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大将档案纪录片(1984年粟裕大将逝世后)(1)

粟裕大将作为我国著名的军事家之一,他的行军风格不拘于一时一地,得我军诸多将帅佩服,就连毛主席都曾经说他“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由此可见其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

不仅如此,就在他1984年逝世后,党组织给他的“讣告”都是军中独一份,高赞他“尤擅大规模作战”、“曾率百万军”。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党组织为何要独独给他这样一份“特殊”的讣告?

由赏推功:淮海第一功

正所谓“万物皆有其因”,而粟裕大将去世后得到的这份讣告的“因”,还得追溯到30多年前的一场战役上,而那场战役的名字,想必大家也不陌生,那就是淮海战役

在1948年9月,我军先是发起了济南战役

粟裕大将档案纪录片(1984年粟裕大将逝世后)(2)

在国民党黄百韬、李弥以及邱清泉三大兵团17万人虎视眈眈的情况下,以雷霆扫穴之势攻破了济南城,解放了全济南,一战击溃了国民党的重点防御计划,累积击杀2万余人、俘虏6万余人,打的国民党局部抱头鼠窜,菏泽、烟台等地国军纷纷弃城而逃。

大战得胜,我党许多高层主张稳扎稳打、逐步蚕食国军力量,而粟裕大将却在这个时候突然站了出来,表达了要“迅速发起第二场战役”、“摧垮国军有生力量”的主张。

粟裕大将档案纪录片(1984年粟裕大将逝世后)(3)

而他的这个主张与毛主席不谋而合,也获得了中共中央军委的同意。

就这样,三大战役中政治影响最大、歼敌数量最多、战争形势最复杂,同样解放军牺牲最重的一场战役开始了。

战争伊始,粟裕大将就玩起了“心理战”。

他故意在山东地区弄了十几台大功率电台,全天无间隙工作,不断地向外“发号命令”,想要以此来迷惑国民党。

而国民党果然上钩,还以为华野主力部队仍旧在山东地区休整,却没想到此时的华野早就在粟裕大将的带领下奔赴了徐州。

粟裕大将档案纪录片(1984年粟裕大将逝世后)(4)

粟裕大将指挥60万部队打了徐州刘峙一个措手不及,虽然当时三大兵团在接到求援后的第一时间就往徐州方面靠拢,可是在粟裕大将的指挥下,这些人最后大多被分而歼之。

令人觉得讽刺的是,在黄百韬兵团遇到致命威胁,向徐州刘峙反求援的时候,性格畏缩、只顾自己的刘峙居然拒绝了,任凭黄百韬兵团被我军吃掉,而这也成为了加快国民党部队在淮海战役中败退的契机。

粟裕大将档案纪录片(1984年粟裕大将逝世后)(5)

黄百韬兵团被歼灭后,国民党第六兵团与第八兵团负责人李延年、刘汝明心中大骇,为了保全自己手下部队实力直接大大降低了行军速度。

这直接导致了奉命增援的黄维以及他麾下的12兵团与整体脱节,粟裕大将自然没有放过这个机会,直接率领中原野战军吃掉了前来支援的第十二兵团。

就在黄维十二兵团被围困的过程中,国民党人自乱阵脚,邱清泉,孙元良等人被迫转攻东南,而由于部署上的错误,孙彦良麾下的16兵团最终也被我军消磨殆尽。

至此,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的劣势已不可挽回。

粟裕大将档案纪录片(1984年粟裕大将逝世后)(6)

1948年末,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正式展开,只不过彼时已经被消灭了34个师、仅剩的几个兵团也大多被围困了起来的国民党,有哪里还有回天之力呢?至1949年1月中旬,国民党全部全线崩溃,淮海战役结束。

淮海战役持续时间不长,但是其规模却是三大战役中最大的,国民党累计出动了80万人左右,而我军出动人数逾百万,最终敌我损失比在4.06:1,我军大胜。

在这样一场关键性的胜利中,粟裕大将的贡献是不可忽略的,就连毛主席都曾经公开做出过高度评价,

粟裕大将档案纪录片(1984年粟裕大将逝世后)(7)

“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也正是因为粟裕大将参与指挥了这样一场规模盛大的作战,并且最终取得了极为优异的“成绩”,所以粟裕大将本人也是一战封神,成为了我军中赫赫有名的一大“军神”。

也正是因为充分认可了粟裕大将大规模作战指挥能力,所以党组织最终才会在粟裕大将逝世后给他颁发了一个特殊的讣告,

粟裕大将档案纪录片(1984年粟裕大将逝世后)(8)

“尤其擅长指挥大规模作战,生前指挥百万大军作战。”

要知道,我国有十大元帅,十大大将,可是真正能够获此殊荣的也仅有粟裕大将一人罢了。

由此可见,我党对粟裕大将在大规模作战指挥方面的能力的认可。

可就是这样一位“军神”,其指挥生涯也不是完全完美的,他也曾经遭受过兵败的苦痛。

军神的败绩:谭家桥之战

粟裕大将一生中,唯一公开承认的一次失败就是“谭家桥之战”

粟裕大将档案纪录片(1984年粟裕大将逝世后)(9)

彼时距离那场战斗已经过去很久了,可是当粟裕大将再次回到谭家桥的时候,他依旧没忍住,驻足于此,面容沉重地说了这么一句话,

“我这一生中打的基本都是胜仗,就是在这里,我打了败仗。”

那是1934年,我党大多数同志都踏上了万里长征的征程,唯独粟裕大将背负着一个与众不同的使命——在红十军团中担任参谋长,跟随红十军团一起北上抗日。

粟裕大将档案纪录片(1984年粟裕大将逝世后)(10)

彼时我党尚且还处于博古等人的领导下,所以粟裕大将所接到的命令也全是来自博古、王明等人。

他们明面上是想让粟裕大大将等人去北面抗日,其实真实目的是想利用他们来吸引国民党主力的注意力,藉此给中央红军提供转移的机会。

然而博古等人并没有告知粟裕大将真相,反而是自顾自地下达了很多不合时宜的命令。

粟裕大将档案纪录片(1984年粟裕大将逝世后)(11)

粟裕大将虽然心中有些犹疑,对于那些命令的正确性也有一定的不确定,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执行,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他才会最终走到谭家桥。

彼时的红十军,由于孤身深入国民党腹地,所以很快就引起了国民党的重视,被国民党的10来个团反复围堵,处境非常危险。

为了能够及时摆脱敌人、完成党的任务,粟裕大将等人最终决定在谭家桥设下伏击,狠狠地搓一搓国民党军队的锐气。

粟裕大将档案纪录片(1984年粟裕大将逝世后)(12)

可他们没想到,当时紧紧追在红十军身后的不是别人,正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王耀武以及他麾下的第一旅。

粟裕大将档案纪录片(1984年粟裕大将逝世后)(13)

彼时的王耀武急于立功,跟我军作战起来也是格外积极,再加上他麾下的部队也较为精锐,所以在被我军埋伏后没过多久,他们就调整了过来,反过来利用人数优势,对我军进行了猛攻。

在这场战斗中,我军的损失很大,红十军伤亡惨重就不说了,就连红19师的师长寻淮州都壮烈牺牲。

而直到牺牲前的那一刻,他还持着机枪冲在队伍的最前方,让人看了不得不扼腕叹息,就连王耀武在看到寻淮州后都是连连惊叹,

“真乃虎贲之士也!”

只可惜,勇猛的爱国将士,寻淮州最终在国民党的炮弹轰击中身亡了,而与他一同死去的还有无数的红十兵团将士。

粟裕大将档案纪录片(1984年粟裕大将逝世后)(14)

最后偌大一个兵团成功逃离的也不过是寥寥数千人,而粟裕大将等人虽然心有不甘,但是面临对敌人绝对的人数以及火力优势,也是没有办法,只能被迫转移。

这一场战斗也被粟裕大将当做耻辱,深深地记在了心里,以至于后来当他和王耀武再次相逢、部队将王耀武交给他对付之后,他没有半分犹豫,直接就带领麾下以计谋与勇武击垮了王耀武的军队。

其实,严格意义来说,这场战斗并不能算是粟裕大将的失败,因为当时他虽然是部队里的参谋长,却并不是军团里的实际指挥人员,而只能算是军团长刘畴西的副手。

粟裕大将档案纪录片(1984年粟裕大将逝世后)(15)

在战斗开始之前,粟裕大将就已经看出了刘畴西在排兵布阵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将擅长打游击的部队放到正面作战里来,却让擅长正面作战的部队在一侧潜伏,这是典型的“乱带帽子”。

粟裕大将档案纪录片(1984年粟裕大将逝世后)(16)

只可惜,刘畴西并没有听粟裕大将的意见,而粟裕大将在无奈之下只能够领命作战,最终造成了这样的结局。

虽然这场战斗不是粟裕大将的责任,但是粟裕大将却在这场战斗中吸取到了足够的教训,甚至可以说正是这次战斗的失败,为粟裕大将后来无数次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有关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战场上的实际案例中看出来——虽然粟裕大将在排兵布阵的时候有自己的思路,但是他永远会将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这就是他战无不胜的奥秘。

粟裕大将档案纪录片(1984年粟裕大将逝世后)(17)

自1927年加入我党,粟裕大将在20多年时间里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最终于1955年被封为我国十大大将之首。

而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没有躺在自己过去的功劳簿上,反而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依旧兢兢业业的工作、勤勤恳恳地调研,为我党现代化军队的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而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粟裕大将将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我国的军队,以这般勇武、智谋与无私,与那最奇“讣告”也算相得益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