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人用一生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女心理师》里的贺顿对闺蜜汤莉莉这么说,一半是安慰,一半是鼓励。

女心理师的内心能多强大(别把童年不幸当借口)(1)

女心理师的内心能多强大(别把童年不幸当借口)(2)

女心理师的内心能多强大(别把童年不幸当借口)(3)

汤莉莉失业后,母亲跑来找她,可是匆匆说完几句就走了,比起安慰,更多的是指责女儿不争气的意味。假装关心,实际上是为了来拿钱,怂恿女儿赶紧找新工作,好保障自己每个月的固定收入,拿完钱就说:“妈妈永远支持你。”这样的母亲,也是没谁了。

女心理师的内心能多强大(别把童年不幸当借口)(4)

女心理师的内心能多强大(别把童年不幸当借口)(5)

按照汤莉莉的说法,她的母亲只当她是提款机,不是真正地担心自己,而是担心女儿没工作就没钱给她花。

女心理师的内心能多强大(别把童年不幸当借口)(6)

小时候,因为家境不好和缺乏关爱,汤莉莉觉得在家庭里没啥安全感,无论做什么事,母亲都会告诉她“没办法,家里没钱。”这给小时候的汤莉莉留下过于深刻的印象。

所以,汤莉莉一直很努力,想要逆天改命,想要通过升职加薪来获得安全感,可是内心一直不安宁,总是担心失业后一无所有。外在的她已经足够强大,可是内心的恐惧和无助却无法被填满,大抵是小时候的经验渗透进人格的方方面面。

女心理师的内心能多强大(别把童年不幸当借口)(7)

实际上,结果并没有那么糟,她还是好好活着,起码有贺顿这样贴心的好友在,贺顿就是医她心病的那剂药。

知道汤莉莉遇到大麻烦,贺顿第一时间放下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打电话问候闺蜜,然后直接找到总裁夫人,说服她撤销对汤莉莉的无中生有的抹黑,还身为总裁秘书的汤莉莉以清白,帮助汤莉莉及时止损,仍然为职场上的香饽饽。

“世界曾经薄待我,还好将你赠与我”这本来是形容爱情的一句话,用来形容汤莉莉和贺顿的友情也毫无违和感。

汤莉莉是不幸的,可是她有无微不至的知心好友贺顿在,心底的伤就痊愈很多。

汤莉莉完全可以趁此机会好好梳理下自己的精神状态,和那个内心的弱小的小女孩和解,想想自己期待的是什么,害怕的又是什么?

贺顿可以鼓励她走出来,给她推力、给她勇气活出真我,帮她完成第一步,但汤莉莉想要真正实现转变,还是要靠自己,剩下的路都要她自己去探寻了。

女心理师的内心能多强大(别把童年不幸当借口)(8)

这一次失业,未必是件坏事,汤莉莉担心的事发生了,可是事情的发展远比她早前设想得好太多,她所有认为自己不行的恐惧都被击碎了,刚好可以借此机会触底反弹,让内心的伤转化成自己无坚不摧的动力源。没什么好怕的,就什么可以阻挡你活出自我。

当汤莉莉有一天能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誓言时,那她就是活明白了,活出滋味了。

汤莉莉其实也是现实中很多人的缩影,觉得自己配不上目前拥有的生活,缺乏安全感,担心生活会每况愈下。解铃还须系铃人,你不亲手刺破那个心结,那么问题就得不到解决。

女心理师的内心能多强大(别把童年不幸当借口)(9)

你怎么看待自己,怎么看待未来,直接决定你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一个有安全感的人,会少很多杞人忧天的烦恼,会有更多笃定和自信,做事顺畅很多。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找回属于自己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最后以心理学家阿德勒的一句话结尾:“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你若坚强,何惧风霜。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羽扇清风

,