户晓的顶碗舞原来诞生于赤峰)(4)


顶碗舞蒙古教学(家喻户晓的顶碗舞原来诞生于赤峰)(5)

翁牛特旗乌兰牧骑第一代队员

顶碗舞能有今天的影响力,和翁牛特旗乌兰牧骑这支队伍有直接的关系,这支队伍根植在这片沃土,顶碗舞在这里开花,在全国绽放。

顶碗舞蒙古教学(家喻户晓的顶碗舞原来诞生于赤峰)(6)

顶碗舞蒙古教学(家喻户晓的顶碗舞原来诞生于赤峰)(7)

历经几代乌兰牧骑人的演绎,顶碗舞已经成为了蒙古族最耀眼的一种艺术形式。如今,新编的青春版顶碗舞赢得了新一代观众的喜爱,这个诞生于草原的舞蹈,带着人们对富足美好的期待,成为了内蒙古大草原上的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


赤峰市第一支乌兰牧骑

赤峰市第一支乌兰牧骑是翁牛特旗乌兰牧骑,成立于1957年6月25日,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成立的乌兰牧骑示范点之一。他们队伍精干,队员一专多能,节目小型多样,装备轻便灵活,长期深入基层演出,曾经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接见,被国家文化部誉为“草原明珠,艺苑轻骑”,被自治区授予“十佳乌兰牧骑”。现在,赤峰市10支乌兰牧骑仍然长期活跃在农村牧区,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成为草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来源:视觉赤峰

编辑:宋明飞

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