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增优势建一流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在如皋)(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6%;服务业应税销售同比增长3.88%;服务业税收同比增长103.38%;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同比增长50%;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9.17%……近日,如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晒出半年成绩单,部分指标逆势飘红,多项数据大幅提升。

以创新增优势建一流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在如皋)(2)

卓远半导体

2016年至2019年,如皋高新区在省级以上高新区排名由第37位晋升至第20位,位列苏中苏北省级高新区第一。“要当一流园区就要时刻葆有勇争第一的决心和干劲!”如皋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石兵说,如皋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吹响“奋力建设长江以北最强县市”冲锋号,作为主功能区的如皋高新区将当好排头兵,为如皋江北争雄、南通挺进万亿俱乐部提供强劲支撑。

以创新增优势建一流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在如皋)(3)

腾锐电子项目开工

以创新增优势建一流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在如皋)(4)

昂扬斗志,项目拼抢快人一步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大项目、好项目等不来、靠不来,只有在项目拼抢赛中先行一步、快人一招,才能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以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如皋高新区成立由党工委书记挂帅、管委会主任任组长的招商领导小组,设立了北京、上海、深圳、苏锡4个驻点联络处、2个流动招商局,形成了条线、部门、村(社区)全员参与招商的“1 4 2 N”招商体系。在招商领导小组的统筹组织下,驻点招商始终突出“精准”理念,流动招商始终突出“统筹”要求,各部门、社区和个人始终强化“主动”作风,项目服务始终做到“全流程、一条龙”,形成了前后方整体联动、大中小全面突破、产业链延伸配套的招商新局面。

以创新增优势建一流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在如皋)(5)

第三代半导体国际研讨会

上半年,如皋高新区成功招引落户毅普腾半导体等10亿元以上项目3个,招引澄瑞电力科技等亿元以上项目2个。目前,该区在手在谈10亿元以上项目9个、5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及产业匹配度高的亿元以上项目8个。

项目“脚步”纷至沓来,还得益于如皋高新区早定目标、早明思路、早作行动,以早促快、以快落“实”,做到信息跟踪实、项目洽谈实、落地服务实。早在去年,高新区就提前研究谋划2020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确保全年项目落户不少于20个,其中50亿元项目1个、20亿元项目3个,10亿元项目4个。

“下半年,高新区要继续昂扬斗志,拿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紧紧围绕产业链强势组织招商引资,主攻重大产业项目,力求在100亿元以上项目上取得突破。”石兵说,全区将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第三代半导体、激光设备及智能制造产业项目,突出投资体量、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等指标,加快引进一批成长势头好、亩均产出高的优质项目。

以“才”引商,崛起软件业发展高地

“我国软件人才缺口约600万,软件行业各细分领域几乎‘全线’缺人!”8月28日,省软件产业产才融合沙龙在南京举行,工信部信发司软件处调研员傅永宝报出一组数据,在场众多软件企业都纷纷表示“缺人”。

以创新增优势建一流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在如皋)(6)

如皋科创中心(软件园二期)

距离南京200多公里外,如皋软件园集聚有近60家双软认证企业和160多家信息服务外包企业。“这里人才充足,基本不用为‘缺人’发愁。”苏州工业园区凌志软件如皋有限公司总经理季晨说,稳定的本土人才队伍、较低的用人成本,是他们选择落户如皋软件园的主要原因。

如皋高新区前身为江苏省如皋软件园。2009年,如皋审时度势,果断布局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成立如皋软件园,成为当时全国县级层面软件园开发建设先行者。

十余年发展,如皋软件园经历了“小鸡变凤凰”式成长历程,从起初的呼叫业务为主,形成了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文化创意、短视频制作、游戏开发、胶片电影修复以及网络直播等多种业态共同发展的产业生态,2018年建成了南通唯一的省级文化产业重点示范园区。园区从业人员达到2万多人,较成立初增长10多倍,成功引进落户小咖秀、凌志软件、顺丰通讯、携程科技、永旭地理信息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目前拥有企业302家,累计完成服务业应税销售34.7亿元,离岸外包执行额1.6亿美元;先后荣获“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国十佳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中国服务外包十强园区”“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领军产业园区”等称号,其中“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称号为目前全国县级市中唯一。

以创新增优势建一流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在如皋)(7)

迅镭激光

软件产业发展关键靠人才。建园初期,如皋软件园也曾遭遇区内企业招不到人的困境。“县级层面创办软件园,在规模体量、行政层级、运营能力上存在先天不足。”如皋市软件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沈剑梅介绍,园区加快去行政化步伐,全力拼抢国家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牌子,并以此引来青软实训、中软国际等一批培训机构,为实现软件人才自给自足提供可能。目前,中软国际、青软实训每年就能培训6000名左右软件从业者。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如皋软件园配套建设14万平方米人才公寓、5.7万平方米奥体中心、2.6万平方米时尚街,龙游湖公园、外国语学校、邻里中心等一应俱全,为青年人才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目前,园内软件及相关企业人才本土化率已高达70%以上。

如皋软件园成立至今,如皋历届领导班子严格按照园区定位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软件园始终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如皋软件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靠的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在布局新产业中不断抓住先机、走在前列的拼劲和干劲,以持之以恒的战略定力,探索出了一条县级城市建设软件园区的成功路径。

以创新增优势建一流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在如皋)(8)

海迪科(南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无尘车间

创新为核,集聚高质量发展优势

8月12日,如皋17个重大项目举行集中开工仪式,总投资220亿元。其中,投资100亿元的正威国际5G新材料产业园,无疑是本次项目建设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大块头”。

“项目不仅要‘大’,而且要‘新’,科技创新是如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动力’。”如皋市市长何益军说,该市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今年,在重大项目建设及招引中加入科技指标,对不属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支持且没有创新团队的项目“一票否决”。在如皋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上,如皋市委书记张建华提出,高新区要以“区街分设”体制机制改革为新起点,聚焦产业发展主责主业,全力突破重大项目,在如皋建设长江以北最强县市中扛起硬核担当、展现头雁风采。

以创新增优势建一流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在如皋)(9)

中科新源

去年10月,第二届中国·如皋第三代半导体及智能制造国际研讨会上,如皋高新区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江苏卓远半导体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中乌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三方围绕第三代半导体晶体制造智能装备及功能性晶体材料设备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研究。

“材料受制于人、长期依赖进口是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的短板,原因在于科研与企业生产相分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子才认为,如皋着力培育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牵线企业、科研机构共筑协同创新高地,可谓抓到了点子上。

第三代半导体是如皋高新区重点打造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近年来,该区引进海迪科光电、卓远半导体、秦烯新材料等第三代半导体龙头企业,依托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不断深化科技研发,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目前,如皋高新区第三代半导体相关产业发展保持30%以上年增速。

以创新增优势建一流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在如皋)(10)

凌志软件

如皋高新区是如皋科技创新主阵地。去年,全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3.3件,获批江苏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有省级以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1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12所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已落户园区,近五年与园区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累计79项;区内5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民营科技型企业,33家企业完成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备案。

强化载体建设,浓厚“双创”氛围。如皋高新区总体规划设立“一区多园”,即高新区发展集聚区,2.5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光电科技产业园;与丁堰镇共建现代智造产业园区,聚焦发展智能装备、智能家居、环保科技等特色主导产业;与下原镇共建高新技术产业园,招引医疗器械、智能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产业。

“今年,科技创新指标在南通考核中的比重提高,我们要更加强化抓创新、谋创新的工作导向,把精力向创新集中、力量向创新集聚。”石兵说,该区将进一步推动企业与高校、研究院所挂钩合作,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时加快构建“一区多园”创新平台体系,建设长三角北翼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孵化园,把越来越多创新资源转化为高新区创建“一流园区”的竞争优势和高质量发展胜势。(贲腾)


来源|新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