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球洗手日主题(10月15日的节日全球洗手日)(1)

全球洗手日(Global Handwashing Day)

2022年10月15日是“全球洗手日(Global Handwashing Day)”,今年的主题是“团结一致,普及手卫生”。由此可见,洗手的重要性以及贯穿各领域的益处,使得我们每一个人必须持续倡导将手卫生作为一项重要的、改善健康的做法。

一、“全球洗手日”的由来

2008年是国际环境卫生年,国际知名健康促进组织“促进用肥皂洗手公私伙伴组织(Global Handwashing Partnership,简称PPPHW)”、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简称UNICEF)、美国国际开发署(United State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简称USAID)、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简称CDC)等机构,共同倡议发起“全球洗手日”活动。它的标志(LOGO)是一滴水、一块肥皂和一只手掌,号召世界各国从2008年起,每年10月15日开展用肥皂洗手活动。

2008年全球洗手日主题(10月15日的节日全球洗手日)(2)

“全球洗手日”的标志

“全球洗手日”活动的宗旨:呼吁社会各界一起用行动唤醒每个人正确洗手、预防疾病的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善卫生行为,尤其是教导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态度和习惯,倡导政府和社区改善环境卫生包括洗手设施。

“全球洗手日”活动迄今已举办25次。2008年,从哥伦比亚到孟加拉国,从肯尼亚到菲律宾,从英国到埃塞尔比亚,全球73个国家的儿童参加了用肥皂洗手的活动。

2009年,“全球洗手日”的主题是“干净的手能拯救生命”(Clean Hands Save Lives )。日本著名舞蹈家森山开次还创作了一个舞蹈,用以向日本和全世界的儿童推广良好的洗手方法。

2008年全球洗手日主题(10月15日的节日全球洗手日)(3)

2009年“全球洗手日”的标识

2010年10月15日,第三届“全球洗手日”将主题定为“不只是洗手日这天”( More Than Just A Day)。全世界超过两亿学龄儿童、家长、老师、社会名人及政府官员参加使用肥皂洗手的活动。

2011年,为了让各国自由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全球洗手日”没有固定主题。今年,我国的主题是“人人洗手,大家健康;大家洗手,文明风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则联合出品了一部时长6分钟的微电影,名为《等我一分钟》。该片讲述儿童节目主持人“芝麻”去看望乡村学校里的孩子们的故事,以幽默的表现手法传达用肥皂洗手的理念,强调“洗手也是一种尊重”。

我国相关政府发布的《白皮书》强调:应大力开展洗手防病知识宣传,培养居民正确的洗手习惯,加强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洗手行为的干预,在缺水地区推广简易水龙头,改进学校和公厕等场所的洗手设备。

二、全球洗手日历年主题

2009:正确洗手,远离疾病。

2010:正确洗手,“手”筑健康。

2011:人人洗手,大家健康,大家洗手,文明风尚。

201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正确洗手做起。

2013:天天洗手,健康永久。

2014:选择洗手,选择健康。

2015:提高手卫生。

2016:让洗手成为一种习惯。

2017:我们的双手,我们的未来。

2018:干净的手,健康的秘诀。

2019:为所有人洗手。

2020:人人都要手卫生。

2021:未来在我们手中——让我们携手共进。

2022:团结一致,普及手卫生。

三、举手之劳 健康常伴

这是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胡云天、北京大学医史学研究中心甄橙撰写的一篇科普小论文。

双手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很多,很多致病菌会趁机而入,通过双手威胁人类的健康,因此,洗手是人们预防疾病和阻止有害微生物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细菌和病毒感染人体并致病的大部分原因是人们没有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用肥皂洗手简单、廉价,可以大大减少幼童患病的人数,教会人们如何正确洗手可以帮助大家保持健康。世界洗手日设立的目的就是让人们认识到用肥皂洗手的益处,培养并支持肥皂洗手的习惯,关注各个国家的洗手状况,加大对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好处的宣传。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是全球洗手日的发起组织之一,旨在积极推动以儿童参与为主体的洗手运动,用行动唤醒每一个人的正确洗手意识,形成预防疾病的健康认知,促使人们改善卫生行为,教导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态度和习惯,倡导政府和社区改善环境卫生和洗手设施。

1、拯救生命的洗手行为

人类手上的细菌分为两类,一类是常居菌,一类是暂居菌。常居菌寄居在手部皮肤的深层,并能生长繁殖,通常依靠机械清洗不容易去除,但本身大部分也无致病性,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暂居菌是寄居在皮肤表层的细菌,存活时间较短,会自行消亡,往往是从被污染的环境表面获得,通常具有致病性,但通过机械清洗容易被去除。洗手消毒就是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研究显示:正确洗手可以减少腹泻、艾滋病、普通人群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母亲勤洗手可以将新生儿死亡的风险降低44%。用肥皂洗手是预防腹泻和肺炎最简单、廉价、高效的方式,每年可以拯救300多万儿童的生命。

2008年全球洗手日主题(10月15日的节日全球洗手日)(4)

人类手上的细菌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算,每年我国约有四万名五岁以下儿童死于腹泻。在饭前便后等关键时间用肥皂和水洗手,有助于将腹泻发病率降低 40%以上,将呼吸道感染率减少将近 25%。而且,养成用肥皂洗手的习惯也是预防各种新冠病毒的关键手段。

对于工作在医院里的医护人员来说,何时洗手、如何洗手、不同情况下怎样洗手与其他人的洗手概念完全不同,却对拯救生命更为重要。例如,19 世纪匈牙利的产科医生伊格兹 . 塞麦尔维斯(Ignaz Semmelweis)发现医生洗手会降低产妇产褥热死亡率。他要求自己管辖病房的医生护士们严格执行洗手的要求,这使得病房的产褥热死亡率明显下降,也为他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尽管最终他由于推广自己的洗手理论在47岁死于维也纳的精神病院,但值得欣慰的是他在遗书中的愿望如今已经实现:“回首往事,我只能期待有一天终将消灭这种产褥感染,并用这样的欢乐来驱散我身上的哀伤。但是天不遂人愿,我不能亲眼目睹这幸福时刻,就让坚信这一天早晚会到来的信念作为我的临终安慰吧。”

2008年全球洗手日主题(10月15日的节日全球洗手日)(5)

匈牙利的产科医生伊格兹 . 塞麦尔维斯(Ignaz Semmelweis)

2、日常洗手的建议(必杀技:肥皂 流水 15秒以上)

洗手一定要用流动水,不要用盆水,揉搓时间至少要 15 秒以上。不能仅仅只用清水洗手,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才能有效去除病原菌。另外,肥皂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干燥,及时清洗肥皂盒,如果盒底不能保持干燥,潮湿的环境下也会滋生细菌。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多人共用肥皂也不卫生。洗手后,有人会选择用毛巾或纸巾擦干。除非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干,否则可能沾上新的细菌。最好的方法是甩甩手上的水,自然晾干。洗手频率最好每隔2小时1次,以降低细菌密度。

正确洗手的“七步洗手法”,包括“内、外、夹、弓、大、立、腕”七个步骤:

第一步(内):洗手掌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外):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夹):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弓):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大):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立):洗指尖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第七步(腕):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每个步骤要保持至少15秒的时间,同时洗手前要先摘下手上的饰物,并彻底清洗戴戒指、手表和其他装饰品的部位。

在没有肥皂和流动水的情况下,可以用酒精含量不低于60%的酒精洗手液擦手,这样可以快速减少手上的大量细菌,但是无法清除所有类型的微生物,而且无法清洗掉有害的化学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