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餐饮处于微利时代,前几年我们店毛利不高好在流水高,后来“国八条”出台,餐饮形势发生变化,老总给我们的指示是,菜价不能高,利润要高,但是菜品不能缺斤少两,做出来的菜品要让客人觉得物有所值。老总命令一下来,可把我们难为住了。

本着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想法,我将所有厨师聚集在一起,集思广益,去各地与同行交流。一交流思路就打开了,我们又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最终总结出现在的“加减乘除”法,现在厨房毛利能到64%。

商品图怎么快速抠出(保证毛利妥妥的)(1)

▲分享人 盘锦桃源新村 蒋恩崇

其实我只是将大家平时用的一些方法做了总结,将其中几个方面做到极致,方法每个人都知道,道理也明白,但是一落实到实际操作上很多人就抓瞎。

加减乘除方法听起来简单,但需要去慢慢参透,破解后不仅可以用于调味、食材组合、烹调方法,对管人、物、料都有效果。

01

优化组合 1 1>2

食材的组合对菜品毛利提高非常重要,之前大家常说的方法有“高低档结合”法,于是一时间市场出现了诸如土豆炖鲍鱼、海肠土豆条等利润颇高的菜。

先说“鲍鱼炖土豆”这款菜吧,“国八条”之前其销售很好,但现在几乎没人点了。当下鲍鱼成本高,十头的大连鲍成本一百三四十元一斤,加上运费一只鲍鱼成本在15元左右,过去跟土豆结合售价88元顾客还能接受。

现在再做,一份菜放3只鲍鱼成本45元,加上土豆、浓汤,成本将近六十元,销售88元就没利润,超过100元吃3只鲍鱼客人也不会买单。

“海肠土豆条”我们也推过,后来一算这道菜不行,因为不知道怎么投料。土豆条便宜,海肠成本很高,四十多元一斤,海肠投料多了成本就高,提高售价影响销量,如果海肠只放几根客人会觉得上当受骗,很快这道菜就被我们放弃了。

我们在此基础上研发了“土豆丝炒海蜇”,土豆丝、海蜇加酱油炒成东北家常口,都是口感脆的食材,搭配很舒服。

从成本来讲,单独销售一份海蜇菜可能要卖五十多元,而单独炒一份土豆丝最多只能卖20元。

这款菜海蜇成本13元左右一斤,一份投料不到100克成本不足2.6元,土豆丝净料400克,结合后售价28元一份,毛利大大提升,客人觉得很实惠,吃饭也不会掉价。

高低档食材的结合不能生搬硬套,两种食材成本差距最好不超过20元,在十五六元左右最佳,只有这样两种食材的结合才能达到“1 1>2”的效果。

价格相差太近没有吸引力了,太高了客人就有上当受骗的感觉。

商品图怎么快速抠出(保证毛利妥妥的)(2)

▲原料验货标准

02

去掉最贵的 增菜量

减法同样适用于菜品设计,如“炒杂蘑”。“杂蘑”顾名思义,就是多个品种蘑菇放在一起炒,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品种都适合。

我们之前做的“炒杂蘑”里面配了5种蘑菇,后来我把成本最高的去掉,其他蘑菇的配量增加,这样不仅成本降低了,菜量增多后客人还觉得挺实惠。

03

不常见原料效果增倍

前几天我去北京中8楼云餐厅学习,中有款菜是将几种菌菇混合炒制的,但是因为加入了云南香柳菜,让菜品有了一种特殊的香味。

看到后,我马上采购香柳菜运用餐厅,盘锦食客从来没见过这种新奇的食材,本来一款菜按照成本计算售价在25元,但因为它的加入我卖到36元客人依然能接受。这就是乘法的运用,将不常见的食材加入菜品设计中,效果增倍。

04

去繁化简

除法的运用与减法类似,但减法是从成本上砍,除法更多的是从口味、技法上变化。

比如有些菜制作工艺太复杂,造成生产、调味成本增加,这时候就要用除法来简化程序。比如盘饰,该用的用,不该用的不要画蛇添足。

05

综合运用 利润最大化

有次我看电视剧有个情节:饭店做叉烧肉,老板规定投料标准是400克,但是装盘后量较大。

总厨亲自上刀切掉了50克,下面人不服说:规定是400克啊,厨师长拿过勺子往上浇汁,一过秤正好400克。看完后我就受到启发。

我们宴席餐单中有道椒盐虾,之前用的是长盘子,一份22只虾,每只虾0.8元,合计成本17.6元,售价58元客人也没觉得便宜。

在观察了几次宴会后,我发现一桌10人,一般一个人吃一只虾,特别喜欢的再吃一只,但每次都会有剩余。

于是我将菜品升级,原料从腹部开刀做成元宝虾,数量改为18只,将土豆切细丝炸成土豆松垫底,装盘美观上桌后还显得量多,不仅成本减低客人还满意。

06

菜单减量不减类

除了单个菜品,整本菜谱的设计也会用到加减乘除法。很多人觉得餐厅面积大,菜品数量就要多,但菜品多了技法、食材备料就多,造成大量浪费。

菜单设计,做到不缺类即可。不缺类是说食材、技法、口味、菜系、价格5个方面都要有涉及。

食材如牛肉,东北当地最爱吃的“牛肉炖土豆”,再来个“黑椒牛柳”,两个菜足够,至于别人卖的孜然牛肉、牛肉串都不要考虑了。

一种食材做法不要超过2款。口味上也是,现在年轻人喜欢吃香辣口味,但不要翻开菜谱全是香辣口味,一种荤料一种素料,2款就可以了;技法上也是如此。

总之菜单设计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类别,一种类别控制在1—2款就好。菜谱更新周期一般是一个季度一小调,一年至一年半一大调。

当某款菜一个季度销售不会超过5款,这个菜必须要砍掉,有些菜按照类别实行末尾淘汰制。

07

不倒菜谱倒结构

菜谱是死的,但运用得当,菜品就变活了,如夏天到了,麻辣、干辣口味的菜品销售不好,但菜谱不能更换,可以让服务员不主动销售。

菜品再好吃也不要推销,主推清淡的菜品,重点是让客人吃得舒服。节奏掌握好的话,客人会觉得我们一年四季都有新菜推出。这就是“不倒菜谱,倒菜品结构”。

08

每天给厨师长塞纸条

说到毛利一定要让厨师长真正“负”上责任才行。一般厨房管理常存在的什么问题呢?出了事情问厨师长,厨师长说自己已经通知大家了,是底下的人没做。这种管理下,厨师长负的是口头、概念上的责任。

就以冰箱内食材的库存周转为例,“木须肉”一餐销售量在5份左右,切配好的木须肉片放在冰箱内2℃恒温能保存3天质量不受影响。

因此我们规定在保质期内如果没有卖掉就要罚款,工作程序上失误罚款20元,还有食材的成本钱。

罚谁呢?罚砧板,砧板说自己告诉厨师长了。罚厨师长?厨师长也不认账。相信大多数厨师长都是这样的,他也不是故意不卖木须肉,只是太忙忘了。时间久了这种情况不利于团结。

我们怎么做呢?一次开会时,我告诉砧板,菜品不能及时销售不是你的责任,这是厨师长的工作,厨师长忙有时候忘了怎么办,你就白纸黑字写出来,列出1234,告诉厨师长有什么菜品要急推。

比如6月4日上午你写个纸条告诉厨师长,有4份木须肉是在2号准备的需要急推,纸条一式两份,如果过了日子还没卖完,罚款主要责任在厨师长,只罚你卫生保管不当的责任。这个制度实行后,“逼”得厨师长不得不狠抓毛利和质量。

很多人觉得这些都是小账,但这个机制没用好的话,造成的浪费是非常大的。还是木须肉的例子,下次再出现厨师长不认账的情况下,砧板会怎么办,他就直接把木须肉倒了,否则看到又要被罚款。处罚和运营杠杆没有调节好就会出现逆反心理。

09

降低积压 减少自然损耗

还有一种情况,大家在计算毛利时,每道菜的毛利都达标,但是计算整体毛利时却很低,这是被自然损耗给“吃”了。

打个比方:当天采购的就韭菜出成率有90%,当天销售不完,第二天韭菜出成率就成了80%,第三天就成了20%。

碰到这种情况,一定要给厨师长塞纸条,由他告诉前厅哪些菜需要急推。

前厅也有奖励机制,销售一份菜增加一分(一分有相应的物质奖励),销售不出去也会有处罚措施。这样就很少有原料积压,也不会有损耗,毛利自然稳定。

商品图怎么快速抠出(保证毛利妥妥的)(3)

▲严格控制出成率

10

切配表 集约分用

不少厨房对出成率都不够重视,觉得出成率太简单了,在切配旁边配一张表就搞定,我们也是这么做的,但事实证明实际操作时候有很多误差。

首先应该从验货开始,如黄花鱼我们规定每条的标准重量是600克,过称时十条里有一条不达标或者分量够了但是含水太多,都会影响出成率。

因此我们要求除了专门的验货人员外,凉菜、热菜、主食几个部门负责人在领货的时候要再次验货。几层把关将问题降到最低。

商品图怎么快速抠出(保证毛利妥妥的)(4)

▲每个砧板旁边都有一张主辅料配比表

其次,砧板切菜时也会有浪费,虽然大家每天都喊“节约节约”,但喊破喉咙还是避免不了。比如一道菜配料是4个青椒条,一个辣椒就取中间那块,很多切配顺手拿过来去掉两头就扔了。

我采取的办法是“集约分用”,所有的与辣椒有关的切配交由一个人,辣椒丁、丝、条、粒全都一个人负责。

平时辣椒的保存也归他管,这样不仅降低了成本还稳定质量,形成一种双赢局面,到了月底盘点账目也门清。就葱姜蒜辣椒等小料这一项,我们一天节约30元没问题。

11

原料涨价可限购

厨房毛利与各个部门负责人的绩效挂钩,部门的毛利率定在60%—65%,不能低于和高于这个标准,在60%上每上升一个点奖励100元。

负责人平时就会计算毛利,最近黄瓜涨价,但是用量很大对毛利产生影响,他可以跟公司报告,公司酌情允许限量供应或估清处理。

12

米饭发酵用处多

巧用“边角料”每家都在用,分享一个我们的用法。平时蒸好的米饭用不了,可以发酵后和面做馒头、花卷,客人、员工吃都可以。

如果做成刀切馒头,切片油炸可以销售;和面后加入地瓜,还可以做成地瓜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