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报道,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为首的中美加多国研究者在北京发布了有史以来第一件琥珀中的古雏鸟标本,该标本距今9900万年,与恐龙处在同一时代。

这件琥珀标本来自著名的琥珀产区之一,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康河谷。此地的琥珀距今约9900万年前,属于白垩纪中期的诺曼森阶。据介绍,这件琥珀珀体很大,约9厘米长,容纳了接近完整的一只古鸟类的头部、颈椎、翅膀、脚部和尾部,以及大量相关的软组织和皮肤结构。这些保存下来的软组织除了各种形态的羽毛之外,还包括了裸露的耳朵、眼睑,以及跗骨上极具细节的鳞片,这为古鸟类研究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这只被包裹在琥珀中的古鸟类体型娇小,长度约6厘米,保存完好,其中约2厘米长的金黄色鸟足很醒目。邢立达说,当时它生活在缅甸北部潮湿的热带环境中,不幸被柏类或南洋杉类针叶树所流下的树脂包裹,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琥珀,并一直保存至今。

史前最长寿的鸟(人类首次在琥珀中发现古雏鸟)(1)

图为标本复原图。

邢立达介绍,此次发现的古鸟类琥珀很大,约9厘米长,容纳了接近完整的一只古鸟类的头部、颈椎、翅膀、脚部和尾部,以及大量相关的软组织和皮肤结构。这为古鸟类研究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史前最长寿的鸟(人类首次在琥珀中发现古雏鸟)(2)

图为琥珀。

史前最长寿的鸟(人类首次在琥珀中发现古雏鸟)(3)

图为琥珀。

史前最长寿的鸟(人类首次在琥珀中发现古雏鸟)(4)

图为琥珀。

我们在2015年便发现了数个完整的古鸟类琥珀,尽管骨骼的三维重建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结果令人非常震撼。研究表明,此次发表的标本是一只较为完整的反鸟类雏鸟,记录了其生命最初几周的骨学和羽毛特征。”邢立达说。

琥珀是距今4500—9900万年前的松柏科植物的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琥珀”或“松脂化石”。虫珀和灵珀应该算是一种,都是指含有动物遗骸的琥珀。

琥珀中价值较高的是古董、精湛的艺术品或含有生物遗体。琥珀依昆虫的清晰程度、形状大小、颜色决定其经济价值。最贵重的品种是包裹含昆虫的琥珀,俗称“琥珀藏蜂”,以昆虫清晰、形态栩栩如生、质地上乘、个体大、数量多为最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