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青海省班玛县民族寄宿制中学的学生们提前返回校园,接下来的一周,这些少数民族孩子们,迎来了洪啸音乐教育支教团的39位音乐老师,陶笛、非洲鼓、口风琴、竖笛、巴乌……这或许是孩子们第一次看到如此多的乐器,更让孩子们惊喜地是,他们还见到了许多利用生活材料做成的自制乐器。
(赵洪啸带班玛县学生演奏自制乐器)
自制乐器是洪啸音乐教育支教团发起人、华中师范大学教师赵洪啸的“独门绝技”,一根吸管、一个纸盒、一个饮料瓶、甚至是剥剩下的核桃壳,都可以被做成一件件有意思的小乐器。
今年3月,赵洪啸在中国大学MOOC上开设了《生活中的自制乐器与演奏》,这是全国高校为数不多的器乐学习类慕课,他在对学生的要求里写到:本课程不要求选课学生对于所制作的小乐器过于苛刻的专业化和细节化,更在乎参与学习者在本课程中的快乐、创意和体验。
提倡“混”是一种美德,用玩的心态学音乐
“赵老师这门课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自己也尝试了动手制作乐器,虽然刚开始做的很粗糙,但那种音乐触手可及的感觉,真的很感动。”这也许是一门屈指可数能让学员边学习边动手的慕课,赵洪啸把课程概括为以“天地万物皆乐器”为理念,以学习“聆听万物之声”为出发点,通过接地气的自制乐器,给生活带来快乐。
在课程的视频简介里,学生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赵洪啸那一屋子的宝贝乐器:PVC水管做成的排箫、吹出葫芦丝声音的玩具葡萄、竹节做出的竹埙、药瓶加吸管做成的笛子……“大多数音乐课程都集中于刺激学生的双耳,而我的课程更注重于提升大家的动手能力。”
在开设慕课之前,赵洪啸就已经是多次在央视录制节目和各地巡回演出的网红老师了,开设慕课之后,他迅速收获了大量的校外学生,这其中还有不少退休在家的老年人。六十五岁的中国大学MOOC学员“周笨笨”留言到:“自制乐器取材方便,演奏出的音乐也非常的好听,更大的收获是开发了动手能力和思维想象力,虽说我已经六十有五,脑子笨了但老师讲解课程都能学会,谢谢老师。”
赵洪啸说,不懂事时,音乐是快乐,懂事的时候,音乐就是修养,同学们可以在我的课堂上尽情地“混”,这样我们才可以很放松地走进音乐世界。
(用玩具葡萄也可以吹出葫芦丝的声音)
连续支教15年,他要做公平的音乐教育
新疆克拉玛依、云南普茶寨、内蒙古巴彦淖尔、四川古蔺、贵州黎平……这一个个人们或知道或不了解的名字,都留下了赵洪啸发起的洪啸音乐教育支教团的音乐痕迹。
他回忆道,发起支教团的初衷,是为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农村孩子传播音乐的种子,自己是从农村考入华中师大的,小时候的读书环境,可能比去支教的地区环境还要差,农村的部分学校可能连音乐老师都没有,通过数十位支教老师的集中教学,被支教学校的孩子们大都可以学会口琴、陶笛等简易乐器。
今年7月,中国大学MOOC四周年公益活动正式启动,主题为“用我的爱心撑起你的梦想”,用户可以通过签到、分享和捐赠以往学习过的课时兑换爱心值,每积攒400个爱心值,中国大学MOOC就会为美丽中国支教项目的山区孩子捐赠一节线下支教课,同时还将进一步邀请985/211高校的名师为山区青少年们带去更合适的定制慕课。
连续支教了十五年的赵洪啸得知消息后感慨到,即便我们今年去支教的学校在青海,也比15年前最开始支教的学校硬件好了很多,教育的趋势是越来越公平的,但我们也发现,孩子们的精神需求依然得不到很好的满足,这就需要我们用更多接地气的教学手段去帮助孩子们成长。
“其实音乐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遥不可及,音乐就在我们身边。有时候我们不能被现有的条条框框所束缚,相反,天地万物都可以是乐器,只要我们聆听万物并且懂得去想象,就能感受到万物的韵律和音乐之美。”赵洪啸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