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体制内,对有志向的同志来说,职务晋升恐怕是实现人生价值、过好日子的唯一途径。只不过,提拔这条路越往上走会越窄,到了一定级别可能就是条独木桥,有的人终其一生就卡在科级、副处级。但是,有的人却能一帆风顺,甚至弯道超车。

所以说,提拔绝不是论资排辈,早晚轮到你;也不是排队上车,到谁就是谁。而是,背后有自身的规律,如果你不能把握,恐怕会走不少弯路。

副科提拔后什么时候开始公示(该提拔谁当副处)(1)

(1)

先来说个例子。

A和B都在某局办公室。A早来两年,B来了后步步都在A后面。后来A在正科位置上就呆住了,干了5年也没提上副处长。B这时也提拔为正科了。虽然A的资历老,但是两人的级别算是平等了。

A老实本分,一心扑在工作上,能力很强,很让领导放心。但缺点是不大擅长人际交往,和领导的关系仅限于工作层面。

B就不同了,也是科班出身,工作能力虽然没有A强,但也算扎实,为人稳重,工作令人放心。除此之外,B的优点就是擅长人际交往,和很多领导同事在一起,都能谈笑风生。凭借着和单位一把手是老乡关系,也和局长有些私交。

又到了干部提拔的时候。A和B都具备提拔副处长的基本条件。如果你是领导,你会提拔谁?

(2)

为了两个人的提拔,领导当时也很为难。

最后,领导经过协调,A在原处室提拔,B调到了另一个处室提拔。其实,这样也不难理解,虽然领导可能更中意B,如果让B直接弯道超车,一来A的积极性会受到打击,二来在单位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

此后,B的人生就开挂了,在领导的提携下,2年后如愿成为部门处长。又过了一年,领导把A调到直接给自己服务的综合处。而A还是副处长。当年的下属,成了自己如今的领导,你说有道理可言吗?

体制内的提拔,就像你高考一样,胜者为王。千万别信那些顺其自然的鬼话,也别觉得人家有关系、咱们没关系,其实体制内绝大所属人的关系都是自己争取的。

在这背后,看似没有门道,其实处处都是门道。

(3)

A的性格决定了仕途上限不高,因为不擅长与领导打交道,意味着没有进入领导的圈子,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

B就不同了。工作能力强是基础,走进领导事业,成为领导的亲信才是他能够逆袭的关键。

说到这里,给大家分析一下我总结的领导提拔下属的顺序:

1、可信任的人(简单说就是“身边的亲信”)

有时,单位里的能人,不如领导的秘书、甚至是司机。有人义愤填膺、愤愤不平。可你知道领导秘书挨过多少骂,他们替领导办过多少事。周末你休息的时候,说不定人家还要帮领导处理私事。

领导用得顺手的身边人,一来绝对忠诚,基本形成依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二来领导用起来顺手,有时不便说的话一个眼神就理解,有时需要背锅绝对主动顶上。

2、能驾驭的人。(简单说就是听话)

领导要提拔一个人,一定得有把握让他听话。试想,如果你整天不给领导汇报,喜欢特立独行、不受掌控,这样的人,如果你是领导,你敢用吗?

3、能干活的人。(简单说就是能扛事)

我把能干得人排在这个位置,可能有不少老铁有意见。但你先听我说。如果你很能干,但既不是领导身边人,也很傲娇、不摆领导,领导就不可能把重任交给你。有时,领导会为了让你扛活,拿出一些小恩小惠拢络你,但却不会给实际好处(这里一定要分清,以后我还要专门给大家讲)。所以,很多能力强的人,好多当了冤大头还不明就理,虽然有的也会有小进步,但很难步步青云。

这个顺序,你觉得怎么样?欢迎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