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许多城市学校在孩子入学后的第一个家长会上,都会要求家长们完成一件事情——办理“家校通”(有的地区称作“校讯通”“翼校通”)。这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联合平台,论其时间大约有十余年的历史了。但是,直到今天,它的使用仍然让许多家长甚至是教师们反感。首先,无论你的手机原来属于哪个服务商,一旦加入到学校的“家校通”平台,必须一切行动听指挥,在统一运营商的产品消费之下,有的家长只好更换号码或新增号码。不管你是真主动还是假配合,收不到学校老师发送的信息则后果自负。“家校通”,顾名思义,通过平台建立起家校之间的联系,增进家校之间的了解和互信,让家长能及时了解学校的重大事项、管理理念,或是孩子的在校表现。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却发现自己犯了一个望文生义的经验主义错误。因此,美好的理想被残酷的现实击打得粉碎。摘录几段,请各位上眼一观:其一:“今天的语文作业:所学的5个生字,每个一行。数学作业:书后练习题八道,写在算草本上,每题占一格。明天有美术课,让孩子带好彩笔!”其二:“在此次阶段小考中,成绩超过95分的有:张一萌、李小美、严冬冬、周华娇。不及格的有刘洋、袁小庆、田阔阔。家长要带着孩子好好地看看卷子,把错题给孩子讲讲,改正过来,明天早上交。”其三:“明天学校运动会,学生到校时间是6:30。家长接送孩子的车辆一律不许在距离学校50米内停留,值周老师和值周学生会现场查看,违反规定的给学生班级扣分。”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高大的影子在发布通告,以毫无商量的气,在布置、在评判、在提醒,甚至威慑。倒不是所有的学校和所有的老师都是以这样冷冰冰的文字和语言在发布消息,而这样的情况所占的比例应该在60%以上。因此,我在这里经常看到的“通”,是通告、通报,而不是沟通、通情达理。因为这里缺少互动、缺少个性化的交流,更缺少真诚的表扬、鼓励和引领。有的学校为了改善这样的情况,曾经进行过“优秀家校通信息评选”活动,也有的学校就此事向家长们征询过意见和建议。而很少有学校通过制度或信息的采集而使这件事情得到进一步地完善,如究竟用怎样的语气,应该发布哪些内容,发出信息的时间范围,发出内容的字数要求等,再有如何计算教师发布信息的工作量,教师们发出的信息是否进行过有效的收集和整理,家长如何利用这个平台与学校进行有效的互动,“家校通”平台对于增进家校关系,促进孩子成长的作用效果究竟如何,等等。如果我们真的坐下来,安静地思考这样的问题,那么,得出的思考远非这些。科技的进步,绝不会自然地使人类的活动高效和便捷。“家校通”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就好比一把刀,我们可以用它来砍柴烧火,可以用它来劈山开路,当然也可以用它来伤人害命,而决定这一工具使用意义和效果的应该是人本身。我曾经间过一个家长对于“家校通”的看法,她的回答更直接——这东西就不应该用,最大的坏处就是我们家的孩子从来不记老师说过什么,每天问他,他只回答你一句——等老师的“家校通”信息吧!前几天,我听说某校的家校通里居然还出现了诈骗信息,这使我不禁惊出了一身冷汗!

家校通的功能(家校通真的通了吗)(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