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今生相连(生生死死歌相连)(1)

有些东西能跟人一辈子, 甚至传给下 一代, 比如老宅第呀、木雕椅呀一 类。这些东西是物质的。

有些东西不仅会跟人一辈子, 甚至延 续千秋万代, 比如信仰呀、风俗呀一类。这 些东西存在于思维的空间, 现在的称呼是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歌, 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丛最 绚丽、最有人气而又最具平常心的花朵。 世界上那么多国家, 那么多民族, 有哪一 个国家没有民歌? 有哪一个民族没有民 歌? 如果真没有的话, 这个民族有时会在 我们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上很抬不起头 来的, 因为他们缺少这份遗产。

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云南文山的壮 族自然不会例外,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 文 山壮族不仅有民歌, 而且紧紧跟着人生的 足迹, 步步相随, 可为生生死死歌相连。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 西邻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东接 广西自治区, 北部与曲靖市相连, 南部与 越 南 社 会 主 义 共 和 国 接 界 。 地 处 东 经 103°35′- 106°12′、 北 纬 22°40′ - 24°28′之间。辖文山、砚山、西畴、麻栗 坡、马关、丘北、广南、富宁八县。境内居住 着汉、壮、苗、彝、回、傣、布依、蒙古、白、仡 佬等11个民族, 全州人口335万人, 少数民 族人口189万余人, 其中壮族100万人, 占 总人口的30%。自治州首府文山县城, 距 省会昆明369公里, 境内有323国道穿行, 有距文山县城20余公里的普者黑机场, 航 班连接广西南宁和省会昆明。

文山州区域开发较早, 公元前5世纪, 已有句町、进桑部落存在。春秋时, 句町、 牂牁以国名记载于史书。当时有“僚人”、“濮人” 居住在此间。

唐宋以后 “僚”、“濮”逐渐分为不同的支系, 现今文山壮 族“侬”、“沙”、“土”等称谓也见诸 史料, 他们都是世居于此的文山壮族祖 先。文山东边的富宁县境内因与广西接 壤, 故有少部从广西迁入的壮人分支, 如 “天保”、“隆安”等支系。文山壮语属汉 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方言分为南部 方言和北部方言。文山壮族历史上曾有过 自己的文字, 是全国23个有古代文字的少 数民族之一。尤其2006年在富宁县发现象 形文字的“波芽歌书”后, 此一奇迹也引 起全国史学家极大的兴趣。文山壮族有众 多的民间节庆, 农历正月, 除过春节外, 广 南八宝等地过“跑马节”, 者兔、者太过 “开年节”, 农历二月, 侬支系祭“龙山”、 “农神”、“树神”, 壮语称为“祭者”。

农 历三月是文山壮族最热闹的季节, 富宁赶 “陇端街”, 期间对唱山歌, 演壮剧, 设集 市; 广南、砚山、马关等地则称“赶花街”。 届时四方八寨的乡亲们欢聚一起敲铜鼓、 踩高跷, 跳手巾舞。青年男女则在村头、河 边、公路沿线排起对歌长阵, 歌声此起彼 伏, 通霄达旦以寻求意中人。此外还过 “皇姑节”、“牛王节”、“六月节”、“河 灯节”、“尝新节”等传统节日。

文山壮族 几乎月月有节庆, 显示出厚重的民族文化 沉淀。 文山壮族好歌, 史书多有记载。丘北 县志载, 壮族“遇节庆或赶街, 男女各携 烟品约会野草露间, 携手并有歌唱舞蹈以 为乐”。清开化( 今文山) 贡生吴士桂有 诗《土僚》吟到:“二月偏兴过小年, 男男 女女聚堂前。 山歌唱到欢心处, 洗耳犹如 奏管弦。”

下面就让我们听听文山壮族民歌是 如何伴随着人生的脚步走完生命的旅程 的吧!

■胎教音乐和孩提之歌

1977年, 我去广南县采集民歌时, 在 一棵大榕树下听见一位给丈夫送饭到地 头的准妈妈唱的一首民歌。歌词是这样 的:

种子播地里,

勒耶养肚里。

妈妈在歌唱,

你可听得清?

我的勒耶,

我的宝贝。

谷子秋天熟,

你在六月生。

娘儿初见面,

哭声是歌声。

我的勒耶,

我的宝贝。

这是一首十分动人的歌。准妈妈在唱 给自己听, 也唱给未来的宝宝听。我问过 她:“你还给肚里孩子唱什么歌啊? ”她笑 着回答:“什么都唱: 唱孩子他爹, 唱孩子 的老祖祖, 唱栽稻子, 唱打谷子, 唱收桐 果, 唱打磨秋, 心中想什么就唱什么。”

你 瞧, 这不就是壮族的胎教音乐吗? 这种胎 教音乐可不是城里音像店买来的胎教音 乐所能替代的。城里放胎教音乐还得找录 音机呢, 可咱们壮族妈妈张口就来, 想什 么时候唱就什么时候唱, 想怎么唱就怎么 唱, 而且内容这么丰富, 多美啊! 孩子一天天长大了, 他们既接受着长 辈的熏陶, 同时也有自己的歌了:

娃娃乖, 鸡蛋香,

鸡蛋香, 你先吃, 我就嚷!

这是我的老朋友农廷相1982年收集 的富宁壮族儿歌。这首歌把刚呀呀学语的 幼儿天真可爱的形象活脱脱呈现在你面 前了。 还有一首壮族儿歌现在已经很有名 气, 因为经过改编, 它也飞出文山, 飞出云 南, 一直唱到美国加州的儿童合唱团去 了。1980年我和民歌集成的两位同行在西 畴采集到一首壮族儿歌, 是由李全香演唱 的, 名字叫做水母鸡。后来发表在文山州 编的《壮族民歌选》和上海艺术出版社出 版的《云南各民族儿歌》上。当时的署名 是汤绍良录音, 刘世坤记谱, 本人配歌。从 此以后我们就享有整理权和署名权了。90 年代这首壮族儿歌由文山州团的作曲人 员编词编曲, 以同名推出, 后来荣获了全 国少儿歌曲电视比赛的金奖。当时我根据 记录的壮语词译配成的歌词是这样的:

转呀转,

游呀游,

水母鸡最乖,

不走也不飞,

最爱壮乡水,

永在田里游。

■壮族情人节和情人节里的歌

文山壮族的情人节是什么时候, 就是 农历三月间的“花街节”和“陇端街”。这 两个节中青年男女是主角, 对歌是主要内 容, 寻找自己的意中人是主要目的。由于 节期中满山遍野都是歌, 山川树木都有 情, 街头街尾都是成双成对的恋人, 所以 壮族同胞亦直呼为“赶风流街”。这里的 “风流”二字没有贬意, 它充满着壮族热 爱生活, 享受生活的豪气与自信。这不就 是壮族的情人节么! 既然是情人节, 情歌 便是主题。

歌曲今生相连(生生死死歌相连)(2)

先听听下面这首拦路歌, 那是 互不相识的勒冒( 小伙) 和勒少( 少女) 在赶街路中的山间小道上相遇, 等不得到 街上去唱了, 于是折一段树枝摆到中路中 间, 便探索起爱情来了。首先发难的当然 是男方:

小妹请插花,

小妹请栽果

插花 才让路,

栽果才给走

这里的“插花”、“栽果”都是要求对 方开口唱歌的意思。于是女方回歌了

妹是天上雨,

妹是树间风,

风雨落下地,

哥哥 你接起

对方须立即应答, 否则就是认 输了, 赢了的怎么办? 当然是到风流街中 去发展了。下面这首是勒少给勒冒下马威的:

格是水倒流,

格是路走错,

来到这丫口,

来到这地方。

小路十二条,

哥从哪条来?

丫口十二处,

哥从哪处过?

如果勒冒们回歌后, 勒少们满意了, 那就要表心意了:

哥是杏子花,

树高攀不着。

眼睛望得见,

就是拿不着。

求花花不落,

踩亮老树脚。

怎么办啊, 阿哥?

怎么办啊, 情人?

聪明的勒少就这样把心抛给对方了, 何去何从那是他们之间的事了。

文山壮族情歌按爱情进程还分为初 会歌、交心歌、思念歌、定情歌等阶段。当 瓜熟蒂落迎娶姑娘的时候, 女方家的大门 紧闭, 非得由陪郎歌们在门处唱个口干舌 燥, 方能赢得打开房门见新娘的权利。我 的一个30年前的壮族朋友谈及此类似的 事时说:“娶媳妇时对歌对得很累很累, 但很幸福! ”

■其他方面的歌

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从青年到壮年再 到老年, 便向终点走了。文山壮族到这个 阶段有歌吗? 当然有, 而且在壮族习俗中 占有很重的分量。在丧葬习俗中, 送老人 归世有《祭文歌》、《送祖调》; 有《寻路 歌》、《仙境漫游》。近年来, 我国的壮族 学者认为脱胎于古代壮巫的“麽”文化已 经从松散的麽公个体形式向自成体系的 “摩”教演变, 并盛开了从原始宗教向人 为宗教的过渡, 具备了壮族民间宗教的基 本特征。正因为如此, 伴随着生命终止时 唱的民歌显得厚重而具独有的特色。 文山壮族民歌涉及的面很宽, 你想到 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都歌相随。《祭布 洛陀歌》 等古歌讲述阗壮族的历史,《种 子的故事》 讲述着稻作文化的传说,《考 汤归》 把壮族祖先数千年的迁徙足迹追 寻,《摩荷泰》把壮族的伦理诉说。 正因为文山壮族民歌的上述种种表 现, 所以说文山壮族中有成百上千的刘三 姐不为过分, 说文山阿牛的歌到处都有乃 合情合理, 说文山壮族 “生生死死歌相 随”也就理所当然, 平平常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