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黄褐斑属于中医“面尘”“肝斑”“黧黑斑”“妊娠斑”“晦黯”等范畴。黄褐斑在面部的蔓延不亚于间接毁容,多数女性因此失去美丽和魅力,对生活失去信心。想要赶走这些烦恼,中医教你辨清证型内外兼治哦!

怎么分辨黄褐斑是活跃期(消灭增龄真凶黄褐斑)(1)

一、辨证

1. 肝郁气滞证

面部浅褐色至深褐色斑片,弥漫分布,平素心情抑郁或急躁,皮损程度与情志变化有关,经前皮损颜色加深。伴胸胁乳房胀痛,或面部烘热,月经不调。舌暗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细。

2. 脾虚湿蕴证

斑片灰褐,状如尘土附着,边界不清,见于鼻翼、前额、口周,面色萎黄。伴有倦怠乏力,纳差腹胀,大便稀薄,或痰涎较多,胸膈痞闷,或恶心呕吐,或月经后期,经色浅淡,带下清薄。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而腻,脉濡弱。

3. 肝肾阴虚证

二、治疗

1. 治疗原则

黧黑斑的治疗原则是攻补兼施,主要治法有活血化瘀、滋补肝肾,酌情加用疏肝解郁、健脾化湿、益气养血等法。同时,患者应避免情绪过度波动,放松心情,注意劳逸结合,缓解压力,合理饮食,避免日晒。

2. 分证论治

(1)肝郁气滞证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活血。

【主方】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减。

【常用药】柴胡、当归、香附、郁金、赤芍、白芍、茯苓、白术、甘草、丹参、益母草、川芎、白芷、凌霄花等。

【加减】气郁化火者,选加川楝子、牡丹皮、栀子等;经行腹痛者,酌加延胡索、五灵脂;纳差、乏力、腹胀脾气虚者,酌加党参、黄芪、陈皮。

(2)脾虚湿蕴证

【治法】健脾益气,祛湿化斑。

【主方】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常用药】党参、茯苓、白术、白扁豆、薏苡仁、陈皮、半夏、木香、砂仁、川芎、甘草等。

【加减】便溏严重者,酌加芡实、赤石脂;夜寐不宁者,酌加莲子心、首乌藤;情志不畅者,酌加香附、川楝子;头身困重、胸闷、脘痞痰湿重者,酌加泽泻、苍术、厚朴、石菖蒲。心脾两虚者,选用归脾汤;气血两虚者,选用八珍汤加减。

(3)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养血活血。

【主方】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合二至丸(《证治准绳》)加减。

【常用药】地黄、熟地、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女贞子、墨旱莲、当归、桃仁、丹参、枸杞子、菟丝子等。

【加减】面浮萎黄,晨起下肢浮肿,腰膝酸软等脾肾阳虚者,酌加黄芪、肉苁蓉、杜仲、菟丝子等;五心烦热,多梦盗汗,阴虚内热明显者,酌加知母、黄柏、玄参、地骨皮等;失眠多梦,心神不安者,酌加生龙骨、牡蛎、酸枣仁、合欢皮、柏子仁等。

(4)气滞血瘀证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消斑。

【主方】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常用药】桃仁、红花、当归、地黄、香附、丹参、泽兰、益母草、赤芍、川芎、白芷、枳壳、甘草等。

【加减】胸闷乳胀者,酌加郁金、夏枯草、延胡索、川楝子;腹胀便溏,乏力纳呆者,酌加党参、炒山药、炒白术、茯苓;经来腹痛、血色紫暗有块者,酌加三棱、莪术、乌药。气虚血瘀者,选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褐斑的发病机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目前关于黄褐斑辨证分型尚无统一标准,治疗方法也各有不相同之处。中医认为黄褐斑发病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有关,而肾脏最为关键,故治疗应调理肝、脾、肾三脏功能,尤重调肾,佐以疏肝解郁,活血润燥。一方面疏泄肝气,条畅气机,另一方面根据“肝肾同源”理论调补肝肾,治疗同时应突出中医整体观念,既强调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又重在阴阳失衡、气血不调、痰瘀凝滞等的调整。

3. 中成药

(1)逍遥丸:适用于肝郁气滞证。

主要成分为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生姜。具有疏肝健脾、养血调经功效。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等症及黄褐斑肝郁气滞证。

(2)六味地黄丸:适用于肝肾阴虚证。

主要成分为熟地黄、山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具有滋阴补肾功效。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及黄褐斑肝肾阴虚证。

(3)血府逐瘀胶囊:适用于气滞血瘀证。

主要成分为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枳壳、柴胡、桔梗、当归、地黄、牛膝、甘草。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功效。用于瘀血内阻所致胸痛或头痛,内热憋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急躁善怒;冠心病心绞痛、血管与外伤性头痛属上述症候者及黄褐斑气滞血瘀证。

4. 药物外治

(1)玉容散方

白牵牛、团粉、白蔹、白细辛、甘松、白鸽粪、白及、白莲蕊、白芷、白术、白僵蚕、茯苓、白附子、鹰条白、白扁豆、白丁香各一两,荆芥、独活、羌活、防风各五钱。共研细末,每用少许,放手心内,以水调浓,搽搓面上,良久,再以水洗面,早晚各一次。

玉容散方中白附子辛温升散,善引药力上行,祛除头面之风痰湿邪,畅达经络,故古方中常以其去“面上百病”(《名医别录》);川芎辛散温通,有活血化瘀之功,为血中气药,善治气滞血瘀所致的面黯、面疱、粉刺等疾患;茯苓淡渗利湿,可消散因水气滞留颜面而生的雀斑、黑黯;牡蛎长于滋阴降火,化痰软坚,能润皮肤、除黑斑;密陀僧消肿解毒,生肌敛疮,为治“面上瘢黑”之常用品。

怎么分辨黄褐斑是活跃期(消灭增龄真凶黄褐斑)(2)

(2)面膜

清洁面部,外涂祛斑中药霜剂,局部穴位按摩后,用温水调祛斑中药粉涂于面部,或用中药粉加石膏粉,30分钟后去除。外用药物常选用活血化瘀和色白中药,如当归、丹参、川芎、益母草、红花和白芷、白及、茯苓、僵蚕、白附子、白术、蒺藜等。

黄褐斑中药面膜常选用色白中药,为运用“以色治色、以白反黑”的直观论治疗法。肾主水,黑色主肾病,根据“以色治色”理论,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用白芍、白芷、白术、白及、白僵蚕等药物,白色为肺之本色,肺本为“金”,依据“金水相生”的理论,用以治疗黑色之皮肤病变。选用当归、丹参、川芎、益母草、红花等活血类中药,以促进局部药物渗透吸收,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同时配合面部穴位按摩以达活血通经化瘀作用,使气血通畅,达到美白祛斑目的。

平台推荐最受欢迎的健康精品文章:

上斑下斑,中医疗效不一般

小小薏仁作用大 除湿健脾皮肤好

脾虚会长眼袋?看看中医怎么破!

女人气血不足、月经不调,怎么办?

【本文摘自《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皮肤病分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宋坪主编)。来源于中医出版(微信号zhongyichuban)。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授权云南中医(微信号yunnanzhongyi)编校发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本平台为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官方今日头条号,如您还未订阅,请添加订阅,免费获取更多实用权威健康养生内容,或可关注“云南中医”微信号(yunnanzhongyi)。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