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大胜仗的人(打败仗为什么叫)(1)

“败北”在古代常常被人们拿来作为打败仗的代称,也引申为做事不成功,竞争或竞选失败。那么胜利的一方是不是可以称为“胜南”了呢?“败北”一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就不能称为“败东”“败西”或者“败南”呢?

“败北”在古代常常被人们拿来作为打败仗的代称,也引申为做事不成功,竞争或竞选失败。那么胜利的一方是不是可以称为“胜南”了呢?“败北”一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就不能称为“败东”“败西”或者“败南”呢?

其实,这里的“北”不可能仅仅是指“北方”这个方向,没有说打败仗了之后就往北边跑的,所以,直接“望文生义”是不合理的。而之所以这个词用了“北”,是因为古代称战败为“败北”,是因为“北”的本义是“背”或“相背”。《说文解字》里这么说:“北,背也,二人相背。”“北”字很像两个人背靠背的形状,一个向左,一个向右,这个“北”字就是古语中的“背”字,“背”字是后人为它加上肉旁而成的。“北”就是指背,“败北”就是仗打不过,转身背敌而逃,逃的方向不管是东、是南、是西、是北,都叫作“败北”。这是因为古时两军交战,若一方败退,则会向后逃跑,是以背对胜利的一方的,所以,在这里,“北”这个字,就多了“失败”的含义。《孙子军事》中云:“佯北勿从。”这个“北”,也就是指的“败”或“败逃”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敌人假装失败逃跑,不要企图盲目追赶。”而贾谊在《过秦论》中说“追亡逐北”,意思为:“追杀败逃的敌军”。秦汉时期以后,“败北”成为一个常用的双音节词。例如《史记·项羽本纪》中有云:“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后来“败北”一词,不仅指军事上的失败,也引申为办各种事情的失利。在现代汉语中,“败北”最终用来泛指在比赛中失败。

打败大胜仗的人(打败仗为什么叫)(2)

其实,“败北”中的“北”,除了指“背”的意思外,还与中国古人对东西南北赋予的特定意义有关的。

古代把“南”视为至尊,而把“北”象征为失败、臣服。所以正规性的建筑物,比如宫殿和庙宇都是面朝正南,皇帝都被称为“南面称尊”,而败仗之后的臣服之人都被称为“北面称臣”。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阳就是生,阴就是死。“南边”是盛阳所在;可是“北边”是极阴之地。于是,打仗时说的“败北”,也就是指往死里败逃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