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宋代〕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苏轼江海寄余生(长恨此身非我有)(1)

一、苏轼其人

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世称苏东坡。苏轼是我国古代文坛璀璨的明珠,其诗词、散文、书法均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宋朝最为著名的文坛大家,其诗词散文留世较多,对后世文学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与黄庭坚合称“苏黄”、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与其父亲和弟弟合称“三苏”,同时也创造了“一门三学士”的佳话。苏轼其人,性格豪放,在靡靡的宋朝文坛独树一帜,引领风骚,是宋词豪放派的领军人物。其词笔锋苍劲,文风清新,想象新奇,俊逸脱俗,意境与文辞俱佳。其传世之作较多,在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二、创作背景

本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也是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个年头。“乌台诗案”以来,苏轼就遭到了人生仕途最大的打击,被贬黄州,远离了政治中心。竹杖芒鞋也好,西北望射天狼也罢,苏轼以其特有的胸襟以及豁达的人生态度立于世,在黄州之地创作出了诸多的佳品流传于世。此词即可窥见文坛伟人对待世事和人生态度,细细读来,其中滋味令人钦佩。

临江仙苏轼江海寄余生(长恨此身非我有)(2)

临江仙苏轼江海寄余生(长恨此身非我有)(3)

三、词大意:

夜间在东坡雪室饮酒到深夜,酒醉复醒,醒来后又接着饮酒。回到住处的时候已经是三更后半夜了。伫立在门口依稀能够听见家里僮仆鼾声如雷。反复敲门后也没人应答,只能自己拄着拐杖听一听着这江水奔腾不息的声音。

临江仙苏轼江海寄余生(长恨此身非我有)(4)

有时候自己思忖起来甚是悔恨自己身在这官场,官场就是名利场,身不由己,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离开这名利场,忘却俗世的蝇营狗苟、功名利禄啊!正好趁着这夜静、风平,江波流坦之时,驾着小舟随江而下消失在这夜色里,泛舟于这江河湖海之上度过这后世余生。

临江仙苏轼江海寄余生(长恨此身非我有)(5)

临江仙苏轼江海寄余生(长恨此身非我有)(6)

临江仙苏轼江海寄余生(长恨此身非我有)(7)

临江仙苏轼江海寄余生(长恨此身非我有)(8)

四、赏析及感悟

人一生的经历是丰富的,而苏轼的一生更是传奇。生命的丰富多彩有赖于不同的经历和感悟,而顶着文坛巨豪之名的苏轼一生,更加厚重而精彩。人是复杂的,是多变的,是多情的,更是有很多的面。而苏轼落寞的一面虽与其一贯的豪放之风有违逆之处,但这样立体、客观、多面的苏轼才是真正有血有肉的苏轼,才是历史上最为真实的苏轼,爱好豪歌奔放的苏轼,当然也爱落寞无语的苏轼,真实、真性情的苏轼。

全词意境旷达俊逸,风格高雅而深远。既有对命运不公、仕途坎坷后的无奈,又有对遁世、逃离现实的寄托和向往。

词上阕,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时间,交代了深夜醉酒复醒,又饮复醉的状态,可见作者心中郁闷无处排解,只得借酒浇愁,豪饮一场。到了住所,听到僮仆鼾声,叫门不应,一方面回应了上文夜已深,众人已睡,又从另一方面对僮仆思虑少,而自己心有忧愁无法入眠。这时的苏轼并没有恼怒,并没有因此而失去了兴致,而是“倚杖听江声”,伟人就是伟人,这胸襟、这气魄,自然与众人不同。既然无法入门,索性拄着拐杖,侧耳听江声。一个豁达的老头、一个遗世独立的风骨,一个久经沧桑不改的东坡居士,依然出现在大家的脑海里。以动衬静,笔法自然,现有叩门之声、后有僮仆鼾声,万籁俱寂,还有那奔腾之下的江水,为大家描述了一幅夜静听江图。看着脉脉江水,就此为人生反思奠定基础。

临江仙苏轼江海寄余生(长恨此身非我有)(9)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苏轼一声慨叹,灵魂与肉体的分离,我亦非我,说明了什么?这两句里包含着自我审视的哲理。跳出自身反观自己,常常悔恨自己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讨厌追求功名利禄的自己,可是世事无奈,又有谁能够真正跳脱凡尘,乌台诗案给苏轼带来了无限的人生烦恼,沉吟默念,内心繁复挣扎,心中愤慨久久不能平息,真心话想离开,想摆脱,可是生于凡世,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只留一身悔恨。此两句也成为了全词最为经典,最引人深思的词句。看似不符合世事正统,却也字字切入人心。

临江仙苏轼江海寄余生(长恨此身非我有)(10)

“夜阑风静縠纹平”,这是苏轼此时的心情,幡然有悟,顿感万物俱寂,从灵魂之思回到身体之感,夜依旧是那个寂静的夜,风还是那个平和的风,平缓的江水汩汩而下,超脱物外,静谧如深,沉浸其中,似乎可以让人忘却世间烦恼。回首向来处,这也许就是想要的生活,“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自此驾舟远去,遁于这江海之上,聊此一生,何不痛快?生于这世界,归于这江湖,浪漫主义色彩达到顶点,物我两忘,超然解脱,已臻化境。这两句读来煞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快感,读来甚为舒坦。

从此词中读来,除了哲理以外,很有道家无为、与世无争之感,这种氛围可能源于苏轼被贬后看透世事,懂得了自我解脱之法门。归于自然,超脱物我,追求神人无我境界,潇洒飘逸,大有融于自然的体验。此处苏轼的人格和境界得到了升华。

临江仙苏轼江海寄余生(长恨此身非我有)(11)

临江仙苏轼江海寄余生(长恨此身非我有)(12)

苏轼还是那个个性鲜明的苏轼,东坡依然是那个超脱浪漫的东坡,境遇使人沉浸在悲凉和愤懑之中,但是他总能找到突破之径,已经达到柳宗元的“悠悠乎与颢气聚”以及“洋洋乎与造物者游”的境界。大爱苏轼,不仅仅其文采斐然,更重要的是读其词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放松,人生境界的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