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落幕,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再一次创造了亮眼的考研成绩:本科毕业生117人,70人达到国家线,达线率59.8%;64人考入国内外大学或科研院所,录取率达到54.7%;考入“双一流”高校及中科院的学子45人,占录取总数的70.3%有志学子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开启崭新的科研之路,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青岛大学有环境工程研究生院吗?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青岛大学有环境工程研究生院吗(2022年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再创考研佳绩)

青岛大学有环境工程研究生院吗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落幕,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再一次创造了亮眼的考研成绩:本科毕业生117人,70人达到国家线,达线率59.8%;64人考入国内外大学或科研院所,录取率达到54.7%;考入“双一流”高校及中科院的学子45人,占录取总数的70.3%。有志学子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开启崭新的科研之路。

润物无声,千里自跬步之行

出于工科专业的特殊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同学们大多会选择考研深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但成绩不是一蹴而就,近年来学院取得如此优异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学院长久以来的统筹规划与科学备考。

环境学院的课程体系,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兼顾,包括了“通识教育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 专业知识课程 实验实践课程 创新创业课程”。学院通过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实验课程、专业实习等,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在这种系统的培养下,全院学生的学术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考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考入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刘明凯以一作的身份在SCI环境科学与生态领域2区期刊发表了两篇学术论文,他对学院的培养模式深有体会。他的论文大多都脱胎于大创项目。环境学院全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每名本科生都有自己的导师全程指导。刘明凯在大创准备中主动和指导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在老师的带领下,他的实验水平、论文写作水平、英文写作能力、文献阅读能力,都得到养成提高。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的张树慧、考取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王楚迪等同学也在各自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大创项目孵化出了自己的学术论文。这些同学从中练就的过硬专业本领、灵活创新头脑,都成了他们研究生备考、复试中强有力的底牌。

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为同学们作学术报告、举办学术交流年会、组织企业参观、邀请优秀学长学姐分享经验。这些活动“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同学们的学科认识和专业素养,助力了学子们的考研之战。

学院2018级辅导员尹昊告诉我们,在考研过程中对目标院校的选择往往会对学生的录取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对自我能力的评估不准确、妄自菲薄或一味的好高骛远通常会导致录取结果的不理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学院特意组织了多场点对点、地区对地区的考研经验分享会———按照地区院校分类,邀请已经上岸的学长学姐分享各地不同的招生政策及分数线变化,更有针对性的为备考学子提供帮助。且自备考伊始,尹昊就第一时间将全国各大高校环境专业近几年的分数线整理汇总为表格,为同学们提供参考。

从前期的考研动员到考研院校的选择再到专业课辅导,环境学院的老师们都为广大学子都提供了细致的指导。在笔试考前的半个月,学院领导老师们去备考学生的自习室进行了亲切的慰问,送去了考研助力礼物。复试期间疫情爆发,面对自习室不足的困境,环境学院的老师们更是腾出了12间办公室来为同学们提供复试场地,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考研学子。

联袂而行,踏实刻苦步步留痕

环境学院的学习氛围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充分提升,同学们们齐头并进,互相监督,给予了彼此很大的动力。回顾考研路,很多人会选择寻找伙伴共同奋斗。

张子漾与自己的舍友互相监督鼓励,最终共同考入中国海洋大学;刘明凯说“我的舍友也在备考,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会互相监督。”王楚迪的好友曾在睡前拍着她的肩膀对她说“你一定可以的”,这曾给予她莫大的鼓励。令张树慧印象最深的是在冲刺复习即初试的前几天,每个人的复习位上都出现了各色的祝福卡片和小礼物,那是附近的研友们互相赠送的。她回忆起那时的情景感慨道:“虽然我们走在路上迎面相逢时可能无法第一时间认出对方,但在那段时光,我们每个人的心都是连在一起的。”

有了研友们的陪伴,大家都有了更强的动力投入到学习当中。脚踏实地,步步留痕。刘明凯从去年五月份开始积极备考,期间还穿插论文写作投稿工作。“不建议大家制定太过详细的复习计划”刘明凯说,具有弹性的计划更利于备考中处理突发情况,也不会给自己制造“今天又没复习完”的焦虑。刘明凯在备考过程中心态较为平稳,他的备考之路是一个平稳发力最终水到渠成的过程。

张子漾则准备了两个计划本,“一个小一点的本子会规划每天的日计划,即每天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另一个本子则会整理我的月度计划。”张子漾在每个月的最后几天会回顾这个月的计划完成度,然后制定下个月的复习目标。同样的,他的计划中也给自己留白,这使得他在完成计划时更加游刃有余,不至于有过大的压力。

在王楚迪眼里,计划落实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效率。“要做就努力做好,不划水”,她会把手机放在目光所及之外的地方,避免使自己分心,“玩就痛痛快快的玩,学就心无旁骛的学”是她的学习信条。不为无关的事情焦虑,经历了几个月的高效复习备考,王楚迪最终成为了理想院校的一名准硕士研究生。

考研初试那天,青岛下了很大的雪。王楚迪记得青岛很少下这样大的雪,她甚至看得见雪花的形状。“瑞雪兆丰年”,她想,“大雪过后的春天,我们一定都会迎来最好的结果。”

我们有理由相信,环境工程与科学学院全院上下齐心奋斗得来的甜美硕果,来年还会继续悬挂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这棵繁茂大树的枝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