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传发


“一而再”,有关巢湖的方言,在下已经给出两篇文字,当然应该有“再而三”。不过,这一回,这几个方言都是快要消失的。


安徽巢湖方言是吴语吗(巢湖几个快要消失的方言)(1)


“刚毫晌子了?”那天在上海,靳瑞来作客,谈到当年他在北京的那一段“交通拥挤”,总是怕上班迟到,常问身边的巢湖老乡,“刚毫晌子了?”对方听不懂,“你在说什么?”这是典型的巢湖方言,也就是“现在什么时间了?”我说,你这孩子真逗,怎么想起这一方言来了?他回答说,“还不是思念故乡么?!”


“汉子冒了不少”。前天,我从湖滨大道散步回来路过天湖商城,但见,路边一位大姐领着自己的女儿正在跟对面的一位大妈说话,大妈指着大姐的女儿说,“你看,今年汉子又冒了不少”——这话,我听得懂,但要问一些00后,他们恐怕就答不上来了。其实,很简单,人家的意思是,“看你家这孩子,今年个子又长高了”,也不知道我这“汉子”的写法是否正确。

安徽巢湖方言是吴语吗(巢湖几个快要消失的方言)(2)


“你吃了吗?”今天,在咱们巢湖,朋友相见,我一个“你好!”,你一个“你好”,再跨前一步“手拉手”,已经没有人再说“你吃了吗?”但,30年前,无论亲戚还是朋友,一见面,哪怕是上午10点,或者是下午3点,一开口,总是“你吃了吗?”那个时代,人们常年为温饱发愁,出差吃饭要用粮票,所以,一见面,“你吃了吗?”,“必须的!”这表示对你很关心,“我吃了”,人家也就放心了。我记得,那个时候,我老娘经常跟婶婶们说,“哪一天让我们大碗大碗地吃上白米饭就好了”,后来,她老人家患上糖尿病,有饭吃也不敢多吃了,老娘离开我们快两年了,我相信,“天堂不饿”。而现在呢,什么战友聚会、同学聚会、老乡聚会等等,散场了,桌上剩饭剩菜多多,“光盘行动”,任重道远。


“打个兼”。这一说法,还是与吃有关。一种情况是,当年,走亲戚,哪怕你是早上吃饱了,刚走上三五里路来到亲戚家,“请坐,请坐”,主人倒茶之后,一头钻进厨房,“三下五除二”,一会儿,“一碗面,三个蛋”,你说“我吃过了”,对不起,“打个兼”——意思是“主餐之外应该有个兼餐”,“吃过了,也得吃”,这是规矩。我记得,当年,我去拜年,外婆下的是挂面,外加三个茶叶蛋,香着呢!当然,也有人家比较简单的,那就只有面没有蛋,主人多少有些“没面子”。如今,这个规矩早就不作兴了,因为,人们怕吃多了“三高”。另一种情况是“双抢”时节,男男女女们在田间抢收早稻而抢栽晚稻,那真是披星戴月,劳动量大,每天的上午10点左右和下午4点左右,在家带孩子的老人们,总是背着孩子提着篮子,上午的是稀饭、咸菜,下午的是泡锅巴,好一点的是面条,这些都是“打个兼”。

安徽巢湖方言是吴语吗(巢湖几个快要消失的方言)(3)


语言这东西,有生也有死。30年前,人们不知道什么叫“葛优躺”、“蓝瘦”、“吃瓜群众”、“度娘”和“996”的;反观之,现在很多90后、00后,对30年前的不少方言也是不知晓的,他们无法体会到当时的“语境”。


最忆是巢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