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致敬袁隆平(记住袁隆平)(1)

图片来源:@乌合麒麟

记住袁隆平

文/弓 长


  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我们以无比沉痛的心情悼念这位为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饥荒问题画上句号的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并永远记住他的名字——袁隆平!

  没有饭吃或饭总是吃不饱是什么滋味?这对如今一些“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人来说,可能无法有深的体会了。然而,自古以来的中国,因为生产力严重不足、粮食生产水平极度低下的原因,生活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人们,在很长的时间里,没有饭吃或吃不饱饭似乎是很常态的事。因为没有饭吃而丧命的人不计其数。“饿殍遍野”、“人相食”、“吃树皮和观音土”等恐怖惨烈的记载并非无稽之谈。据考证,中国人见面时的问候语“吃了吗”是从汉朝那个时候就有了!由此可见,在漫长的岁月里,许许多多的人是在为能吃到一顿饱饭而挣扎,有饭吃即为奢侈。而且,稍上年纪的国人可能还记忆犹新:在历史推进到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之初了,还有许多人吃不饱饭!

  那么,中国人真正有饭吃且能够吃饱饭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可以这样说,是从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并使杂交水稻在全国推广种植开始的。

  袁隆平从1960年7月在试验田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并利用该株水稻进行试种开始,在他的带领下,到1974年杂交水稻首次培育成功,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品种近7000个,到先后于2000年、2004年和2011年实现了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和900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目标,再到2020年,又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历经了近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奋斗。因此,人们说,在国际作物育种或者农业领域,中国“杂交水稻”称得上是世界领导型的研究成果了。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大成就,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杂交水稻不仅对中国具有深远的意义,还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中国不但成功地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为全人类解决粮食问题带去福音。近25年来,世界主要农产品增长份额有20%以上来自中国。这其中,最大的贡献来自被称为“东方魔稻”的杂交水稻。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所创造的这份科技成果,被视为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杂交水稻在世界范围推广,被许多国家引种,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袁隆平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杂交水稻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而且,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有一个“禾下乘凉”的浪漫梦想,给人类的美好生活插上无限想象的翅膀!

  梦魇一样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饥荒问题,在中国得到了解决,应该感谢袁隆平的功绩。现在,人们无论以怎样的赞誉言辞,也无法表达对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崇敬!在人们的记忆中,袁隆平这位大爱无疆的“魔稻祖师”,呕心沥血一辈子为的只是他的初心:不愿看到有人挨饿。他这样纯朴的初心,成就的却是珠穆朗玛峰般的高度,展现的是海洋般的博大心胸。中国人当以袁隆平为骄傲,记住他的卓越功勋,并汲取他的精神力量,发奋努力,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