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斗写给毕业生的一封信(两篇看哭的毕业致谢)(1)

毕业时节

哪些场景触动了你的心扉?

最近

两位大凉山学子的《致谢》

让时报君为之动容

↓↓↓

南京大学毕业生陈时鑫:

初中时拥有了自行车去县城走读。冬天脚上长满冻疮,夏天暴雨打湿衣服。大学时勤工俭学,靠自己负担了全部学费、生活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生苏正民:山里走出来的孩子不能将自己的心锁在层层叠叠的峦嶂中。阿苏唯有继续努力学习、带着知识回到大山,帮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扎根最基层,永远做这片黄土地上最忠诚的儿子……

接下来

我们一起走进

两位大凉山学子的毕业现场

倾听他们的故事

↓↓↓

泰斗写给毕业生的一封信(两篇看哭的毕业致谢)(2)

陈时鑫:待我有能力后,必将加倍反馈

陈时鑫是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名大四毕业生,2021年,他收到了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系的全奖直博录取通知书。今年8月入学后,他将在芯片自动化设计领域深造。

泰斗写给毕业生的一封信(两篇看哭的毕业致谢)(3)

陈时鑫

毕业之际

他写下了这篇《致谢》

↓↓↓

泰斗写给毕业生的一封信(两篇看哭的毕业致谢)(4)

泰斗写给毕业生的一封信(两篇看哭的毕业致谢)(5)

这篇《致谢》中

陈时鑫回忆了多年艰辛求学路

其中的真情实感

令人动容

1999年

陈时鑫出生于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的一个小村

村子背靠大山

村里人的收入

主要是靠种地或外出打工

小时候

父亲去打工

母亲在家经营着田地

陈时鑫时常帮家里做农活

插秧、拔稗子、割谷子、喂猪……

泰斗写给毕业生的一封信(两篇看哭的毕业致谢)(6)

儿时的陈时鑫

父亲离家

奶奶瘫痪在床

陈时鑫便协助母亲照料奶奶

那时

家里的条件尤为拮据

周末

他到山上捡菌子、摘茶叶

到河沟里捉泥鳅到县城卖

攒够了钱

就买书和学习用品

后来

陈时鑫去县里念初中

为了节约生活费

他选择食宿在家

一天骑行十几公里

冬天早晨

朔风扑面如刀割

鞋子比较单薄

他脚上受冻长了冻疮

手裂开甚至出血

泰斗写给毕业生的一封信(两篇看哭的毕业致谢)(7)

陈时鑫说

少年时的经历

磨炼了自己吃苦耐劳的意志

得以在求学路上逐梦前行

凭着不服输的精神

怀着走出大山的愿望

陈时鑫以优异的成绩

考入成都一所重点高中

泰斗写给毕业生的一封信(两篇看哭的毕业致谢)(8)

高中时期的陈时鑫(左三)

陈时鑫说

成都的消费远比家乡高

自己常常打最便宜的套餐

从不买零食饮料

捡来毕业生处理的辅导书

每一本都认真做完

从听不懂英语老师上课用的口语

到1年后英语成绩达到班级前三

一点点突破

一点点进步

泰斗写给毕业生的一封信(两篇看哭的毕业致谢)(9)

高中时期的陈时鑫

2018年

陈时鑫顺利考入南京大学

并选择了心仪的专业

“立自强志,强中国芯”

是他的信念

大学4年间

他靠着多次获得各类奖学金和勤工俭学

支付了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

泰斗写给毕业生的一封信(两篇看哭的毕业致谢)(10)

大学时

陈时鑫积极参与志愿活动

他和同学利用“一个村小”助学志愿平台

为大凉山等地乡村学子

宣讲学习经验

指导志愿填报等

回乡期间

他还义务辅导同村孩子

帮助其中不少孩子考上中学

泰斗写给毕业生的一封信(两篇看哭的毕业致谢)(11)

陈时鑫(左二)在实验室

陈时鑫表示

别人帮助我

在我心中种下了善良的种子

等我有能力的时候

我也会帮助他人

将这份爱心传递

未来自己学业有成那一天

必将加倍努力回馈家乡

泰斗写给毕业生的一封信(两篇看哭的毕业致谢)(12)

陈时鑫说

比起求学的坎坷和努力

自己更希望有一天

能因为学业和成就得到关注

苏正民:从放羊娃到优秀毕业生代表

山里的道路,看着很近,常常却要绕很远的路,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能到达学校是家常便饭……近日,四川凉山彝族小伙苏正民毕业论文的《致谢》部分,触动了很多人。

从辍学的放羊娃到优秀毕业生代表,苏正民的求学路“坎坷崎岖”。在毕业论文的《致谢》部分,他用6000多字回顾了自己的求学之路,并一一感谢65位帮助过他的好心人。

泰斗写给毕业生的一封信(两篇看哭的毕业致谢)(13)

6月16日,苏正民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言

放羊娃→大学生

他一路坎坷却未曾放弃希望

苏正民的老家,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沙马拉达乡的一个小山村。他在《致谢》中提到:小时候,家里穷到常常吃不饱饭,自己“靠着山泉、野果跌跌撞撞地活了下来”。因缺乏营养,他身材瘦弱,直到四五岁才学会走路。

泰斗写给毕业生的一封信(两篇看哭的毕业致谢)(14)

苏正民幼时和母亲的合影

虽生活艰苦,但家里还是义无反顾将他送进了校园。在支教老师的教导下,苏正民学会了汉语。不幸的是,15岁时,父亲积劳成疾去世,他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迷茫中,村里为他们一家申请了低保,还有人为他联系到了定向资助。得以重回教室的苏正民,更坚定了靠读书改变命运的想法。

汉语水平差,就放学后找个角落诵读课文;成绩提高慢,就省吃俭用买学习资料……2017年,通过预科招生计划,苏正民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为当时村里第一个国家重点大学的学生。

背起行囊,苏正民在颠簸的火车中挨过了十几个小时,终于走出了大山,来到了梦想中的大学校园。但家人和故乡,一直是他心底的牵挂。

苏正民说:无论身处何处,无论在经历什么,想起母亲,我只有沉甸甸的忧伤。

在外求学的岁月里,每当吃到美食的时候,我总会突然地悲伤甚至流泪,我总会联想到远方的母亲是否又为了省钱,一碗苦荞、一个土豆就草草解决了自己的伙食。

故乡的索玛花又绽开了,山坡上再也没有父亲沉重的脚印,火塘边只有思念成疾的母亲……

自卑沉默→自信乐观

师友的帮助让他解开心锁

进入大学,苏正民一度因自己的家庭条件自卑而沉默:“总认为自己与其他人有着很大的差距,不会主动跟别人去交流,更不会主动去参加任何活动。”但是,身边越来越多的善意,让他慢慢意识到,山里走出来的孩子不能将自己的心锁在层层叠叠的峦嶂中。

泰斗写给毕业生的一封信(两篇看哭的毕业致谢)(15)

5月26日,苏正民获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志愿服务类“公道美品德行奖”,母亲和妹妹特意从大凉山赶来参加颁奖礼

他获得了免息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等一系列政策帮扶;得知他冬天只有一床薄薄的被子,一位老师偷偷买了一床厚棉被寄到了他宿舍;老师和同学鼓励他参加演讲活动,让更多人认识大凉山……

“无数恩师与挚友,毫无保留地给予了我这个‘小男孩’家人般的温暖与帮助,让我的大学生涯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这些关怀,被苏正民默默记在心里,也写进了毕业论文《致谢》中。

接受善意→回馈善意

他将希望带回大凉山

“母亲一直跟我说,别人给一碗饭,要回馈一袋米。”这几年,苏正民坚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将自己曾经感受到的温暖传递给更多人。2017年至今,他累计献血32次,还在学校成立“献血小分队”,号召大家一起贡献力量。

泰斗写给毕业生的一封信(两篇看哭的毕业致谢)(16)

苏正民的献血证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卡

苏正民还发起了“凉山阿依助学计划”,号召同学们“一天节约一块钱”,用月捐的资金去帮助大凉山的困难学生。目前已有18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师生加入,用点滴微光资助了65名贫寒学子。

今年8月,他将赴凉山进行支教,一年后再返校读研。“希望用我的经历让孩子们知道,读书真的有用。”苏正民说。

泰斗写给毕业生的一封信(两篇看哭的毕业致谢)(17)

大学期间,苏正民多次前往凉山支教,图为他(右)在家访

苏正民曾说

走出大山是为了更好地回到大山

因此

在《致谢》的结尾

苏正民写下了自己的理想

↓↓↓

阿苏唯有继续努力学习、带着知识回到大山,帮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扎根最基层,永远做这片黄土地上最忠诚的儿子,默默耕耘一生以求回报党和国家、社会好心人士及对我和家人多年来无私的关心与帮助。

泰斗写给毕业生的一封信(两篇看哭的毕业致谢)(18)

泰斗写给毕业生的一封信(两篇看哭的毕业致谢)(19)

勤学笃行

反哺家乡

来源: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泰斗写给毕业生的一封信(两篇看哭的毕业致谢)(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